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大旗,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改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乡镇作为行政最末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就是要在抓改革中抓落实,畅通“最后一公里”,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强化精准精细,畅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全体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必须不讲代价、不打折扣围绕既定目标任务全力以赴。一是紧盯目标不偏不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既不擅自拔高标准,也不降低标准,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杜绝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坚决防止人力、财力等资源扎堆而出现“垒大户、堆盆景”现象,使得均衡力量、均衡利益。2017年底,全镇贫困村实现全面退出,并高标准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二是村社区联建夯实力量。统筹市县单位帮扶力量和落实领导干部包村包户情况下,创新开展“村社联建”,实施“支部联建、利益联接、捆绑联考”机制,将社区力量全部压实在贫困村和较大非贫困村,形成荣辱共进效应。目前,辖区内8个社区分别对应联系贫困村、贫困户,有效解决党建引领不强、村级力量薄弱、农副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三是安居增收补齐短板。总体看基层最大着力点在于如何推动“安居、增收”。在安全住房上,针对有能力建房贫困户,充分利用土地增减双挂钩政策,打破村级地域限制,实行跨村联建,减少建设成本、方便生产生活;针对无力建房的贫困户,通过租借空闲房屋或提供廉租房、适当给予一定房租补助的方式,解决安全住房。在增收方面,坚持“农民变工人、农民变股民”思路,借助屏山职业技术学院、屏山电商学院等机构和浙川企业招聘会、屏山工业园区等平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专合社土地流转与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有劳动力贫困家庭外出务工或贫困产业全覆盖。截至2018年4月,屏山镇已启动3个聚居点和棚户区改造,解决贫困户和低收入群众400余户安全住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0元。四是正负激励激发动力。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在全域范围实施村规民约和红黑榜建设,大力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组织开展“脱贫明星”“致富能手”评选活动,让明星上红榜给予精神物质奖励,让赖贫户上黑榜启动歇帮机制,确保肯干的贫困户得实惠、赖贫户得惩戒。2017年来,全镇先后评选脱贫明星105人,歇帮4户贫困户,形奖惩分明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落地落实,畅通民生实事“最后一公里”。民生实事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坚决杜绝政府单方面一厢情愿,寻求政府和群众两情相悦最佳方案。一是双向沟通科学立项。采取自下而下、群众点菜的方式,实行公开征集、民主讨论、票决确定,由村(社区)居民通过村(居)民大会或代表大会完成“点单”,再经党委班子扩大会反复研究决定,形成政府有能力、群众有意愿的实操清单,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政府客观能力,确保民生实事全面得以实施。比如在王场工业园区征地中,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改变原来集中安置方案为货币安置并购买社会保险,促使失地农民能够快速进城购房并享受城镇人口待遇、政府顺利征地3000亩保障成贵高铁工程和工业园建设。二是专项督查强化落实。把民生实事作为每年“两会”承诺核心内容,分管镇领导、职能办公室负责人和站所负责人纷纷向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诺年度重点工作,采取“一个行政村(社区)、一名联系领导、一个项目工作组、一套时间推进表”方式,实行每月通报进度、季度书面交账、半年开展述职、年终当面交账督查制度,推动事项按期进行。三是公开评议确保实效。民生事项是否落实、落实的效果如何,全部交由人民代表评议。人大主席团每季度组织人大代表对民生实事开展视察,半年召开测评大会和年终召开述职评议会,采取季度视察与年终考核四六比重打分,对测评结果倒数3名及满意度低于90%的村级、站所和副职镇领导,取消评优评先资格。2017年先后2名副职领导、3名办公室负责人、3个站所负责人作检讨。
三、立足见情见效,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不断探索和改进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让群众有事好沟通、办事少跑路。一是“三联机制”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按照各有侧重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起“党代表联系党员、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政协委员联系企业和群众”的三套人马联系群众机制,并采取网格化管理和责任制走访,推动形成238名代表和委员均有联系点、全镇6.5万余人都有联系人的双向联系沟通机制。二是“三合一办公”高效服务群众。通过积极对上汇报争取,镇级办公地点整体搬迁,由原来五处办公点集中于一幢办公楼,并将涉及群众办事机构全部设置在第二楼层,一改原来的制度上墙到汇编成册,并下发到村到户,使群众办事由“来了再看”转变为“看了再来”,实现“一幢楼办公、一层楼办事、一本册解政”的高效为民办事目标。通过对办事群众测评,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达97.3%。三是“第三方力量”补齐服务短板。积极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和兴趣团体,发挥其积极性高、服务意识强、分散比较广的特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广泛动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补齐政府在为民服务中短板。目前全镇已成立屏山义工、爱心协会、老年协会、社区矛盾化解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和兴趣团体18个,组织开展“衣旧情深”“呵护幼儿成长”“全民义诊”“全民健身”“勇敢爱与众不同”等义务活动38次。
四、坚持公开透明,畅通政务监督“最后一公里”。新时代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就必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一是搭建线上线下信息平台。线上开通并及时更新维护政务信息平台、屏山镇政务微博,同步推进信息公开向村(社区)延伸,21个村(社区)全覆盖建成“社区帮”和“同村帮”;线下广泛利用公开橱窗、公开专栏等传统媒介,让群众知政悉情,为群众监督创造一个“阳光”环境。二是打造全面立体监督体系。通过在办公阵地设置来信邮箱,规范建设来访办公室,积极开通群众热线,畅通短信、微信反应渠道,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同时采取有偿和无偿监督相结合,全覆盖组建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和义务监督小组,积极探索有奖监督模式,促进群众积极参与政务监督。三是营造群策群力决策环境。坚持涉及民生重大事项在会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会上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列席,会后将议定事项及时向群众公开并解读,确保决策过程、结果和期望群众全面知晓。2017年来,先后邀请群众代表参与会议5次,有效推动征地拆迁、小区规范化建设等重大事项顺利实施。(屏山县屏山镇党委书记 杭小洪)
九江重大项目建设为投资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烟台大幅提升征地补偿标准 建筑类上调127%
湛江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举行迎“七一”诗朗诵活动
县委书记贾京磊听取县四大班子工作汇报
2018中国(泰州)医药峰会举行
[乡镇党委书记谈改革]让“最后一公里”畅通
市戒毒局举办“致敬-永不褪色的誓言”荣休仪式
聊城发公开信解读有关政策 确保真正实现“一次办好”
周口报业传媒集团试水网络视频直播
净月高新区与余杭区签订对口合作框架协议
重磅!抚州这9个县(区)将有一批督察员入驻,附分组名单
全市“雪亮工程”建设现场会召开
湛江市行政服务中心上门服务 助推企业"零跑腿"
老板让你帮忙贷个款 你只要签个字 签还是不签?
厦门海关快速验放3975头进口活牛 包括安格斯牛等多个品种
市妇联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
市民委与新疆驻津工作组慰问新疆籍务工人员困难群众
省首个县级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东海成立
多部门联合开展走访慰问农民工活动
一桩令人唏嘘的故意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