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1919年田家炳先生出生于大埔县古埜镇(后并入高陂镇)的一个书香之家,16岁父亲逝世后辍学,挑起持家重担。18岁远赴越南,创立茶阳瓷土公司,业绩斐然。1939年夏因战事转往印尼,重新创业。二战结束后创办超伦、南洋两橡胶厂。20世纪50年代初转办塑料工业,为印尼第一家,业务鼎盛。那时华人前景渐露不利端倪,他当机立断,结束前途似锦的生意,举家迁往香港。
●1958年田家炳先生抵港不久,在当时尚极荒芜的屯门买下逾30万平方英尺的海滩,劈山填海,建起雄伟的化工工业城,生产塑料薄膜和人造革,业务蒸蒸日上,后又在屏山扩建分厂,更巩固了田氏根基。1992年他又在广东东莞成立东莞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自动化的工厂,规模、技术、管理等都居国内前列,为国家纳税、创汇作出巨大贡献。
●田家炳先生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专事捐办慈善公益事业,尤重教育,在全国两岸四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会”,据统计,至今田家炳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约1800间乡村学校图书室,以及一些桥梁、医院和博物馆,总额超过10亿港元。1984年,他脱离实业界,成为职业慈善家。
●1994年3月26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并经国际小行星中心编号的2886号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王元旦授勋,他被授予英帝国员佐勋章(m.b.e.)。此外,他被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院校授予荣誉博士、院士、教授等荣衔;2004年,获选为“中国最具影响的100位慈善人物”;201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获选为亚洲电视主办第一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国内70余市授予其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
“人人竖起手指公,口食蜜糖甜心中,捐建学校千百座,仁心济世赞田翁……”
在田家炳先生的家乡大埔,人们传唱着歌曲《仁心济世赞田翁》,感念田家炳先生的无私奉献,向他表示崇高的敬意。然而,昨日起,我们再也听不到田家炳先生亲切的回应。
昨日上午,我市著名乡贤、慈善家、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博士安详辞世,享年99岁。星辰陨落,万民哀恸。社会各界沉痛悼念田家炳先生胸怀家国大爱无疆的一生。
“剩一个包子也要打包”与“捐赠公益从不求回报”
“在接触过的采访对象当中,田老先生的道德品行无疑是最值得敬重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不愿意把田老先生当做一个简单的企业家或客商来对待,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胸怀家国,大爱无疆’的思想家、慈善家和慈悲济世的大儒。”曾先后四次采访田家炳先生的本报记者李锦让对田家炳先生的印象是:平易近人。“2004年11月,时年85岁的田老应邀参加嘉应学院田家炳图书馆落成剪彩庆典。只记得当时他下榻的酒店房间里,拜访者如云,但田老丝毫没有怠慢我这个小记者,全不顾舟车劳顿,笑容和蔼地招呼我坐下,专门抽出近40分钟时间,很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他回忆说。
“在与田老接触的过程中有两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们侨务工作者为之敬仰、由衷钦佩。”市外事侨务局副局长邓锐回忆,其一是在1993年,时任侨联主席谢淦元邀约田家炳夫妇等共同进餐,饭后桌上仅剩下两块梅菜扣肉和一块酿豆腐。就在大家准备离席之际,田家炳先生叫住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劝我们把桌上的扣肉和酿豆腐吃掉,还当场背诵《朱子家训》,并以其中的“一丝一米当思来之不易”劝导我们不要浪费;第二件事是在高陂大桥奠基典礼时,当时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现场旁玩耍,不慎被路边行驶的载沙车撞伤。在活动现场的田家炳先生得知情况后,当时就叫人送他到医院接受治疗,并负担全部的医疗费用,在此后的很多年还一直跟进,直到孩子康复。
1993年初,梅州市田家炳医院开始筹建,时任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兼主任的林新华开始与田家炳先生有密切接触。“在医院筹建过程中,家炳先生务实、勤俭的作风让我印象深刻。”林新华说,医院建设时田家炳先生回来看,对着图纸认认真真地算一层要用几排梁、几根柱、多少水泥,对于层高、医务人员办公室面积这些细节也都与他们交流探讨,方方面面考虑得很细。“他吃得十分简朴,饭桌上剩下一个包子也要打包回去。”交往中的细节,林新华还记忆犹新。“他给医院捐了1650万,但从来不求回报,这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也正是我们医务工作者要传承的。”
“前两年我们去拜访过田家炳老先生,那时候他年纪大,身体不好,也没办法很流畅交流,但能看出他对我们家乡人的到来感到非常开心。他很喜欢汉剧汉乐,我们就送了他一把二胡,他拿起我们二胡就开始弹奏给我们听,嘴里还在哼着大埔汉乐。”大埔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张红梅说。同行的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大埔县汉剧团团长郑永华也对此行印象深刻,“当时去拜访田老先生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家的别墅卖了捐给田家炳基金会,自己租房住。在港期间,我们参观了田家炳基金会,基金会内的勋章、奖杯数不胜数,让我终身难忘,对他由衷敬佩。”
祖籍大埔的田家炳,对家乡有着热忱的爱,每当有家乡人前来拜访,他总是热情招待。“家炳叔公为人很谦虚和善,在香港与他见面时,上了年纪的他还总是亲自到地铁站接我。”祖籍银滩村的田荣昌说,每次与田家炳先生交谈时,他总是倾囊相授,教我要“学会吃亏”,多为客户着想。
田家炳先生和学生们在一起。
“中国百校之父 ”总资产80%用于慈善事业
1984年,田家炳先生脱离实业界成为职业慈善家.他把自己资产80%都用于慈善事业,他93岁时再决定留下少量养老金后,把名下仅余资产,即4座田氏工贸大厦(市场估值约20亿元),悉数移交踏入30周年的田家炳基金会,工厦每年7000万元租金收益全部用于教育。
在各项公益事业中,田家炳先生尤重教育,秉持以“中国的希望在教育”为信念,倾注心力支持国家教育发展,全国两岸四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赢得社会各方的称颂,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谈及这份公益事业时,他曾说,“钱财都是身外物。身家1亿和10亿在生活享受上没什么区别,最重要的是把钱用出意义来。我的生活过得不苦,精神上又能得到安慰,这才让我感到真正的幸福。”
为感恩田家炳先生的奉献,这些由他捐赠的学校,大多由他的名字命名,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说,“用捐资人命名学校在内地是从家乡大埔县开始的。他们将我做的项目命名为‘田家炳’,希望提倡这种文化,表示有某位华侨热心公益。后来,我开始捐助广东以外更远的地区,他们也就借鉴我家乡的做法。让学校用我的名字命名,一方面我也想让受助学校之间建立起更好的关系”“我捐钱盖了楼,不用你们感谢我,你们能把我捐资的学校办好,我还要感谢你们。我最怕的不是钱捐得多,而是学校办不好!”
热衷公益事业的他也一直在回馈家乡,据市外市侨务局不完全统计,田家炳先生在我市共捐赠300余项目,捐赠金额达数亿元。其中,据大埔县不完全统计,田家炳先生在大埔兴建学校、医院、桥梁等203宗,累计捐资1.2亿元。家炳第一中学是田家炳先生在大陆捐资兴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也是是全国最早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家炳一中是第一所捐赠兴建的完全中学,田老共在大埔捐赠了12所家炳中学(包括田家炳实验中学和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和一批小学幼儿园。”家炳一中校长谢海波说,基本每个大埔人求学历程中都和家炳先生息息相关,要么在他捐赠学校就读,要么就读学校有他捐赠的项目。
对公益事业的“一掷千金”的田家炳先生对自己却很“孤寒”(吝啬):没有购置专车出门坐地铁搭公交、住酒店自己带肥皂、出行自己带水、卖房捐校成为租房一族、一双鞋穿了10年、曾戴的电子表,因款式已旧得不便示人只好装在口袋里……“这样可以省下一些‘小钱’,但我却希望我的这点‘小钱’能用在对的地方,比如为孩子、为国家、为民族。”他曾这样说。
语 丝
——“客商内部要加强团结交流,也要和其他商帮加强团结交流。只要大家放下心中的成见,以大中华为念,不囿于小群体,而是抱着宽广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取长补短,共同为祖国经济发展,为世界贸易繁荣多尽些心力,意义会更大。”
田家炳先生在基金会与学生交流。
——“做慈善要有钱来支持才好,但做慈善不一定是钱的问题。我到大学演讲,和同学们说,你们爸爸妈妈给了你一些钱零花,你节省下来,什么时候有同学发生困难了,你能把1000块拿出来,帮他渡过难关,你这1000块要比我的1000万还要多,还要慷慨。但做慈善要用‘心’来衡量,有‘心’的慈善才有价值。”
——“我时刻恪守‘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的做人道理。与人交往常常将心比心。凡事不但要理得,更要心安;理得而心不安,我还是不敢随便做。”
社会各界纷纷哀悼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日对田家炳辞世表示深切哀悼,并代表特区政府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林郑月娥说,田家炳是著名实业家和慈善家,一生致力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令人景仰,对其辞世深感哀痛。
“乐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沉痛哀悼田老先生,田中人永记于心,永远怀念,家炳精神永放光芒,愿老先生一路走好!”“玉林市全体中学全体师生永远怀念田老先生,发扬田老先生精神!愿田老先生一路走好!”“江苏淮安田中全体师生沉痛哀悼田老先生!家炳精神永放光芒,先生一路走好”……得知田家炳先生去世消息后,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群里的群友们和各毕业于田家炳学校的学生们纷纷发文表示哀悼。
“我小时候生活的五华有五华县田家炳中学。到了大学,有田家炳科学馆、图书馆、教学楼等等。虽然田家炳先生已经逝世,但他所做的贡献无处不在,他的精神也将化为我们今后学习的动力。”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大三学院李京为说。“田家炳先生卖别墅租房兑现教育捐款、一生遵奉和践行《朱子家训》的事迹,让我从小就对他深感敬佩。”90后青年管彦豪说,在田老身上看到了客家人心系苍生的天下担当、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克己修行的君子操守和重义轻利的客商风范,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学习。网友“伊馨鑫”说,“小时候去旅游,去过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田家炳学校和大桥,我就问爸爸‘田家炳是谁’,爸爸说,他是企业家、慈善家,那时就心生敬意。田老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一路走好。”
微信网友评论
老秋伯:田老走好,梅州人民乃至全国人民不会忘记您为慈善为教育做出的贡献。
滚滚:非常难过!我毕业于田家炳实验幼儿园,初中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读于田家炳实验中学。作为大埔人,身边到处都能看到以田家炳命名的建筑。感谢田老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我永远尊敬田家炳先生,永远铭记田老的慈爱之心。一路走好。
a-老猫:到处是你建的学校医院!你是伟人,客家人的骄傲。
kitcin ling: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客家人的榜样,老先生一路走好!
倔强:“大慈善家田家炳博士”的称呼就是对其一种褒奖!
精灵之歌:田家炳先生是一个为百姓铺路架桥、改善医疗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慈善家,受益者千千万。或许有些人会忘却,但千千万的百姓不会忘却您的付出、您的精神!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永远怀念田家炳老先生!
zlc貝才:田翁千古万民恸,世间又失大善人。教育伟业震中华,客家子弟田家炳。愿田老一路走好!
黄一老师:田家炳先生慈善事业遍及中国,高风亮节,贡献巨大。我承蒙您恩,将铭记永远。2010年有幸听了你的报告会,深受感动和启发!你的功绩将永远流传!
(来源:梅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微博网友评论
springfly_:一片热枕献给教育,心血洒满全国,老先生一路走好。
温妮花颜:在您捐赠的学校上过学,小学时曾在大埔虎山路见过您,欢迎您回乡。田老,一路走好!
victoryrao:田老高风亮节,对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田老一路走好。
儿时的当妮:正气还天地,慈悲存世间。一路走好!缅怀。
pgj艾夫杰铌:沉重哀悼田老先生!田中人永记于心!永远怀念!家炳精神永放光芒!
happy尛娇:想着读书时拿着鲜花欢迎田老!一路走好!
qxuedan:毕生为我们家乡无私奉献,伟大的慈善家。最后一次见田爷爷是上学那会,他来我们学校参观,然后他说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家乡了,因为老了!一转眼10年已过,多么希望田爷爷您能永远不要离开我们。愿您一路走好。
懒蓝蓝家有十娃-v-: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田家炳学校。我的家乡,有很多田家炳爷爷赞助的学校、图书馆,他真的是个大好人。记得我还上小学的时候,他抽空回来,我们所有人列队欢迎,这样算来那时候才六七十。后来只有新闻上偶尔看到他,省钱坐地铁捐学校。一路走好。
(来源:梅州日报微博)
撰文:炜梅 黄焱 刘野 丽妙 润涛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片)
“重温改革史 共建新菏泽”征文启事
大通力争落实一优两高走在前列
丰满区丰满街道开展公租房申请工作
上半年漳州招商引资超600亿元 取得漂亮"成绩单"
铜川市2018年金秋招聘月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公告
【特别报道】行星以他命名 教育因其泽荫——各界沉痛悼念我市著名乡贤、慈善家、企业家教育家田家炳先生
群众对健身需求越来越重视 苏州如何建好100个体育公园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举行 湄职校多名学生获佳绩
邹平县:明集:党建“穿针引线”引领乡村提档升级
诏安县霞葛镇举办“庆三八 立榜样 健身心”妇女节活动
浉河区打造“亲子菜园”助力精准扶贫
张家界市第二届精准扶贫微电影大赛开赛
受台风“玛莉亚”影响 鹰潭火车站未来3天将停运4趟列车
全市统战工作务虚会议召开
提高素质 推进苏州一线职工学历提升
高港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南充小伙原创歌曲刷爆朋友圈 点击率超10万次
稷山推动红白理事会建设顺利开展
海南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市质监局全面提升质监效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