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从古到今数不胜数,句句望月、句句思人。最脍炙人口的恐怕就是苏轼的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望月怀人的情感抒发到极致,更深刻地赋予了中秋节思念家人、期待团聚的含义。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老式月饼记忆童年的味道
中秋节吃月饼,是千余年来沿袭下来的习俗。虽然月饼模样变了、味道多了,但人们望月食饼思故人、希望家庭团圆的情怀依然没有改变。
“家里孩子多,经济条件不好,但每逢中秋节,父母都会买一两斤月饼分给我们兄妹6个人吃。”64岁的江先生回忆童年时的中秋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吃的都是老式月饼,好一点的用猪油或豆油和面做成,馅料是椒盐的,卖6毛钱一斤,买回来之后一切四甚至一切八,分成小块一起吃。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一边聊着天,温馨而祥和,感觉真好。”
到了六十年代,食材短缺,月饼成为难得的“奢侈品”。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没有放弃中秋吃月饼的传统。“没有面、没有油、没有糖,就用高粱面做皮,中间以红薯梗为馅,做成圆形饼状,也算是月饼了。这种月饼很难吃,但我们也吃得津津有味。”江先生说,“现在人们生活好起来了,各式月饼层出不穷,有豆沙馅的、五仁馅的、黑芝麻馅的等等。孩子不喜欢吃老式月饼,嫌它硬,嫌馅料中的青红丝口味怪,嫌样子不好看,但它却是我们这代人童年最‘奢侈’的食物,有着我们满满的回忆。”
吃顿团圆饭 回归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自从中秋节被列入法定节假日以后,提着礼品、带着一家大小回家团圆便成了人们过节的主要方式。现在的中秋节,更多的是团圆的味道。
“小时候的中秋节没有假期,在合肥工作的爸爸总会特意请假赶回家,行李箱里装得满满的都是从省城带回来的月饼。”“80后”苏瑞琪说,每到节日,印象最深的便是爸爸风尘仆仆回家吃团圆饭的身影。
当然,爸爸带回来的月饼,并不是全部留给家里人吃的,而是分成若干份,再配上一些水果,或者鸡鸭、酒水等,凑成一份体面的礼物。然后,父母就带着她,拎着礼物走亲访友。“小时候亲戚之间走动得很频繁,大家有来有往,上午你拎着礼物去他家,他晚上就回礼到你家。于是就曾闹出过一些笑话,一盒月饼从我家送出去,兜兜转转几天后又被送回我家。”苏瑞琪笑着说。
“小时候中秋节最开心的事就是吃团圆饭的时候,一个大家庭,一二十个人围坐在大圆桌子旁,就像过春节一样,可热闹了。”苏瑞琪感叹,“现在大家好像都很忙,平时难得有时间聚在一起,中秋节放假正好让大家回归传统,亲人们能够暂时歇一歇、聚一聚,吃顿饭、拉拉呱,享受天伦之乐,这恐怕是在微信中发些祝福短信和红包远远不能代替的吧。”
手工月饼成为今年的“网红”
今年的中秋节,对手工制作月饼的私人甜品店来说,算是迎来了销售的春天。9月19日下午,在宿城一家甜品工作室,老板唐飞正在接听预订月饼的电话。“目前我店里接到的月饼订单已经有三四十个了,最多的一单订了450盒,现在工作室处于饱和运作状态。”唐老板对记者说。
记者采访发现,今年各大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的月饼种类繁多、包装精美,价格也亲民,为什么那么多市民青睐手工月饼呢?经常在私人甜品店购买甜品的市民董丹丹说,甜品店里制作的月饼食材“透明”,老板经常会在微信朋友圈里直播现场制作的过程,让人吃得放心,而且手工月饼造型别致、馅料创新,“就像今年的‘网红’流沙馅月饼,私人甜品店很快就推出同款,价格合适,味道也差不多”。
除了食材新鲜、款式新潮之外,今年私人甜品店生意爆棚还有一些原因。“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很多人愿意尝试亲手制作月饼,所以不少企业邀请我们现场去教授人们手工制作月饼,特别是一些商家做活动,邀请消费者亲身体验,更能感受到节日吃月饼的快乐。”唐飞说。
中秋节古已有之 美好寓意源远流长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到了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中秋节又叫做‘月夕’、‘八月节’。这天夜晚,人们会举家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吃着清甜松软的月饼,祈愿家人幸福团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退休教授、民俗专家鄢化志介绍。
鄢教授说,中国自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晋代时,有了中秋赏月的记载,到唐代开始盛行。“在全唐诗中,仅赏月内容的诗作就有几百首。譬如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到了宋代,八月十五正式被定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也就是现在月饼的雏形。明清两朝,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此时,中秋节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古时宿州,中秋祭月的场所有多处,如关圣庙、文昌庙、龙神庙等,但可惜的是,这些场所现在均已湮灭。
由中秋节衍生出来的习俗,鄢教授认为分为俗、雅两种。“‘俗’即在老百姓中形成的一些传统民俗,比如吃月饼、赏圆月、烧斗香,亲朋好友一般会选择在这个时节结伴出游;而‘雅’则是由中秋佳节引发的文化,包括诗歌、音乐、绘画、歌舞等,各类艺术作品中都不乏吟诵中秋节的佳作。”鄢教授说。
在皖北地区,自古还流传着一句与中秋节有关的谚语:“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这句话的意思是,若是今年中秋天空阴云密布,把月亮遮住了,那么来年的元宵节肯定就会下雨。这朴素的谚语正反映了皖北地区的天气特色。
时至今日,随着岁月的更迭,人们在中秋节已经不再需要进行隆重繁琐的祭拜,但是节日中包含的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寓意仍是人们心中源远流长的生活祈愿。记者 徐蕾
汉中市环保局中蜂养殖夯实脱贫致富路
奥斯卡带火了道具书 中文版旧书身价涨了近十倍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践行一线工作法提高工作效能
雅安荥经“东进融入”结硕果 25亿建西南最大循环经济产业园
邵革军杨自力等率市委市政府慰问团走访慰问驻遂部队
花好月圆 情满人间
在这个活动上,有很多孩子对妈妈说出了“我爱你”
云山街道开展夏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健康 教育宣传活动
绥宁县召开校车安全培训工作会议
全国排名56!英德一女考生超清华大学录取分
厦门不断创新治理手段 空气质量名列全国前茅
系列文化讲座开讲 特邀南大特聘教授范金民 省文联主席章剑华
[公安局]武侯区分局深化“公安一站式服务办证点”建设
春节期间灌南县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少女遭开水浇身案”嫌犯昨被捕 疑夫与人私奔烫伤对方女儿
立“红色地标” 亮“红色身份” 宁波全面开展党建亮显工程
青田方山乡:呵护洋留守儿童 让爱不再遥远
中英街管理局精准发力 持续优化中英街道路环境
网罗天下(2018-07-27)
杨庙镇沿山河村通过多种嵌入式党课助力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