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鼓石:宅门文化的独特符号

  作为传统中国大宅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抱鼓石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层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象征意义;其雕饰纹样主要有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抱鼓石与门簪在民间有所谓的“门当户对”之说
左青龙
右白虎
  泉州网讯 (记者 曾广太 文/图)“宅以门户为冠带”。古时人们对宅门的重视绵绵相传,数千年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宅门文化;而宅门之中最能彰显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品就是抱鼓石。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自如,是彰显宅门文化的最佳语言符号之一。
  源远流长 绝代风华
  住宅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居家形式。“宅,所托居也”,这句话道出了住宅系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居所概念。繁多的中国住宅原型的形成是不同地域气候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现国人对于宅门的重视,因为它既是宅院的出入口,又是象征主人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的门面。
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
抱鼓石惊艳了时光与岁月
  宅门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单体建筑大门,还是整个建筑院落群体的墙门。尤其对以“群体联络之美”著称的院落建筑,宅门是其外墙链上一个最为重要的节点部分,是隔绝外界和防御外扰的关键点,是一切具有围合空间和起界定作用的墙体所必备的特征要素。因此,宅门是中国墙文化的产物。一个宅门符号能够表述用文字无法企及的文化内涵,中国人所谓的“门第”“门户”“门派”的概念也是由此演绎而出的。而宅门之中最能彰显屋主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的装饰艺术品就是抱鼓石了,抱鼓石的存在是和门系住宅的重要位置分不开的,宅门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版门了。
  明清时期住宅的大门多为版门,且一般为两扇门板。版门的门洞部分是由周围横槛和门框组成,其门扉部分则是由门扇、门枕、连楹组成。这里的连楹是指门洞上方中槛里侧的一块通长的、扁放的横木枋。它是靠门簪与中槛锁合在一起,门簪一般为2—4枚,外观可做成圆、方、六角、八角、多瓣形等多种。具体构造为将门槛插在门枕石中间的凹槽内,需要时还可以将其拔出来放在一边,再将门框与门槛、连楹相互连接,门扇通过门枕、连楹牢牢地与门槛、中槛拴合在一起。门扇底部到地面还有几十厘米的距离,这是由门枕的高度决定的,但十分有利于隔水防潮。门扇左右两边的边梃木板较心部略长,称为大边,可用作转轴,其下部插入门枕石门槛内侧部分凿出的臼槽中,上部固定在中槛内侧连楹的孔洞里,通过这样的构件,一扇厚重的门扇就能较为自如地开启了。
  抱鼓石是民居宅门构件的功能产物,它是依托功能施以装饰的石制构件,起着围护大门壮主人威势以撑门面的作用。中国的外墙宅门一般为两扇,两扇门决定了抱鼓石必定是对称的结构。抱鼓石是礼制建筑等级的符号象征,也是“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
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
抱鼓石有镇宅避邪之功用
  匠心独运 见微知著
  在泉港区前黄镇一条街道边的林宗辉收藏馆门口,赫然放着一对“青龙白虎”抱鼓石,匠人精细雕琢,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自如,宛如艺术珍品,让整个大门显得更加大气、庄严。林宗辉介绍,有一位企业家因事业做大了想把自家仓库的近百吨石构件出售,得知此消息后他便与该企业家接洽,经过双方议价,最后以打包的方式购得该批石构件。林宗辉用三辆平板车拉到自己的收藏馆,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这对“青龙白虎”抱鼓石,外形非常好看,后来得知这对抱鼓石很可能是清中期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林宗辉笑言,收集抱鼓石其实靠缘分,缘分来了,有时甚至会主动找上门来。有些村民或藏家想出售抱鼓石,得知林宗辉在收藏,他们会主动登门拜访。这种情况下,林宗辉经常淘到自己喜欢的抱鼓石,每次都让他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经过几十年的收集,目前林宗辉的藏馆里已经有四五十对不同材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抱鼓石。这些抱鼓石雕饰纹样丰富多彩,从题材上分主要有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瑞兽祥云中,狮子题材占抱鼓石中的大多数;器物什锦主要以铜鼎、玉器、象牙组成,并衬以琴、棋、书、画及绶带点缀,组合随意性较大。从雕刻部位上分有鼓座、鼓面、鼓顶三大类。鼓座上多浮雕着牡丹、荷花、芙蓉、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纹样,表达着福寿吉祥的寓意,是花好富贵的象征;鼓面上装饰的图形既有浅浮雕纹样,又有高浮雕的狮子,如有螺旋曲线的装饰纹样,还刻有三狮戏球(三世戏酒)、四狮同堂(四世同堂),五狮护栏(五世福禄)等图案;鼓顶上面一般也雕成狮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是尽显旧时大户人家豪门威严的象征。
  林宗辉说:“作为传统中国大宅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抱鼓石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层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象征意义,故而工匠们会在上面大做文章,将无限期待和理想追求都镌刻于这一方石头之上。”
  在门枕石上雕刻兽头,很早以前就有了,传说其具有镇宅避邪之功用。例如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北魏文成帝冯皇后陵墓的石券门,其门枕石外侧就做成了虎头的样子。另外,北京地区的抱鼓石上所雕石兽还有唐代时期的翼兽(现存五塔寺),辽金时的石虎(现存五塔寺),元代的石狮(现存妙应寺)。从资料图片看,南北抱鼓石多数在装饰手法上均选择了狮子,这并不是巧合。因为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狮子,而是龙生九子之一,就是民间称为“吞口”的瑞兽图形,其真名叫“椒图”。传说龙有九个儿子,每个都有自己的法力与个性,长的模样也不一样。杨慎的《升庵集·卷八十一龙生九子》就有:“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故“椒图”像水里的螺蚌,有一圈圈的螺纹,它喜好闭合,放在门前跟石狮子一样是看门的。故徽派祠堂宅门的抱鼓石在外形上酷似螺蚌,而台湾地区抱鼓石则多在鼓面上做成螺蚌的螺旋状(苏州虎丘山门也有类似抱鼓石)。二者所指的符号语义是相同的,同质异构而已,都源自于美丽的龙生九子的椒图传说。
小型抱鼓石
雕刻细致,匠心独运。
抱鼓石纹式流畅自如
  礼制象征 文化符号
  “抱鼓石已经不仅是一种样式,而是植根于生活的深层结构,是一种居住文化的体现。”林宗辉说,抱鼓石是古时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它是一种内在世界通过装饰符号语言展示于外在世界的典型事例。
  相传古代打仗胜利归来的将军,为显耀其赫赫战功,便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才逐渐衍变以抱鼓石代替。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年代,门前一对抱鼓石,那是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门前不可立“鼓”。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
  儒家礼制文化,对官员府第宅门的等级、品级以及门前设立抱鼓石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皇族或官府的门前摆放狮子形的抱鼓石;高级武官的门前摆放圆鼓上有狮子的抱鼓石,高级文官的门前摆放箱形上有狮子的抱鼓石;富豪才用石制抱鼓石,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门墩来代替了。
  由于礼制文化和等级制度的集中体现,“门第”“门户”“门派”等思想的滋生,抱鼓石被官宦和贵族们演变成权力和“非贵即富”的门第象征,以及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
  抱鼓石与门簪因为在宅门门面上下遥相呼应,在民间有所谓的“门当户对”之说。据考证此说没有文献依据,只是一种根据二者形态特征敞开的民间想象说法。此说认为抱鼓石就是门当,而户对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门簪,另一种说法是门铺首或门钹。门铺首是龙生九子的椒图,门钹是指像中间鼓起的圆形乐器钹的门扣手。门簪是宅门中槛上联接连楹的构件,它分为头尾两部分。常见的门簪外形是其头部,位于中槛外侧,一般呈方、圆或六角形;其尾部为一扁长榫,穿透中槛与连楹露出榫口,再用小木楔锁住此榫口,这样便将中槛与连楹联接起来。门簪的个数是依据门阔的大小而定的,有2枚的也有4枚的。
  “门当户对”是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结亲很合适。也就是指旧社会联姻双方家庭的官阶相等、地位相称时就叫“门当户对”,故“门当户对”有一层意思就是门第相当。延伸开来,从符号上看,若是如意抱鼓石配螺蚌抱鼓石,圆形门簪配六角门簪,这时就可以说这对新人“门当户对”了。从这一点来说,判断两家是否门第般配,看看各自宅门的抱鼓石和门簪就可以说明问题了。所以,抱鼓石和门簪在中国民间有“门当户对”之说,证明上述二者的确是民间家族身份和地位的门第象征符号。

全市开展气瓶安全专项整治
黑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恒义率队深入小兴安林场检查森林防火工作
朝天区三举措助推科技扶贫
巴中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启事
南三环南快道(雁塔南路-春临桥)道路改造施工公告
抱鼓石:宅门文化的独特符号
“全城热练”!石家庄市千人横渡滹沱河
咸阳市禁毒教育基地在兴平挂牌
番禺区专利授权提质增量效果显著
“习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漫评①
守护11万亩山林的“铁军”
怀宁“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
16万元落车上好心司机代保管
鼓楼区食药监局全力保障端午节食品安全多措并举 强化监管
我市“治水”考核获优秀
东安气象局人工增雨抗旱首战告捷
2月份市容管理考评结果公布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
全市统一战线攻坚深度贫困 “百千百”工程现场会在平陆召开
2018东莞新编广场舞推广展演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