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24小时警局”警民互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新期待,实现警民沟通零距离、回应群众零延时、公安业务办理全覆盖,包头市公安局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的基础上开发了“微警务”服务,开设“包头24小时警局”微信公众号平台,该平台具有便捷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设有“交通违法自助处理、随手举报、包头户政、车管服务、出入境、包头交警、警民宣传、普法宣传、网上律师、法律援助、问题解答、环境保护、他乡故知”等13个板块。“24小时警局”是践行“枫桥经验”的新型载体,搭建起了警民沟通互动的桥梁,是新时代公安机关走网上群众路线的具体举措。警局在解决群众诉求、疏导释放民怨、打击违法犯罪、改进公安工作、服务群众、执法监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包头“24小时警局”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依托开设的24小时警民互动平台,群众以“发帖”的形式在平台内咨询公安业务办理、举报违法行为、提出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各业务部门和各公安(分)局对人民群众的发帖实时关注,及时回复涉及到本单位的留言发帖,并对群众反映的案(事)件进行及时解决处理。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平台监督、举报公安民警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失职或违法行为,对公安机关和全体民警起到了监督督促作用,极大的提升了公安机关工作效能和民警服务水平。
为了让更多群众知晓这一便民举措,加入到“包头24小时警局”中来,包头市公安局采取多种渠道宣传、网上往下同时发力的方式,向全市人民推送“包头24小时警局”公众号。各级公安出入境管理处、户政办证大厅、派出所户籍等窗口单位,制作、张贴“24小时警局”二维码,民警按照每人“吸粉”50人的要求,邀请群众加入该平台、推广警局。2018年1月8日,《人民日报》11版刊发题为《服务群众进入读秒时代——包头开通24小时微信警局》的新闻,对包头市公安局创新便民服务新举措进行了报道,同时,新华社、人民网、《法制日报》《内蒙古日报》《包头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对“包头24小时警局”均进行了详细报道。2017年12月14日至4月10日,“粉丝”量已56.8万,发帖量近11.5万,访问次数近2063.7万,已成为包头公安开展“互联网+微警务”的品牌和名片。
平台运行四个月以来,便民服务、快速响应、精准打击的效果明显,群众好评连连,但广大人民群众在平台内反映、投诉的问题极大的超出了警务工作范围,涉及到供热、工商、税务、环保、城管等多项内容,目前市局已邀请环保、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进入警局,解决相关问题、接受群众举报,并邀请50人律师团队加入警局,回答群众提出的法律咨询。下一步,建议由市委市政府建立统一的市政服务平台,将“包头24小时警局”纳入其中,与全市各级行政部门共同服务,创新发展网上“枫桥经验”,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

华安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运城警方发布5起扫黑除恶典型案例
凤阳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烟台公务员考录6月12日进行面试前资格审查
河口乡|留守儿童“阳光家园”开始报名(图)
市公安局“24小时警局”警民互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重庆市财政改革涉农资金管理力推脱贫攻坚
火电厂社区百人唱红歌共迎“七一”
2018年8月15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宽甸县积极参加2018年辽宁省跨国采购洽谈会
湘潭夫妻齐心照顾久病父亲 和睦家庭羡煞旁人
打击非法传销出重拳 大数据平台提升排查效率
资兴市州门司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秦皇岛开发区进一步推进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28日起,襄阳21路公交将进行调整
学术随笔:贯穿新时代战略布局的科学方法论
“商丘好人爱心早餐”两岁啦!
市国资委召开上半年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调度会
高新技术为“厦门创造”提速 我市有效高企数量占省总数的46.7%
“旱鸭子”开车冲下河 环卫大叔扔下救命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