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活力强城市发展动力足 生活便利宜居指数高

    春节临近,扬州游子纷纷回家。看到家乡巨变,他们有说不尽的感慨。本报连续4年举办“百名回乡扬州人座谈会”,征集回乡扬州人对扬州发展的建议和看法。昨日,今年第五场座谈会在汤汪乡杉湾花园社区举行。
    出席嘉宾
    ■赵晓辰 四川大学文学院学生
    ■陈民 在南京工作退休回扬安居扬州人
    ■魏根强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周克光 在西安带孩子回扬过年
    ■陈勋 厦门大学文学硕士
    ■李卉 上海某建筑院工程师
    ■林淼 兰州交通大学大三学生
    ■裴雨鑫 江南大学大三学生
    ■严正涛 深圳某企业副总经理
    ■刘肖民 青岛科技大学教师
    商业繁荣发展,健身圈完善 消费稳定,宜居指数提高
    ■赵晓辰
    我回家后专门去西区逛了一圈,感觉西区的商业圈最大的变化就在这一年,京华城商圈更大更靓了,过去只有一家京华城,现在R-mall、昌建广场也投入使用了,市民的选择更多更广,这里集聚的人气也越来越旺。还有就是明月湖变得更加漂亮了,公园化改造让湖心公园成了锻炼的好去处,早上和晚上来这里健身的市民很多,大家一边锻炼一边享受美景。不少锻炼的爷爷奶奶都说,环境越来越好,空气也很清新。
    而建设中的大剧院项目,正在全力打造成为西区新城另一个地标性建筑,西区真是越来越成熟,更加具有大都市范了。相信随着今年9月份省运会开幕,体育馆周边将更加通达、便利和美观,重大活动、重要赛事将进一步提升扬州城市的品位。    
    ■陈民
    我老家扬州,在南京工作了一辈子,我的父母在扬州生活了一辈子。现在我退休了,回到了故乡,我对扬州城市印象非常好,也很向往这里的生活。退休以后,由于子女都在国外,没有什么牵挂,那时候我父母还在世,我和老伴一合计,就在扬州城区买了套带院子的房子,平时和老伴两个人住住,大半年下来了,感觉非常舒适。一方面是房价比南京便宜很多,只有1/3左右,另一方面是城市不拥堵、公园多,医疗水准也不差,很适合养老。
    街坊四邻都很客气,哪里菜场菜好价格便宜都纷纷来告诉我老伴,让我们感觉到家乡的温暖。平时我和老伴两人在老城区买买菜、逛逛景点和街巷,到公园走走路,到图书馆看看书,觉得日子特别惬意和愉悦。我都开始动员南京的老同事们到扬州来一起养老了。
    民资银行看好扬州活力
    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素质
    ■魏根强
    北方寒假放得早,我回来快一个月了,把城市都转了个遍。由于我学的是财政专业,感受较大的就是扬州西区集聚了众多的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等大量民资银行纷纷看好扬州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活力,在扬州设点布局。我建议应该向苏州学习,努力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高校来扬设立校区、分校、研究生院等,特别是可以重点瞄准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的重点理工科院校,加强拜访对接,把扬州的人文优势、地理优势、生态宜居优势进一步放大叠加,争取再引进几所本科院校。
    ■刘肖民   
    我虽然在青岛高校工作,但是对家乡的发展一直很关注。这些年扬州的发展速度很快,变化很大,特别是市民的素质很高。下一步,我建议在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制度化的同时,要逐步推动各县(市)也要高标准定位,瞄准全国文明城市这一最高荣誉,自我加压、自我奋进,通过创建让各县(市)城市更文明、民生更幸福、经济社会发展更协调,争取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县(市)全覆盖,早日建成具有扬州特色的文明城市群。
    走在大运河文化保护前沿 古典文化场所融合新元素
    ■周克光
    我是七旬老人,也是一名扬州文化爱好者,平时喜欢看看书,这几年一直在西安姑娘家带小外孙;年前回扬州,最大的感受是城市很干净、建筑很精致、市民素质很高,坐在公交车上总有孩子给我让座,城市绿化多,空气清新,生活舒适感很高。整个城市很醇厚,扬州人的文明文雅、从容淡定,从普通的公交候车、等待过红绿灯以及城市的干净整洁,都让我感觉很好。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扬州作为大运河申遗“第一城”,完全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走在大运河文化保护的最前列。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邗沟的保护,在螺丝湾桥周边规划建设高标准的古邗沟起点公园,真正把这一古迹保护好、利用好。
    ■陈勋  
    我是在老扬州城长大的,回到扬州,总是要不断寻找儿时的家乡模样,但是扬州城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以前骑个自行车去扬州城任何角落不超过20分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开车一个小时都未必能把扬州给逛下来。
    这次回来我发现,小时候爷爷经常带我去的红园花鸟市场已经人去楼空了,循着路人指点的地方找去,在花都汇遇见集装箱式样的花鸟市场时,我有种置身曾厝垵(厦门文艺渔村)的错觉,不仅公园是现代化的,错落有致的布置、巧妙叠加的结构、方便宽阔的停车场所、功能融合的空间都令人流连忘返,绝对难以想象,这居然是由一处垃圾场改建而成的,市政府的决策实在是具有前瞻性,相信这一举措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将一块垃圾场改建为市民需要的传统文化交流场所并融合进新元素,这种提升真是太棒了!
    高架桥更显都市感 加快融入,拥抱高铁时代
    ■李卉 
    我是土生土长的扬州姑娘,在同济大学学的建筑,我爱人也是扬州人,我们是一同在上海发展的高中同学。年前老母亲过70大寿,我回到扬州,最大的感受,扬州终于有了立体交通了,扬子江路高架上跨桥虽然不长,但是对沿线交通的改善,确实比较明显,以前扬子江路与江阳路拥堵比较明显,现在各行其道,交通压力得到缓解了。走过这么多城市,最大的感受就是扬州的城市立体交通还是发展太慢了,建议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持高投入,加快建设环绕主城的快速路网,实现快连快通。
    但是扬州的城市环境和公共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改变都让我感到幸福来得是如此之快。家门口的跃进桥在古运河的夜色中显得尤为耀眼,夜幕降临后的古运河风光带如诗如画,三湾公园、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李宁体育公园、蜀冈生态公园……这一切一切的改变都让我欣喜万分。
    ■林淼  
    我学的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对铁路的发展尤为关注。从扬州城市的历史纵深来看,运河时代,扬州得益于主流交通方式的支撑,熙熙攘攘的人流、船流,带来了大量的物流、现金流,造就了扬州数百年的兴盛。现在,高铁是现代城市的主流交通方式,扬州应该在加快融入、拥抱高铁时代上多下功夫,一方面加快连淮扬镇铁路的建设进度,力争2019年下半年通车;另一方面,继续在铁路建设上多多向上争取,特别是在北沿江高铁的线路勘查上,尽可能争取在扬州多设站点。
    2017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央视连续第8年进行了直播,我在兰州全程观看,央视主持人表示,解说扬马8年,能感觉到扬州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扬州是经得起航拍的城市。从直播画面可看到,扬马赛道两侧全部是绿化,隔一段距离就是公园,扬州城市几乎就是绿色的世界,这样的环境里,空气质量当然好。
    工业园、物流园打造扬州品牌应加强与央企、国企合作
    ■裴雨鑫  
    我在江南大学学的是食品专业,这个专业在国内学科中的排名很靠前,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我感觉,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扬州的食品加工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加强与意大利等国的合作,市里成立了专门的食品工业园、商贸物流园,都是在全力扶持和发展食品工业。扬州的旅游,不仅要让游客看到美景,尝到美食,还要力争打造几条集食品生产、观赏、展示、购物于一体的游览线,让游客带走美食,带走扬州的味道。建议加强在食品检测方面的科研投入,加强与知名高校的合作,力争在食品生产、研发等方面进一步打造扬州品牌。
    ■严正涛
    我觉得这些年扬州的知名度是日益响亮,时常可以从媒体上获悉,市委、市政府在民生等方面投入很大,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都很高,要为党委政府点赞。
    建筑业是我们扬州的基础产业,改革开放后的“深圳速度”,就是扬州建筑工匠创造的典范力作。今天来看,40年过去了,扬州建筑建材业,应当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央企、大型国企的合作,着眼中东、非洲等后发地区,抓紧抢占市场,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企业走出国门,不断擦亮扬州建筑的“金字招牌”。
    这次回来后发现,家乡人的健康养生观念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今的扬州人都“动起来”了,而“动”的前提是有可“动”的地方,现在扬州新建小区内外都有广场及体育休闲公园,为居民健身锻炼提供了方便,也为打造健康扬州打下了基础。
    通讯员 肖文 吴倩文
    记者 余佳 漫画 江江

农业农村部到射洪县检查2017年区域循环生态农业项目
天津:对接世界标准 加快“一制三化”落地
西安制定秦岭生态保护区农家乐管理办法
这是永康市首个建在工地上的党支部
市统计局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检查
经济发展活力强城市发展动力足 生活便利宜居指数高
省人大外事旅游委副主任史小庆来贾调研生态旅游工作
市领导到宁陵扶贫慰问调研
现代“羊倌”汪瑞友:网上卖羊生意火
七届兴城市委召开第66次常委会
华安沙建:基层民兵应急分队演练以练为战
蕉城核查猪肉来源严禁未检猪肉入市
2018年度注册计量师资格考试安排出炉
武进区:省督查考核组来经开区督察河长制工作
路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圆满完成2018年度药品抽检任务
民政部门出面 调和八旬老汉与子女的关系
“初恋都没这么激动,感谢晚报!”
南部滨海大道西延伸线 7月底有望贯通
小灵芝撑起致富伞
中山晶鑫铝制品有限公司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