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首席记者 罗诚浩
  梅州市地处韩江上游,是广东省的生态功能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正在走着一条高水平保护中实现生态富民强市的道路。
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5万吨。 (连志城 摄)
  完善环保设施
  磨练硬功夫
  地处梅州南部的五华县,人多地广,是我市绿色发展的桥头堡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五华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持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在五华水寨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工业园持续发展的强力保障。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污水管网已建成18公里,实现对已投产的40多家企业的全覆盖。
  不仅在工业园,五华各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样热火朝天。在转水镇,花园式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设备安装,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走进厂内,花草树木基本覆盖了整个厂区,清新的空气也难以与污水处理厂联系在一起。每天,转水镇周边3万多群众的生活污水通过数公里的管网收集到这里进行处理。据五华粤海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欣介绍,转水镇的污水处理厂按照高标准建设,日处理量1000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每天的数据都通过电脑上传到县城,实现在线监控。如今,五华县仍有10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在建,总投资约1.6亿元,到年底全县镇级污水处理厂能覆盖所有镇。
  近年来,我市加大力度推进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至目前全市共有29个中心镇和沿河镇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2万吨。全市计划至2019年新增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3座,日处理能力合计13.9万吨,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此外,目前全市共建成运行11座县(市、区)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合计34万吨。
  发展绿色产业
  提升软实力
  今年2月,我市与广东省农科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市。根据协议,双方成立重点产业全产业链科技服务专家团队,进一步提升梅州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能力,因地制宜打造“梅州农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农业品牌,助推梅州走对走实绿色生态富民强市发展新路。
  在蕉岭县三圳镇,当地广袤的富硒土地正变成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当地镇村仅用短短5年时间,引进投资涉农经营主体达55家。产业兴旺不仅盘活了沉睡资源,更打通了一条农民脱贫致富路。通过土地流转和政府贴心服务,激活了农业活力,农业产业规模、经济效益成倍数放大,培育了一批种植生产、乡村旅游等“大农业”领域的企业,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前来投资。
  而在梅县区雁洋镇,特色小镇的建设更是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这个以旅游闻名的小镇,通过旅游产业的带动,让该镇及周边的金柚、茶叶、葡萄、火龙果、金线莲等农副产品销售红火。走出了一条集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于一体的绿色发展之路,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现代农业、新型工业联动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雁洋镇在建设特色小镇中,谋划总投资9.9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和繁荣的“商业圈”。
  类似三圳、雁洋发展绿色产业的行动,在我市各地正在广泛开展。近年来,梅州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做好生态文章。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培育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逐步打造成绿色富民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怀化城事|酒驾遇检查弃车逃进KTV 实习司机被直接吊销驾照
插秧 采摘 掏鸡蛋 “五一”小长假市民农家乐
市教育局召开2018年市级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培训会
六年级日报铁杆读者:摘抄新闻记录时代 读报让他更加成熟
贵阳市少儿图书馆举办“恐龙时代”科普活动
我市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
辽宁9月份CPI同比上涨2%
【雅安】“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对接交流会举行 专家学者齐聚康利城
泸州市政协党组召开中心组学习 (扩大)会议
省领导来常调研健康扶贫及教育工作
大庆俩单位公开选调12人本科生年龄不超35周岁
全市开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培训会
宣讲凝心聚力 共绘发展蓝图
特色餐饮成国庆消费主阵地 "黄金周"揭示宁波餐饮新风向
春节市场总体情况平稳消费投诉同比下降25%
骨科专科联盟力助“健康长治”
市领导率队调研丹霞山景区开发建设时要求 推动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新余农商银行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
通道“黑老虎”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