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盖鸣霆 通讯员 吕延礼)考入大学,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在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工作,曾经是多少农家子弟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然而汶上县刘楼镇杨庄村的杨若华,却偏偏辞掉了“铁饭碗”,选择自主创业开公司。他下海搏击弄潮,历经28年打拼,闯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铁心辞职,小小施工队捞得第一桶金
1982年7月,杨若华大学毕业后到刘楼镇中学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90年,看到邻村的建筑小老板都成了暴发户,心里也萌生了辞职下海创业的想法。尤其是考虑到自己学的是物理专业,大学期间就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更是坚定了他到外面练练身手、闯荡一番的决心。当他把决定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杨若华却铁了心,二话没说就办理了辞职手续,准备放手一搏。
万事开头难,虽然下海是一腔热情,可是面对新行业,杨若华只能摸索前行,资金、技术、寻求业务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考虑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杨若华瞄准了配变电工程,并购买了建筑书籍,边干边学。先跟着打工当学徒,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慢慢练成了行家里手,后来组建了五六个人的安装队伍,单独承揽小工程,捞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随着事业的慢慢起步,杨若华并没有甘心小富即安,而是想着要创建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发现了新的致富良机——管线施工,这个行业科技含量高,易操作管理,效益高,但是投资也大。
成功不忘本,带领贫困乡邻走上致富路
2005年,杨若华把创业的所有积蓄全部投进去,又多方筹措50万元,购置了水平定向钻机、液压顶管设备等机械设备,注册成立公司。他坚守诚信为本,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不管工程大小,全力做精品工程。正是由于他的执着,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并有机会参与到路涵管施工、地下管线铺设等项目,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大显身手,完成了从传统建筑施工到专业化施工的蝶变。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00万元,年经营利润40余万元。
虽然杨若华有钱了,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老乡亲。公司壮大后,他先后吸收村里20多个男劳力常年外出务工,每人年收入4万元以上,带动本村5户贫困户成功脱贫。此外,为帮助村里修路建桥,他累计捐款5万余元,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他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带动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这才叫真的富裕。
过年放爆竹需当心!清远14岁男孩玩鞭炮炸烂手
淮北市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开讲了
岭东区文化馆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村屯”活动
塑标杆品牌 打造多元化篮球盛宴
连平县纪委强化涉农领域问题线索排查 1—11月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5人
曾经抛弃铁饭碗 如今变身大老板 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才叫真的富
开阳县开工建设10万吨食品级液体带动产业耦合发展
第二届“金潮德业民生杯”文学大赛作品评奖情况公示
特色夏令营活动给孩子不一样的假期
【国庆假期·在岗位上】坚守岗位 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萧后墓编钟编磬模具运往武汉复制 预计不久将面世
遂宁市提前部署确保国庆期间安全生产稳定
紫金县花甲教师 免费为留守娃开培训班
20180320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行政许可信息公示
省安委会第四巡查督导组来宜 开展安全生产巡查督导“回头看”
县财政局到南市村开展精准扶贫进村入户大核查
王家园35号院回归安静敞亮原貌 新亮点紧贴民意
赏冰乐雪无需远行,辽宁抚顺冰雪之都乐园即将芳华绽放
南明区一线调查冰雹灾情 组织群众生产自救
[建委]王东明书记调研我市天府绿道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