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艳芳
3月7日下午,太行山深处的陵川县西河底镇圪坨村迎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本报“纸媒+新媒体”理论联动专栏《小晋爱理·一周一课》的编辑,携“网红”主持人小晋晋一起来到这里,带来了沾泥土、接地气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干货”,和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用手机学理论,这个新鲜事让刚刚从闹十五的红火中安静下来的圪坨村又嗨了起来!
村党支部书记卢小梅和村委委员姚俊伟早已等候在村委大院。卢小梅介绍,圪坨村近两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变成了一个村容村貌整洁、农民收入增加、党员干部带头干事创业的新农村。这一切都离不开第一书记李保民的倾心帮扶。2015年8月被派到圪坨村担任第一书记后,李保民和村里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带领村民脱了贫致了富,所以圪坨村党员群众对理论学习“情有独钟”。李保民虽然已经不再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可大家学理论的热情并没减弱。
卢小梅和姚俊伟拿着编辑带去的有《小晋爱理·一周一课》内容的报纸认真看起来。“进入新时代,农村的发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时刻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农村工作,才能不落后。《小晋爱理》这种形式真好,更适合农村的党员群众学习。”姚俊伟说。
听说在手机上学习更方便,卢晓梅和姚俊伟非常感兴趣,当即关注了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翻阅了讲课内容,卢小梅高兴地说:“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小晋晋这课讲得好,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形式活泼,以后我们村里学党课就有现成教材了。”
“这种讲理论的方式非常新颖独特啊!特别适合我们农村党员学习。”卢小梅说,“平时组织村里党员和村支两委成员学理论,我都是自己上网找内容,整理以后给大家传达,靠我一个人讲,大家听,容易造成过耳不走心,有了小晋晋这个老师,以后开会拿出手机就能大家一起学理论,既省了劲,大家又能领会得更深刻,真是一举两得。”
卢小梅介绍,圪坨村共有12名党员,加上村支两委成员共18人。有的党员常年在外打工,也有党员早已迁出外地居住,每次开会学习很难把所有人都集中起来。卢小梅表示,她要向在外的党员推荐《小晋爱理·一周一课》,介绍小晋晋,让他们不管走到哪里,都能随时随地学理论。
正说着,几位村民聚了过来,姚俊伟马上叫大家拿出手机,关注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小晋爱理·一周一课》,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让大家很感兴趣,说说笑笑,十分热闹,吸引来了更多村民,村委大院越来越红火,卢小梅笑着说:“看这热闹,都快赶上正月十五闹红火了。”
“小晋晋”第一次送理论下基层,就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真是信心倍增啊!
四川全面实行“三十三证合一”改革方便群众办事
我市召开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推进会
九龙坡庆首届农民丰收节 “美丽乡村”真武宫村特色效益农业展成果
城郊管委会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省政协“加快我省铁路建设”调研组来连调研
【“小晋晋”走基层】跟圪坨村村民一起嗨理论!
谢集镇多项工作齐头并进开局良好
扬州晚报获得“企鹅融媒体大奖”
弘扬郑和航海精神 为湛江发展凝聚力量
关于太湖港农场中心集镇至荆州高新区主污水管道工程延期开标公告
我市开展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整治
威海运动员参加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获1金1银
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公示
昌江区: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
总投资超101亿元!嘉善2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
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艺术校考24日拉开帷幕
前进区领导深入社区视察劳动保障工作
逛家装博览、吃大泽山葡萄 青岛中秋公交攻略奉上
急功近利多精益求精少 小巨人企业升级离不开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