在陕西省铜川市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编者按:5月9日,铜川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薛惠锋院长在座谈会上作了精彩发言,对铜川追赶超越、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将发言整理如下,与大家分享。
航天十二院在西安与铜川市进行交流座谈,我感到十分荣幸,再次回到家乡,我感到十分开心。自从离开西安,回家的机会就变少了;反倒是因为工作,让我回来的机会又多了。
最近,航天十二院与陕西省军民融合促进中心、西安市政府、宝鸡市政府等多地开展了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我发现,陕西创新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强,改革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我感到,航天能够为陕西做的事情非常多,十二院能够为陕西提供的支撑非常大。
铜川位于陕西中心,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希望有机会一睹铜川秀丽的风光,瞻仰“药王”孙思邈的故居,听听孟姜女的故事。据我所知,“十三五”是铜川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在思考,航天十二院能在哪些方面为铜川的发展注入新思想,提供新方法,贡献新力量。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一下航天十二院的历史渊源、业务特色和优势资源,并提出几点合作设想,供各位领导参考。
我们院的全称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为什么会以“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命名呢?这要从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学家———钱学森谈起。
大家都知道,1955年10月,钱学森历尽千辛万苦回国后,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投身到我国航天事业中,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崭新征程。钱学森用28年的时间,书写了中国航天一个又一个壮举,点燃了中国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改变了中国多年来积贫积弱的面貌。其实,钱学森的一生,远远没有定格在航天本身。“作为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属于20世纪;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钱学森属于21世纪。”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两弹一星’工程所依据的都是成熟理论,我只是把别人和我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成熟技术拿过来用,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应该这样做,系统工程与总体部思想才是我一生追求的”。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说出的是钱老一生的努力,道出的是钱老一世的追求。钱老一生谦恭,从不自诩,但对系统工程、对总体设计部思想,他十分自豪地称之为“中国人的发明”“前无古人的方法”“是我们的命根子”。
中国航天十二院是钱学森长期工作过的地方,是钱学森思想的第一传承者,是钱学森智库的第一践行者。为了发展系统科学,在钱学森的倡议和主导下,于1986年初在原航天710所(中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前身)创建了“系统学讨论班”。讨论班持续了七年半的时间,钱学森都亲自参加,风雨无阻,并在每次讨论的最后做系统的总结与评述。讨论班吸引了全国各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就与系统学有关的学科理论的最新进展组织学术报告和讨论。
不仅如此,航天710所最早运用了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经济问题。其中最早取得成功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1983年至1985年间,710所完成的财政补贴、价格、工资综合研究以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工作。它开创了社会系统工程的“三个第一次”,实现了社会系统工程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再次指导实践的循环,具有开创性、方向性、引领性的重大意义。710所作为航天的研究所,之所以在宏观经济预测方面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根本上在于我们有钱学森这个百年不遇的战略科学家,根本上在钱老所开创的一整套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工具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也为当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具支撑、方法论支持。
2016年4月24日,在我国第一个航天日到来之际,由中央批准、中编办发文,在原航天707所、710所等五家单位的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军工代号“中国航天第十二研究院”。十二院肩负着中央赋予的“打造钱学森智库;支撑航天、服务国家;成为军民融合产业平台建设抓总单位”三大使命,着力打造了“钱学森智库、智慧业态、军民融合业态、军工业态”四大业态。
一是“钱学森业态”。紧紧抓住系统工程这个中国人的“命根子”,以“钱学森综合集成研讨厅”为实体,以“钱学森教育”为播种机,以“钱学森论坛”为扬声器,以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产业革命为实践载体,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无论是“载人航天飞船方案”的提出,还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研究论证;无论是《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还是多个航天发展五年规划,十二院及其前身都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彰显了航天发展“大总体”和“策源地”的地位。
二是“智慧业态”。就是以“星融网”为核心架构,以“天地一体、万物互联”为基础,以“网络主权、数据主权”为保障,以“物理、信息、知识、智能到智慧”的“梯级涌现”为特色,做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导者和领跑者。十二院具备了信息化总体设计、总体集成能力,“天空地”一体化信息集成能力,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综合应用能力,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企业等智慧系列专项建设。
三是“军民融合业态”。十二院以“需求牵引、政府搭台、航天推进、企业唱戏、基金跟随、民众受益”为思路,建设专业化的技术交易、成果转化、资本积聚、产业孵化平台。十二院发展军民融合具有“平台高、资源广、可落地、经验足”的特色优势。建立了以“中国航天军民融合促进中心”“中国航天知识产权中心”“中国航天成果转化中心”为代表的高端平台;汇聚了3.7万项航天专利技术,以及辐射到六大军工领域的近20万项国防专利技术的丰富资源。连续三年发起和承办了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开展的最高等级、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十二院与20多个省级、地市级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航天技术转化方面,打开了十分难得的潜在市场。
四是“军工业态”。在低慢小、反隐身等领域具备了领先地位、领跑优势,逐步具备了保军强军的硬实力。“网络化反隐身”项目在空军装备部立项,作为装备预研工程,孕育着列装空军的广阔市场。“网络化云雷达”在军委科技委立项(金额约3000万元),使我们在这一新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低慢小目标监测防控项目”在火箭军装备部立项,经过长期准备、联合相关优势单位,在40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这三大突破,使十二院在若干前沿领域抢占先机、捷足先登,占据了领跑优势,扭转了过去“软课题”为主的局面,有了挺起腰板的“硬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改革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真抓实干;改革不是“放空炮”,而要掷地有声。铜川市正处在城市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时刻。我在思考,能否以十二院的特色资源连接铜川市的优势产业,在铜川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在此,以“航天技术唤醒传统产业,‘四新’换‘四老’,打赢铜川产业升级攻坚战”为思路,我大胆地提出促进铜川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四点合作设想:
一、“老工业”嫁接“新技术”,开创煤炭产业新局面
煤炭工业是铜川市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十三五”规划对其提出明确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加快煤炭企业升级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利用,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实现煤炭产业稳定、安全、绿色发展。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实施产业改造提升工程。
航天等离子技术应用于“煤制乙炔工程”,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引发产业变革的典型工程,将开启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革命,实现煤炭从燃料到原料的革命性转变。十二院愿与铜川市在“煤制乙炔工程”开展全面合作,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从源头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引发从能源技术、生产、存储、传输、供给、利用、消费、业态、经济到管理体制的变革。这10项从技术到管理的变革,将从根本上解决煤炭行业投资大、能效低、水耗高、经济性差的困扰,把黑色煤炭打造成为未来的“黄金”。
二、“老资源”孕育“新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新发展
航天作为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工程实践最复杂、产业带动最强劲的领域,正在从深层次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重大变革。据统计,我国已经有2000多项源于航天的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航天和国防高技术的“溢出效应”十分显著。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而对相关产业的辐射高达1:7至1:14。
中央赋予十二院“军民融合产业抓总单位”的职能,建立了中国航天军民融合促进中心、中国航天成果转化中心等高端平台,将积累的3.7万项航天专利技术,辐射到六大军工领域的近20万项国防专利技术,通过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大赛,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航天十二院可与铜川市合作建立“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十二院当好技术转移、资本积聚、产业孵化的“总媒人”,让“养在深闺”的技术走入民间,找到理想的“婆家”,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供求信息”为纽带,以“金融创新”为动力,发挥一窗口对接、一揽子转化的作用,打造铜川经济倍增的“百亿园区”。
三、“老故事”需要“新体验”,迈向智慧旅游新高度
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它以物联网、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支撑,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使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
十二院具有信息化总体设计、总体集成能力,“天空地”一体化信息集成能力,卫星导航、遥感、通信综合应用能力。十二院可与铜川市甚至陕西省一道,打造“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化旅游基础设施,通过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传统旅游资源整合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区域、全方位、全时段覆盖,带动铜川生态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的系统融合,实现铜川旅游“数据—信息—知识—智能—智慧”的梯级跃升。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做大做强旅游经济,营造出“在城市里欣赏风景,在风景里感知城市”的旅游氛围,促进铜川文化旅游全域发展。
四、“老经验”呼唤“新方法”,实现健康产业新跨越
早在20多年前,钱学森给吴阶平的信中说:我现在认为到21世纪50年代,在人民中国将开展一场由医学大改革所导致的一场人民体质建设的革命,从而引起一场生产力的变革———社会主义中国的第七次产业革命,就是以人体科学(包括医学、生命科学等)为基础,促进人的体质、功能、智能大大提高。
临床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涵盖了四个主要阶段:一是患者需求的获取;二是患者状态的搜集;三是决策证据的融合;四是治疗方案的决断。传统的诊疗模式中,四个环节往往在医者脑海中快速、无条理地迭代进行,最终形成的决策,但是会受到其诊疗时的情绪、疲劳度等不确定信息的影响。最棘手的问题是,整个过程不可重复、不可追溯、不可以调取,难以规避不良影响因素。
十二院与铜川市共同打造“健康决策研讨厅”,将传统中医的定性认识,在病证信息的支持下,通过建模、仿真、推演,从定性到定量反复迭代论证,最后形成较全面的诊疗结论。既能便捷地与各类先进的决策理论模型对接,为量化提供基础。又能在用好专家经验、保持个体化诊疗特色的同时,实现决策流程的系统性、透明性、可重复性、可解读性,发挥中医,推动人类医疗智慧上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端,推动医疗决策体系的颠覆式变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步伐已经迈出。十二院愿与铜川市一道乘着改革的浩荡东风,开创“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的新局面。

鄂东南治超联动会在我市召开
E问一答│会同水岸绿城凌晨两点仍在施工
重磅!青岛这个片区要拆了 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出炉
新化县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讲党课活动
市委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聂瑞平主持并讲话
在陕西省铜川市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市质监局开展“双零”活动
张彤出席第三届乐山·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开幕式
绩溪:境内最长的隧道——上庄隧道全线贯通
【“扫黑除恶”斗争进行时】晋城开发区警方出重拳扫黑
市疾控中心举办消防知识培训讲座
本周有雨气温适中
荆门市东宝区“真金白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
快来参与“鉴宝”!看看你家的茶树是不是高山生态茶树
南澳县领导与市商务局领导研讨国际旅游岛有关工作
北京市新高考首次合格性考试日期确定 6月30日至7月2日举行
嘉兴海事局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党课活动
冷水滩三年已累计培养329名农民大学生
《我就是演员》吴秀波比章子怡更加“不留情面”
土右旗司法局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 暨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推进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