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政发〔2017〕14号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常德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

cdcr-2017-00011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89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湖南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6〕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我市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文件精神,改革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强化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不断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形成具有常德特色的新型标准体系,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助推智慧、健康、美丽、现代、幸福新常德建设。  
(二)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  
2.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强化标准的事中事后监管。  
3.全域覆盖、重点突破。加强常德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研制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构建结构合理、适合需求、覆盖全面的标准体系。  
4.依法有序、分步实施。加强标准化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标准化制度,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分阶段分步骤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我市标准化总体水平领跑湘西北,重点领域省内领先,特色产业实现国内主导。一是实施新型的国家标准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的要求,参与标准制定,形成配套体系,力争“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和科研机构由企业标准和技术规范转化为湖南省地方标准10-20项,制定团体标准实现零的突破。二是打造特色的常德标准集群,围绕做强做优常德特色产业,构建富有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显著影响力的标准集群,力争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实现零的突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累计3-5项。三是建设好标准化工作平台,推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争取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会落户常德实现零的突破。四是形成共治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实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建立相关部门参与的统一协调机构,推进全市统一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标准化人才专家库,提供及时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标准化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完善政府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在市质量强市和实施标准化战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统筹标准化改革工作任务,研究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成立相应的标准化协调机制,研究、部署、协调推进本地区标准化工作。(市质监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加快标准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政府法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现行标准化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加强标准化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为依法开展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市质监局牵头,市法制办配合)  
(三)加强和完善标准管理。   
1.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按照国家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部署,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选择我市重点领域和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市质监局牵头,市民政局配合)  
2.放开搞活企业标准。鼓励企业自主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开展标准化创新服务机制研究,推动科技、专利、标准同步研发的新模式,助力企业实现创新发展。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市质监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卫计委配合)   
3.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建立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强化国家和地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积极开展强制性标准的社会宣传。严肃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加强标准的培训、解读、咨询和技术服务,发挥各类标准化服务机构在标准实施工作中的作用,推动标准化服务业的发展。(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引导社会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我市标准化活动,创造更加公开、透明、开放的标准化工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围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争取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实现零的突破。(市质监局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商务局配合)  
(四)实施12项标准化重点行动。  
1.现代农业标准化。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及仓储等标准研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超级稻、集中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新品种新技术,肉牛、肉羊等节粮型特色畜牧业,优质蔬菜、油料、茶叶、烟草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地理标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推广应用步伐,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作物、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或联盟标准,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打造常德农产品品牌。(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质监局、市烟草专卖局配合)  
2.现代林业标准化。以增强生态建设能力、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为重点,参与森林培育与可持续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领域标准研制,提升林业多功能服务水平;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以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用材林培育产业、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竹产业、林下经济产业、花卉苗木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以及以森林旅游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等领域的质量、技术和服务标准研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以提升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加快推进生态公共服务、监测评估等林业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建设标准研制,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区)建设力度,加快标准应用,重点开展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培育、森林抚育管理及重点生态工程等标准化示范。鼓励企业制定和采用先进标准,开展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林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林产品质量水平。(市林业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3.传统工业标准化。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5〕15号)等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以轻工、烟花、纺织、纸业、钛业、印刷、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为重点,开展国内外先进标准对比提升工程,加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标准研究和实施力度,提升我市传统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发挥标准的规范引领作用,培育高端产品市场,促进产能结构优化,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技术支持。有效开展工业联盟标准化,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为创建区域品牌提供保障。(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配合)  
4.先进制造标准化。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智能制造装备、智能传感器、工业物联网、工业云和大数据等一大批标准。强化基础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标准的研究。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加强工程机械、生物医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智能电网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研究高端装备国际标准。加强新技术与标准融合力度,加快基础通用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重要产品标准综合体研究,大力推动新技术向标准转化,促进创新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化,形成核心竞争力,以标准引领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农委、市食药监管局配合)  
5.住宅产业标准化。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提高生产工厂化、设计标准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起草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施工、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等各阶段工程建设标准;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产品检测检验标准,加强工厂化生产预制部品部件质量延伸监督;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和完善住宅产业化项目工程造价和定额体系。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化体系,制定完善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村建筑等不同类型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标准,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市住建局牵头,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质监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配合)  
6.信息建设标准化。加强信用基础、信用信息、信用服务、信用管理等领域标准研究。开展地理信息、法人数据库应用与服务、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标准研究,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医保跨区域即时结算系统、居民健康信息共享系统、全国公共视频联网系统、药品网上阳光直购系统、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信息设施建设标准化,提升工农业、社会管理、民生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市发改委牵头,市电子政务办、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食药监管局配合)  
7.服务产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文化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围绕旅游业态创新,开展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旅游设施及服务安全、旅游交通服务、绿色生态旅游区、节能型住宿、绿色餐饮等标准研究。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研制。(市旅游外侨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文体广新局配合)  推进商贸流通、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等领域的通用基础标准研究,推进商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批发零售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商品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典当、拍卖、融资、租赁等行业和领域标准研究。参与制修订电子商务、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服务类、邮政普遍服务基础类、邮政普遍服务类、快递基础类、快递服务类等标准。(市商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交通运输局、常德海关、市邮政管理局、市贸促会配合)  
以家政服务、家庭养老、物业服务和社区服务为重点,组织开展标准研究。家庭服务领域重点围绕家庭看护、家庭教育、家政服务评价、家政服务保障、家政组织运营与管理、物业管理等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推动家庭服务业企业连锁化和规模化发展,培育我市家庭服务和物业管理品牌。(市商务局、市房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卫计委配合)  
8.公共服务标准化。加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标准体系,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管理等为重点,组织开展标准研究。组织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提升该领域标准化水平。(市人社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根据我市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社会福利与老年服务、儿童福利与慈善事业、社会工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组织开展标准研究,加快构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根据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重点加强医疗服务、健康产业园管理、养老服务等标准研究,大力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市民政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食药监管局配合)
开展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建设,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交通工程建设与养护、运输管理与服务、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含公交车、出租车等)和交通运输信息化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研究。规范公路标志标线设置,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货运枢纽管理服务标准化,强化客货运领域中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等强制性标准的研究与实施。(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公安局配合)  
以城镇给排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服务等领域为重点,研究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管理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工程建设、监理、评价和验收等标准体系,不断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力度。(市住建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配合) 
9.公共安全标准化。围绕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等重点行业领域,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健全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预防、检测、评估、管理等标准体系,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管理体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规范各类生产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安监局牵头,市委编委办、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配合)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公共安全保障和服务标准化工作机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消防安全、执法信息公开等领域地方标准。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公安机关执法信息公开标准化建设,加快社会公共安全标准的推广实施,构建行之有效、人民满意的社会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市公安局牵头,市国安局、市司法局配合)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中食品安全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为及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对现有不适用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清理和修订,不断提高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研制能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等基础性研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市场经营、餐饮消费等各环节安全评价标准,大力推动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市卫计委牵头,市食药监管局、市质监局、市农委、市粮食局、常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配合)  
10.生态文明标准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完善生态文明、两型社会建设、评价与认证等标准体系。(市发改委牵头,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配合)  
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公共机构、建筑、重点耗能行业等领域,开展重点耗能产品、耗能设施、能源计量、节能设计、节能改造、节能评价等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针对生态和环境保护,制定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标准;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污染防治,制修订我市工业废气、废水、噪声、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流动污染物的现场检测、固定污染源的在线监测、污染因子分析方法、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等标准;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水资源保护,制修订水资源规划、评价、监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用水管理、重点行业节水等标准;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针对土地资源保护,制修订土地资源规划、调查、监测和评价,耕地保护、土地整治、土地资源信息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标准。逐步提高产业准入的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和技术等标准,加大重点耗能行业、公共机构能耗限额标准的实施力度。(市发改委牵头,市农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配合)  
11.文化建设标准化。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着力点,加快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文化市场产品标准与服务规范建设,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制修订文化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加强会展、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演出场所、大众传媒、工艺美术、少数民族服饰、民族艺术等领域的标准研制,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园区、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政府办、市房管局、市文体广新局配合)    
12.政府管理标准化。以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着力点,推动政务服务流程规范化,加强电子政务等领域标准制定与实施,构建政府管理标准化体系。积极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推动《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的实施。推广市政务中心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经验,通过试点示范,全市各级政务大厅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市质监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经费保障。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建立标准化专项经费渠道,用于本行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标准的研究起草。各区县市要完善标准化工作配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统筹安排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加强标准化工作平台建设。要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标准化经费保障和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企业加大投入。  
(二)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标准化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统一的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常德市统一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汇集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团体、企业标准信息,推动政府主导制定标准的信息公开、透明和共享,向社会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标准信息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全面对接产业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标准化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交流活动,建立常德市标准化人才专家库。市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培训工作。  
(四)建立转换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评价方法,对重要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项目,一同计划,一同安排经费,一同开展标准研制,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五)建立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对研究起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等分别由受益财政给予相关单位30万、20万和10万元经费补助和支持。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依据本意见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开展标准化宣传,普及标准化知识,不断提高常德标准化建设能力和水平。
常德市人民政府
2017年7月28日

13个阅读点有了免费WiFi
一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上半年望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59天 比去年同期多16天
渝广高速二期今日9时开通 重庆到广安只需1小时
郭卫东到扶贫联系点红育村调研
常政发〔2017〕14号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升常德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意见
小长假治安平稳 未发生重大有影响案(事)件
商丘市睢阳区东方办事处“身边好人”讲述身边故事
威海市政协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歙县第二督学责任区举行戏曲进校园才艺展演活动
陕出台方案让陕菜走向世界 特色小吃将在全国巡展
市政府党组2018年5次(扩大)会议召开
编制竹椅的手艺人余显南
[点军]我选湖北 爱上宜昌 起航点军(图)
便利,更便利!以后在浙江办理涉企证照事项,由一个部门通办
日照百替华美达大酒店落户山海天
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开幕
“修旧如旧”古镇焕新机
“宣言”署名文章:为有源头活水来宣言
宣恩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