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变革就医方式

  天津新闻网讯:“您好,我是晓医,有什么问题,您问我就行!”储存超过1万条医学常识的人工智能导诊机器人“晓医”,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正式“上岗”。天津市首个智能导诊导医机器人正式投入运行。
8月23日,智能导医导诊机器人“晓医”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大厅正式“上岗”。
  天津市通过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变革传统就医方式,激发医疗发展新动能。三甲医院、优秀医师等医疗资源,正在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成一张保障网,服务万千群众。
  大数据、互联网让医疗服务更精准。借助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普惠化和便捷化。
  在和平区南营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赵建霞介绍说,签约居民的基础信息、就诊记录、健康档案会记录在天津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上。目前,天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量已超过1040万份,实现全市社区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调阅健康档案及居民就诊记录近890万人次,为居民全流程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数据共享提供了支撑。当患者就医时,基层医疗机构还可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建立医联体,借助互联网开展远程会诊,今年1至6月份会诊数超过300例。
  智慧门诊让患者就医更便捷。今年,天津启动了智慧门诊建设,明确提出预约挂号、多功能自助服务、多种支付方式、智能导诊、候诊叫号、智能发药、信息推送等功能要求。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充分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国内首款全流程“q医智慧门诊”手机app。
  目前,天津市43家三级医疗机构中已有38家完成智慧门诊建设并上线运行。预约诊疗、自助机挂号结算、自助打印影像胶片、手机在线缴费、智能分药、信息推送等便民惠民服务,均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络终端进行。
“q医智慧门诊”手机app集合了预约挂号、网上支付、分时段预约、候诊自动排队叫号、查阅检验报告报告等多项医院诊疗和服务功能。
  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门急诊部主任宋晨婕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智慧门诊线上用户已近百万人,使用该系统就医的患者达到55%。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71分钟下降到37分钟,缴费等候时间由13分钟,下降到自助缴费7分钟、手机缴费两分钟”。
  人工智能正在激发医疗创新新动能。依托“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各种智能设备应用,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在天津不断涌现。如天津市胸科医院已经构建起“互联网+胸痛中心”模式。在救护车上,医生就可以与医院急诊科进行音频视频互动、医疗监测指标共享,实施远程指导实时救治。截至目前,“互联网+胸痛中心”已服务心血管病患者超3万人次。
  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开展了“三一照护”糖尿病诊疗项目,利用云平台、智能血糖仪和手机app向患者提供个性化诊疗、线上咨询等服务,并对患者血糖、血压、体重、运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目前已有超过1300名患者受益。
  目前,天津市卫生计生委正在积极起草《天津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深化“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荔城区农业局农村环保能源站站长林忠华:做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泾阳人“四抓”抓出产业脱贫特色
省检查组检查我市“七五” 普法中期实施工作情况
小品《装修》常州上演 现实版错把2004当成204
温州多家民企开展员工子女夏令营 体验父母工种
天津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变革就医方式
李雪柏水彩画作品展开幕
全城290余场阅读活动 深圳世界读书日“不打烊”
谯城区包河治理工程4月30日前完工 将会给你带来便利吗?
市投促局开展2017年度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考核
明天内陆最低温仅6℃
龙泉万名平安志愿者织起一张安全网
新区财经丨供给侧改革下,“文化产业”的舟山“命题”
大田:第一批天猫优品服务站点开业
一座山 一条路 一辈子 ——新县老党员徐绪祥夫妇的无悔人生
梁立坚现场办公 解决双峰黄金村脱贫攻坚工作实际问题
城区三所公办幼儿园开始秋季招生 将进行电脑随机派位
我市30名应征女青年参加体检
八旬老人捐出365幅剪纸精品
车俊就郭口顺事迹作出批示不忘初心,奉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