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南海大城工匠命名活动给个人、行业、城市带来积极影响


“要大力弘扬‘德技兼修、追求完美、安于淡泊’的工匠精神,推动大城工匠竞相涌现,培育造就一支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刚刚过去的南海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对弘扬工匠精神作出了要求。
  这并不是南海区第一次高调宣扬工匠精神之于南海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年前,南海以气势磅礴的举匠令拉开首届大城工匠命名活动序幕,龙莉英、李培涛、何自立、谭宏伟等人经过海选、初选、复审、部门审核、社会公示等环节,层层闯关,成为首届“南海·大城工匠”。
  不久前,第二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召开,30个新晋工匠中,南海匠人占得9席,其中4人曾入选首届“南海·大城工匠”。
  一年来,在南海肥沃的制造业土壤里,我们可以循着几位“南海·大城工匠”迈向“佛山·大城工匠”的轨迹,清晰地看到个人、行业乃至整个城市招才育才用才留才环境的全方位改变。
  个人成长加速礼遇工匠成社会共识
  一颗种子的幼芽一旦破土而出,此后的每一天都会焕发不一样的生机。
  去年被命名为南海首届“大城工匠”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技师王道旺成了业界“网红”。“现在我们厂里有些人虽然叫不出我的名字,但都知道‘那个人是南海大城工匠’。”荣誉带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王道旺干劲更足。
  “一汽-大众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和工匠精神密不可分,我们支持每个员工积极作为,让他们实现梦想,为企业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原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党委书记姜志刚在王道旺被命名为“南海·大城工匠”后的表态。
  不久之后,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城工匠工作室就在佛山分公司二期建立起来,占地面积达到670平方米,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200万元用作前期设备采购及工作室建设。
  前不久,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首款suv车型t-roc探歌在佛山分公司二期实现量产,车型ibn电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并始终比葡萄牙同期合格率高出20个百分点,这一让佛山分公司引以为傲的成绩,与王道旺带领团队每日奋斗在检测一线逐台排查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城工匠身体力行,工匠精神薪火相传。一年来,王道旺参与培养了122名汽车维修工和5名技师。去年,一汽-大众的操作技工王安定进入王道旺的工匠队伍学习。“师父手把手地教,让我对电器检测的了解更加全面,他对职业的热爱和钻研精神、刨根问底精神给了我很大激励。”王安定说,他会以王道旺为目标,立足于技术岗位踏实钻研,不断进步。事实上,他也正在逐步靠近自己的梦想。今年,他获得广东省汽车维修工技能竞赛佛山赛区的第八名,被评为“佛山市技术能手”,这让他不仅能在企业内参与技师评定,而且有了申请南海区五类人才的资格。
  同为首届“南海·大城工匠”,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龙莉英,去年12月当选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今年5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集团总工程师潘利敏参与研发的低温快烧轻质陶瓷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获得中国优秀专利奖……
  佛山日报记者日前向30位南海大城工匠发出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5份。84%的人反映自己的科研能力及技术水平有所上升,68%的人参与了企业人才的培养计划,近8成的人以工匠身份参加了社会活动,56%的工匠薪资待遇和福利上升,24%的人职位有提升。
  来自全社会的重视和肯定为他们的成长按下了加速键。
  行业气象更新大城工匠工作室为研发提速
  在制造业中甄选出的大城工匠,最终也会服务于制造业的发展。
  让工匠在合适的位置发挥更大的力量,进而将工匠精神融汇到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是南海区大力举匠的初衷。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南海区制造业发展虽然蒸蒸日上,但是“大而不强”的尴尬却尚未摆脱。时至今日,面对多个行业产能过剩、全球市场高度联动的大环境,如何“做精做强”是南海制造面临的大问题,而以个体为依托的工匠精神全面传播,可以影响整个制造领域。
  南海大城工匠正在发挥这种行业精神的引领作用。
  去年,南海发布了大城工匠工作室的申请与认定方式,将其打造为落地载体,更为系统地传播工匠精神、体现工匠价值。
  目前,南海共有市、区两级大城工匠38名,分布在区内34家企事业单位。去年11月,首批20家大城工匠工作室获授牌,大多数南海大城工匠所在单位提出了建设工作室的申请。
  一年来,大城工匠工作室成为了很多一线工匠挖掘潜力、释放能量的舞台。高军艳是广东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管,她从普通车工成长为“技术状元”,作为工作室的组长,她在技能之外的管理才能被激发,参与制定了工作室管理制度、名师带徒计划、技术攻关合作计划、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制度和计划非常细致严谨,有推广价值。
  很多大城工匠工作室已经成为企业的科研与技术攻关中心。吉熙安龙莉英大城工匠工作室就设置在生产一线,一年来,工作室参与了8个新产品研发及技术攻关项目。电力系统互感器插头的研发难度在于插头空间小,要从材料选择、尺寸设计、电差强度等方面做好配合。因为工作室人才齐备,攻关效率大大提高,将以往至少需要2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8个月内敲定。
  从传统制造领域到战略新兴制造业领域,首届“南海·大城工匠”的星星之火逐渐燃为燎原之势。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副厂长余国明,主持了企业负离子瓷砖及缎光釉产品的开发,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授权。年仅34岁的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技术研发中心经理黎柏允,在主导研发出行业领先的“猫头鹰”环保监管系统后,今年又参与移动式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和新型环保物联网采集传输装置的研发,不断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气象。
  人才环境优化多方合力共建工匠梯队
  今年1月,南海发放堪称史上最强的人才政策红利。除了人才专项资金大幅提升外,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进一步更新,不再唯学历论人才,市场认可、行业认可和贡献率等都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
  这是南海面对人才形势作出的清醒判断。作为制造业特色明显的城市,南海需要大量可以快速将创新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用型人才,这也正是南海举匠的意义所在。
  “我们工程部的同事,行李箱里需要准备一年四季的衣服,今天去海南,明天可能就要直接去东北。”龙莉英表示,一线有很多技术高超的人才,养家糊口并非难事,对于他们来说,精神层面的肯定和支撑非常重要。南海区人社局专技科科长李昶文也认为,基层工匠的认定更需要深挖,给尚在“隐形”的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
  当前,有着市、区高规格举匠的导向,“工匠梯队”正在隐隐出现。南海区多个镇街拿出寻找工匠人才的“自选动作”。九江的“儒林工匠”、丹灶的“六德工匠”等,都以镇街品牌为特色选匠。大沥镇更是在今年把名匠工作写入了《大沥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方案》,计划选取数名各项竞赛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命名为“大沥名匠”,并参照南海区大城工匠工作室的标准推动大沥名匠及企业建设“名匠工作室”。“现在在制造业中技能人才是非常抢手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推动一线技术人才的聚集和成长。”大沥镇人社分局副局长潘仕添表示。
  企业也在行动。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华忠去年获认定“南海·大城工匠”后,随即推动了“瑞洲工匠”的评选,在公司年会上对10位企业自评的工匠予以表彰。由市到区、镇街、企业,工匠精神的挖掘在多方推动下顺利进行,形成了工匠梯队建设的动力。
  相信随着更统一的标准、更广泛的宣传、更契合需求的人才政策不断推出,工匠梯队的打造将更为系统,南海招才引才聚才留才的环境将更为优化。

嘉兴海盐海事处认真落实冬季寒潮大风防抗工作
“互联网+政务服务”难在哪儿
“双争双兴”活动推进 介休美丽乡村建设
市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开展2018年春节慰问
红牛股东之争升级 华彬:若违约将索赔千亿
首届南海大城工匠命名活动给个人、行业、城市带来积极影响
孟津县中医院“三基”比武获佳绩
激活岁月沉淀的精神力量(评论员观察)——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①
网络直播带热了这些职业:调音师把声音PS得很美丽
洛阳一商贩钱包被盗监控帮他“抓”嫌犯
钱塘江南岸 杭州西兴古镇女企业家旗袍走秀
我市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这种救命的AED 今年深圳将买1000台
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2次党组会议
郸城:全县师生爱汇聚  寒冬温暖贫困户
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企业日均新登记量达711户
皖鄂湘赣四省省会将探索职称互认
涪城区涪西社区:从我做起扮靓美丽家园
影联传媒发布下半年片单 安妮宝贝《八月未央》有望年内与观众见面
安居一句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