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博物馆日”变成“博物馆游”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泰城的博物馆纷纷举办起丰富多彩的活动:岱庙博物馆题为“参观博物馆的那些事”的专题讲座和专家鉴宝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参与;在市文化馆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学习拓片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
博物馆活动日,尽管很多人是兴趣所致而去,但是也有不少人持“到此一游”的心态,专注于拍照发朋友圈,至于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具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文化魅力似乎并不关心。当“博物馆日”变成了“博物馆游”,也就偏离了博物馆的价值本位。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已近5000家,其中,免费开放的场馆达到85.5%。与此同时,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全国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的总数约7亿人次,也就是说,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随着社会日益浮躁,个人的心态也变得浮躁,不少人很难沉下去去探索博物馆里面文物的文化价值;二是许多博物馆展陈方式陈旧呆板、讲解说明晦涩无趣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让不少人敬而远之。缘于这样的现实,一个命题被提上议程: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来,让博物馆活起来?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给出的答案是创新,“不创新,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大门能够开得下去。”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帝后娃娃、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早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样的创新,不仅让高冷的故宫博物院变得亲和力十足,而且激活了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了。其次,展览形式也需要创新,这就需要加快文物数字化建设,比如“裸眼3d技术”“vr技术”和“智能展厅控制系统”等黑科技的应用,使视觉表达更立体更强烈。最后,故事表达同样需要创新,这就不得不说霸屏一时的《国家宝藏》节目,27位明星“护宝人”用一个个贴合历史、妙趣横生的小短剧,为我们讲述一件件宝物的前世故事,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讲好国宝故事才是打开历史的正确方式。

气象信息(2018年1月21日10时)
八问检车线集体涨价正常吗?省物价局:已提前开过提醒告诫会
柳州市鱼峰区2018年第一批专利经费公示
市关工委部署2018年工作重点抓好五项工程
诸暨市接受国家卫健委对浙江省消除疟疾终审评估
莫让“博物馆日”变成“博物馆游”
青岛公交进入春运模式 31条线路专接“夜归人”
岳西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增添正能量 老少共筑中国梦
龙岩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龙岩明鉴资产评估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准予备案的通知
河南省政协考察团来我市考察
科学规划设计 打造精品工程
北斗卫星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安徽分中心落户阜阳
关于撤销道路货物运输行政许可的公告(2017.12.13)
衡阳市公安局举行“讲党性 守规矩"专题学习交流会
119消防宣传日:小学生走近消防学知识
贵阳市生态文明委检查委属公园、广场防凝冻工作
把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建成高地 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议举行
我市全面完成市场主体年报公示任务年报公示系统预计7月14日重新开放
省老体协主席王美香到宁德调研省第十届老健会筹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