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淀区紧紧围绕“空气中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核心目标,持续深化“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四大领域治理,圆满完成国家“大气十条”和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规定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7年PM2.5平均浓度56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42.9%。平均浓度位居城六区前列,累计改善幅度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我区优良天数226天,占比全年62.3%,较2016年增加30天;重污染天数20天,较2016年减少13天。
36项重点措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
“您好,请将油门踩到底。”晚上9点多,在G7高速沙河收费站,执法人员将大车拦停后,海淀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将仪器靠近车辆尾气排放口,检测车辆排放情况,同时,收集车辆的注册、使用性质和排放是否超标等信息。每晚的9点到11点,海淀区在5个点位同时开展检查。区机动车排放管理站负责人李世奇告诉记者:“对于超标车辆,将采取‘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模式进行处罚,做到‘逢过必检、超标必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不合格车辆采取罚款200元不记分的处理。”
2017年,海淀区聚焦“治高排放车”“改农村散煤”“整治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工作,落实了能源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深度治理、清煤降氮、移动源监管、面源治理、错峰生产与运输、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基础能力建设共9个方面36项重点措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截至2017年年底,共检查重型柴油车9万余辆次,处罚超标重柴车607辆次;实现辖区基本“无煤化”的工作目标;完成报废转出老旧机动车67146辆,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海淀全区环卫电动车占比达50%;清理整治234家“散乱污”企业;完成31家单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减排工作,累计削减挥发性有机物122.115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年共完成1690台、7341蒸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600蒸吨年度任务;2017年,海淀全区综合降尘量为6.6吨/月·平方公里,优于8吨/月·平方公里的年度目标……
健全环保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
自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实施五年间,海淀区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加强专项补贴保障、密切信息共享、完善部门联防联控等措施,累计实现4.17万户居民“无煤化”改造;完成报废转出老旧机动车28.56万辆,淘汰高污染及非首都功能企业50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01家,近1万蒸吨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技改;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近800吨。PM2.5五年总降幅在城六区之中名列前茅,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海淀区环保局副局长王宏表示:“5年来,我们打了几个漂亮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我们也看到,PM2.5浓度距离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和公众期望仍有较大差距,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2018年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实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之年,海淀区将继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综合采取法律、经济、科技、行政等手段,进一步开展车辆尾气、工业排放、扬尘等污染源综合治理,健全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保精细化城市管理体系,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高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