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新型职业农民冒酷暑采收火龙果,一天汗湿三身衣裳


8月10日,浏阳古港镇沔江村的火龙果基地,80后新型职业农民罗富根和妻子正冒着40摄氏度高温,在棚子里采摘刚成熟的火龙果。虽然汗水湿透了衣服,但夫妻俩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记者 钱娟
  8月10日,长沙最高气温直逼37℃。上午10时许,烈日当空,浏阳市古港镇沔江村火龙果基地里,新型职业农民罗富根送完第一批货归来,来不及换下被汗浸湿的衣裳,便赶到地里,和妻子陈牡一起采收熟透的火龙果。
  敢吃“螃蟹”, 引火龙果落户长沙
  “100公斤火龙果,岳阳的余先生明天要,采新鲜的,第一时间送到。”记者试图和罗富根搭话,却一次次被订货的电话打断。跟随罗富根的脚步,记者走进火龙果基地,只见一条条似仙人掌的长茎上,一个个火龙果红艳艳,格外诱人。今年37岁的罗富根是长沙火龙果种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3年他从外省引进3000多株红心火龙果苗,在浏阳种下“试验田”,让热带水果落户长沙。
  一剪刀下去,肥硕的火龙果便被摘了下来,个头最大的足有0.5公斤重。不到20分钟,罗富根采摘了满满的一篮子,提在手里沉甸甸。头顶烈日灼人,大棚里温度高达40℃,记者入棚不到5分钟,已是汗流浃背。记者看到,火龙果茎上布满了细密的刺,一不小心就有被扎的风险。常年与“带刺”的火龙果茎相伴,被扎伤已是家常便饭,罗富根的手上胳膊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划痕。
  “天气越热,果子越甜哩。”每年7月到8月,是长沙最热的时候,也是罗富根最忙的时候。每天5时就起床,忙到晚上10时收工,一天得换上三身衣裳,洗上三次澡,夫妻俩忙并快乐着。
  在数量上做减法,在品质上做加法
  “一根茎保留一个果子,才能确保口感和品质。”采完果子,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珠,罗富根又拿起剪刀疏果,火龙果花落了一地。“果子少了,收成受影响,你不心痛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罗富根回答:“在数量上做减法,在品质上做加法,这样结出来的果子,营养充分,味道更甜。”
  罗富根说,火龙果是热带植物,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至30℃,平均温度低于10℃就会停止生长。“别看火龙果夏季丰收,关键功夫却在冬季。过好防寒关,才能迎丰收。”罗富根说,今年天气给力,火龙果产量创新高。

市救助管理站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创新思路 合肥白蚁所首推融媒体+直播 重磅报道“天眼”防白蚁
北京市清洁能源行业协会来我市进行考察
【时政】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确保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长沙新型职业农民冒酷暑采收火龙果,一天汗湿三身衣裳
省市领导走访慰问部分困难群众、养老福利机构
不当班的常州的姐张玉梅,开着私家车"温暖常州路"
嘉兴市政府考察团来我市考察小微工业园
告别破旧老屋新居温暖过年
致全市人民群众的一封信
谢来发主持省安委会巡查督导上饶市安全生产工作动员会并作表态讲话
安陆文艺廉风劲吹城乡
刘明发赴栖凤渡镇瓦灶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情洒扶贫路
“鸠占鹊巢”太碍眼,别让盲道这样“忙”
市旅游外侨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拱墅区着手打造“运河文化云平台”
深化“放管服” 改革落到实处
高温下乡村振兴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