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斤肥爸成功减肥,登珠峰感悟生死,四次极限之旅伴儿成长

陈钧钧原本是一位来自马鞍山市的普通教师,年少轻狂的他辞职下海后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2003年的时候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攀登珠峰。在近似疯狂的训练后,他于2009年登顶,并在珠峰经历了生死一瞬间。从2012年开始,他带着儿子一起,用四个暑假的时间完成了四次户外极限挑战,并让儿子在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上迎来了18岁的成人礼。
如今儿子已出国深造,陈钧钧又找回了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他选择来到广州进行教育创业,决心把自己对儿子的这套教育方式推广开来,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位“苦难教育践行者”。
和记者聊天时,陈钧钧谈吐得体,语速平缓而有力。如今的他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教育工作者,但他却说,自己在2003年之前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登上珠峰改变了我的人生”。
父子在雪山上并肩作战(受访者提供)
醒悟:为儿时的梦改变
陈钧钧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父亲是军人,耿直刚强,从小就对他特别严厉;母亲对他则是娇生惯养,以致童年的他十分淘气,为此没少吃苦头。父亲有一套邮票,上面印有我国珠峰登山队员的英姿,“我当时没事就把那套邮票拿出来欣赏,对着上面临摹,感觉他们就是英雄。”登山队员的英姿,在陈钧钧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2003年,年近四十的陈钧钧已经结婚生子,一度沉迷网游的他体重最高接近90kg,生活颓废。一天,陈钧钧在电视上看到53岁的王石登顶珠穆朗玛峰,这对他已经麻木的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关掉电视那一刻,儿时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曾经抱着邮票一遍遍幻想登顶珠峰的那个自己,让现实中已经颓废不堪的陈钧钧无地自容。“我当时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都不认识镜子里那个人是谁,最后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大耳光。”
从那一个晚上起,陈钧钧决定改变自己。他给自己五年的时间来实现登顶珠峰的梦。“我当时想,王石53岁都能登顶珠峰,我才40岁不到,为何不能做到?”
陈钧钧遗传了父亲“一根筋”的性格,这让他吃过不少亏,但当他认定一件事的时候,这种性格却成为他的强大推动力。接下来的五年中,他推掉了所有的应酬,开始减肥,在体能逐渐变好后,他开始了耐寒训练,那些年里,小城里的人们总能在大冬天里看到一个穿短裤短袖衫锻炼的人,陈钧钧俨然成了城里的一道“风景线”,“当时很多人说我脑袋瓜有病,但我已经不在乎他们的看法了,我要为我的梦努力。”
作为一个父亲,陈钧钧延续了父亲的“严父”形象,陈钧钧明白,如果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就无法给儿子陈天成立下好榜样。“我一直教育儿子要说话算数,所以我在2007年的时候就告诉他,爸爸接下来每天都要去他学校的操场跑10公里,并让他监督我。”
彼时只有4年级的儿子半信半疑地跟父亲的手拉了勾,并开始每天放学后监督父亲跑步,慢慢地,陈天成从一个监督者成了参与者,他开始陪老爸在学校里跑圈,此后的两年里,父子俩风雨无阻地每天跑步。有时练得筋疲力尽回到家,父子俩会相互按摩,边按边“惨叫”,几年的锻炼下来,不仅陈钧钧体重显著下降,体能也变得更好,在不经意中他已经练就了一副运动健将级的体格。更重要的是,父子间的感情也有了质的飞跃。
登顶:“离死亡很近”
2009年,倔强的陈钧钧终于开始挑战珠峰。回首当时在珠峰的一幕幕,陈钧钧仍心有余悸。2009年5月17日,陈钧钧在极度严寒、向导走失的情况下成功登顶,圆了儿时的那个梦。“那时我离天空很近,但也离死亡很近”。陈钧钧坦言,作为团队里最后一个下撤的队员,他在下山时内心经历了种种绝望,“我一个人走在8650米的山脊上,极度缺氧,每跨出一步都感觉要窒息,那时大脑已经不会思考了。”
在数次滑坠遇险后,他终于倒在了雪地上,透骨的凉意遍布全身,可怕的困意袭来,他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尽管昏昏欲睡,但陈钧钧知道,自己一闭眼,很可能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在他神志模糊的那一刻,脑海里出现了儿子稚嫩的面孔。“我当时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如果我死了,儿子要怎么活?”
一心想要活着下山见到儿子的陈钧钧内心又燃起了熊熊烈火,他挣扎着花了整整七个半小时,才走出短短350米的垂直距离。当他终于安全抵达8300米的营地帐篷时,陈钧钧无比感慨,“我当时告诉自己,如果这次能活着下山,我一定好好对待儿子,好好对待朋友,好好对待工作。”
克服千难万险下山后,陈钧钧在机场见到了儿子,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不禁泪如雨下,“如果不是儿子,我那次真的就回不来了。”
陈钧钧
陪伴:给儿子的成人礼
挑战珠峰的这次经历,在圆梦之余,让陈钧钧感受到了生命的卑微,他开始对生命充满了敬意,“我以前很自负,不懂得感恩,下山后才意识到以前许多事都做错了,我开始认错,开始决定好好对待工作,好好培养儿子。”
如何培养儿子?经历过极限生死挑战的陈钧钧给出的答案是“在路上”,也就是他后来所提倡的“苦难教育”。从儿子14岁开始,他决定每年暑假为儿子安排一次户外极限之旅,让儿子在大自然的磨炼中得到成长。
2012年7月,父子一同骑行川藏线。这是陈天成人生中第一次2000余公里的长途骑行。尽管他还是在读初二,但陈钧钧却很坚定,“我告诉他,这一趟骑行是他带着我,而不是我带着他。而且我还跟他约法三章,从食宿到线路安排都由他定,而且全程不能下车推一步,等我们到拉萨后,把我写书的稿酬和他的零花钱都捐给当地村里的孩子们买文具。”
儿子那时正处在叛逆期,但还是被老爸说动了,为了给当地孩子们买文具,他从一开始就铆足了劲,反倒是陈钧钧在路上还经历了膝盖半月板损伤,每骑一圈都疼痛难忍。尽管路上儿子也有闹情绪的时候,但一路望着儿子骑行的背影,陈钧钧仍能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我想为他打开人生的一扇窗,同时也是在努力跨越我们之间的代沟。”慢慢地,儿子逐渐爱上了这一次旅程,陈钧钧也带伤追着儿子的背影前行,22天后他们抵达了终点。
在随后的两个暑假里,陈钧钧又继续带着儿子陈天成,用14天徒步了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线,并攀登了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儿子在16岁实现第一次登顶,对于陈钧钧来说是莫大的喜悦。在彼此陪伴的无数个条件艰苦的日夜里,两人都在逐渐成长,“我们就像是彼此的镜子,虽然说是我在陪他成长,但其实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经历三个暑假的“苦难”教育后,儿子像变了个人,主动删掉了电脑里的游戏,全心投入到出国的备考中,到了2016年初,儿子的付出换来了回报,他顺利获取了五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最终被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系录取。陈钧钧觉得应该送一份礼物给他,而没有比登山更合适的选择了。
于是在2016年夏天,父子俩再次结伴启程,挑战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尽管最后因为极端天气的影响大家没能登顶,儿子陈天成却能淡然地安抚其他的成人队员。这让陈钧钧很欣慰,“雪山让他如今能够淡然面对挫折,他真的成人了。”
父子在川藏线途中合影(受访者提供)
回首:用教育找回初心
在儿子出国深造后,陈钧钧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我通过挑战珠峰改变了自己,又通过陪伴儿子挑战极限加强了他的心理韧性。但我觉得这段经历不应该止步于此。”他开始考虑,如何将这段父子共同成长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家庭,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成长。
陈钧钧并没有回到学校从事教育,他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他在云南策划了一期家庭成长训练营,效果很好。去年年底陈钧钧正式创业,并将大本营定在了广州。如今陈钧钧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孩子在历练中成长,“我相信苦难教育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以我的经历来看,孩子的成长应该在路上实现,而这一路都需要父母的陪伴。”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蔡凌跃

塘厦:“春风行动”招聘会7115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
李水华出席惠来县党章党规党纪专题教育活动并作动员讲话
【乡村达人⑫】田坎间的“菜状元”
紫金召开“乡村振兴 我们在行动”群团组织座谈会 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参与者
长春公交集团东盛公司238路车队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
180斤肥爸成功减肥,登珠峰感悟生死,四次极限之旅伴儿成长
余向东现场调研宿城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百丈漈、铜铃山、刘伯温故里……嘉兴人可免费畅游文成九大景区啦
2018佛山秋季车展“十一”假期举行,五大展馆再升级
澳门举行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开封银监分局团委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
本该治病救人却惦记偷钱还债 一医学院学生流窜医院伸贼手
九江启动污染源试点填报工作
人民网评:主席宪法宣誓昭示了什么
铲掉“小菜地”、拆了晾衣绳……老小区有靓丽“新风景”
2017年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结果公布我市获评A级 得到通报表扬
崇左市2018年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召开
广福社区:“呵护健康,相伴成长”儿童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旺苍县积极探索“农业+”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发放阜阳市民卡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