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除夕夜,家家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热闹喜庆。可就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无机分析楼的二层和三层却各有一间办公室亮着灯,格外引人注目。
一对年过耄耋的老夫妻分别在各自的灯下阅读文献,偶尔会起身,到对方的办公室探讨……柔和的灯光映照着他们的白发,场面温馨动人。
这对老夫妻分别是汪尔康和董绍俊。提起两位的名字,化学专业业内无不肃然起敬。他们堪称业内的“神雕侠侣”:汪尔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电分析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在电分析化学研究界,他著作等身;董绍俊也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在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超微电极等领域作出过重要贡献。
图为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汪尔康在办公室查阅文献。(资料图片)
“尽管两位老师已经是业内泰斗,但他们仍旧紧追科研动态,在他们的字典里,似乎没有节假日这个词。”中科院长春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逯乐慧说, “汪老师和董老师都是把科研放在第一位的人,只要不出差,基本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
逯乐慧说,这已经不是两位老师第一年守在办公室里过春节了。前几年大年三十晚上,老两口办公室亮灯的照片在同事们的微信朋友圈里广泛流传,获得很多人的尊敬和点赞。
办公室——图书馆——家,三点一线;五加二、白加黑,没有休息日,这就是汪尔康和董绍俊坚持了多年的习惯。“就算是出差旅途,无论是飞机上还是火车上,我们上去都是赶紧补觉,可是老师却不知疲倦,不是看文献就是修改学生的作业。”逯乐慧说。
图为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董绍俊在办公室查阅文献。(资料图片)
汪尔康的学生、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李敬清楚地记得,每次出去做报告,董绍俊都会在ppt报告下用铅笔一丝不苟地批注, “董老师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她的报告非常精彩。”
“不觉得枯燥,做研究就是我们的乐趣。”汪尔康说。汪尔康这种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小家”和“大家”都有很深的影响。
在父母的熏陶下,两位老人的儿子从小就处于一种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尽管两位老人在化学领域造诣精深,但儿子却按照兴趣选择了生物物理专业,现在已经是一名教授。
严谨、自由、创新……这是汪尔康多年来培养学生的几个原则。如今,他已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不少学生已独当一面。
尽管名满天下,可他和老伴的春节却一如往常。
三十当天,两位老人还像往常一样,准时上班,中午吃工作餐,一忙就到了晚上。电话会不时响起,有外地的学生向他们拜年的,也有本地的学生想来探望的,他们都表示了感谢,挂了电话,继续工作。
“两位老师的孩子在国外,过年有时候回不来。其实每年过年都有很多学生想回来探望二老,我们还想陪着他们过年,可他俩坚决不同意。”李敬说。
不久前,汪尔康患了感冒,李敬听说后赶到诊所,看到了让人心疼又动容的一幕:老师一手打点滴,一手还在翻文献。
2017年,汪尔康生病晕倒,医生建议住院休息,可第二天有个会议,他还想出差过去,学生们不得已把他的身份证扣下了,还挨了他的批评。
“他把自己的科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学生们说。纯粹,严谨,执着,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一位来自江苏的学者,在东北扎根66年,用全部心血推动我国分析化学不断进步。
夜深了,汪尔康和董绍俊准备回家休息。为了节省时间,平日汪尔康的步速总是很快,但是这个除夕夜,老人牵着老伴的手,放慢了脚步……
此刻,万家灯火。
公证处开启绿色通道患病女孩第一时间赴台就医
我市首条“豌豆电梯”启用
巴中市获“全省老龄工作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成都直飞北欧首条航线或12月开通
随州市科技型企业享受税收优惠3.4亿元
耄耋夫妇办公室过除夕!回应令人钦佩
洪湖市长沈先武走进市高级技工学校宣讲十九大精神
省运会乒乓球比赛落幕儋州屯昌表现不俗
传承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市发改委召开节后“收心会” 打好工作“强心针”
我市去年财政下达支农资金20亿元
承德市2017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专项检查意见反馈会召开
我市“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合肥市举办2018年度辅助器具工作人员培训班
奔驰将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汽车
新化县召开巡察问题整改通报推进会
学习好人精神 传递社会正能量 我市开展“雅安好人”进校园活动
腊月里访贫 温暖百姓心
盐田区开展2018年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评定活动
市领导检查澧县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加强精细化管理 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