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日记》记录的“第一次”


  721名派驻干部到营口乡村报到已经一个多月了。村里什么样?干部所想有啥新变化?所为有啥新进展?
  刚进村时,群众看“第一书记”眼生,“第一书记”看群众也眼生。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从哪里入手融入乡村、切入工作?如何踢开“头三脚”?从派驻干部的《驻村日记》里可以看到关于“第一次”的一些片段。
  从一条路开始的驻村工作
  5月18日 星期五 天气晴
  在驻村走访过程中,我经常穿梭在村里的边石路(县级公路)上。这条公路与村里的15条巷道交叉(包括学校路口),由北向南有很大的弧度,缺少村庄和学校交通标志,缺少学校路段交通标线。同时,过往的大型货车比较多。
  据村民讲,今年3月,村里的一名妇女就在村委会路口被车撞断了双腿。
  调查后,我先后5次征求村民、学生、学校意见,形成了《关于边石路双井子村路段存在安全隐患的报告》,上报给边城镇政府,请镇政府帮助协调区交通局、区交警大队、区路政局在此路段增设交通标志标线,加强巡逻检查,保证学生和群众出行安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工作都怕一个“实”字,基层工作更是如此。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将从此处开始。
  老边区边城镇双井子村“第一书记”刘秀国
  第一次面对“危急时刻”
  5月18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东部水坝坍塌,需要立即抢修……”昨天凌晨4时,我被电话叫醒,来不及多想,就同村支书等人冲到坍塌现场,途中联系挖掘机及相关抢险人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坍塌部位固定完毕,控制住了现场的险情。这是我驻村以来经历的第一次“危急时刻”。
  董家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广场舞非常有特色,却一直没有一个规范的活动场地。
  了解情况后,我与我的派出单位市文体新广局协调建设文化广场事宜,得到了单位的大力支持。近日,市文体新广局及大石桥市文体局派出工作人员到高坎镇董家村对建设文化广场事宜进行实地考察,双方就建设村文化广场项目初步达成共识,将对董家村的文化广场项目建设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说,董家村的文化广场项目开启了我在董家村驻村工作的序幕。
  大石桥市高坎镇董家村“第一书记”王帅
  牵线义诊进乡村
  6月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是我们“第一书记”下乡的“满月日”。一个月来,我从机关进入农村,从每天接触文字材料到来到普通村民中间,所思、所想、所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前些日子,抓住一个偶然的机会没放过,我联系上了一家医疗机构。于是,一个为生活困难村民进行义诊的计划迅速在我脑海中形成。在陈屯镇党委副书记吴双龙的支持和指导下,经多方努力,义诊活动终于展开。
  今天一大早,镇卫生院门口,针对生活困难村民的公益项目如期启动。伴随着镇村干部、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整个活动场面热烈而有序。活动还在陈屯学校设立了分会场,为50名家境困难的学生进行义诊。
  直到活动顺利完成,我的心才平静下来,心中涌现出未曾有过的满足与欣慰。能为村民带来温暖,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我感到很幸福。
  盖州市陈屯镇黄哨村“第一书记”肖勇叶
  第一次“收礼物”
  6月15日 星期五 天气阴
  今天,外面的天虽阴沉着,我的心里却满是阳光。
  一名80多岁的老党员带病给我送来了10个包子。她是村里的老妇女主任,兢兢业业为村里工作数十载,还把女儿培养成接班人,继续当妇女主任为百姓服务。老人家看我一个人在村里,中午没地方吃饭,特意在家做了包子送到村委会。
  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赵书记,你的工作让我们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短短一个月里,你召开了党员大会,讲的党课真接地气。你走访贫困户、老党员,把百姓当成亲人,和我们打成一片,积极融入我们农村的生活中。”
  老党员给我包子,这种情谊让我感动,让我想起党在战争时期依靠的就是老百姓做坚强后盾。现在是和平时代,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激励着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盖州市青石岭镇商台村“第一书记”赵刚

公安县一艺术团将《廉洁自律之歌》传唱到千家万户
《海防名城碣石卫》概述等选介(一)
两期凭证式储蓄国债今日起发行 5年期利率4.27%
【暖新闻·江西2018】哥哥身体不好,如果撒手不管,良心会过意不去
星村镇人大带头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驻村日记》记录的“第一次”
湖南警察学院学子隆回乡村宣讲“美丽中国”
萧山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整村改造
我市举行国庆升国旗宣誓仪式
湖南51个贫困县将实施中央银龄讲学计划
男子约女网友海边散步 乘机偷包盗取1万8(图)
国庆假期不停工 我市多个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李演庄社区“智能充电站”上岗
市工商局组织开展“三十五证合一”改革推进工作培训
87万元!华晨外国语学校奖励172名优秀学生
齐齐哈尔大学锅炉煤改气项目减少污染排放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赵文彬赴湘潭国土资源部门调研
融入文化元素的凉亭你见吗?快来定海古城看一看
屯溪区倾力打造百姓满意“菜篮子”
泰城开启“春如四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