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收获啦,收获啦!又是一年最美的季节。此时的田野,在经过农民朋友辛勤耕耘后,奉献出最丰厚的礼物。
汗水滴落泥土,绽放最美的花,结出最美果实。我们不会忘记,那从春经夏又到秋天的艰辛。新华社从16日起开设“丰收的味道”专栏,用近一个月时间集中报道各地秋收景象,并派出多路采访小分队走村串户、来到田间地头。
我们已奔赴远方,为您传递农民朋友的辛劳、喜悦,诉说稻花香里的丰收年景,讲述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的农业,在改革创新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底气和信心的最新故事。
九月,风是清凉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地是金黄的。这是一年中最值得骄傲的季节,是大地回馈农人辛勤耕耘的季节,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人们脸上。
你看,东北的大豆由青变黄随风摇曳,江南的稻穗笑弯了腰。你闻,华北的苹果、枣子、葡萄香气扑鼻,岭南的香蕉、菠萝、芒果丝丝甘甜。你听,江浙的鱼儿虾子在渔船中噼啪作响,西北的秋风中牛羊低吟浅唱。
哦,九月,汗水终于滋润出沉甸甸的收获。请你跟随记者脚步来到广阔原野,一起感受秋天的味道吧!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吃碗牛肉面,店家都不敢敞开放香菜了。”就在不久前,许多人还有这样的印象。
是的,人们曾担心山东寿光洪灾会不会全面推升菜价,也担心夏粮减产会不会让中国人的饭碗端不牢、首次在国内出现非洲猪瘟后还敢不敢吃猪肉,甚至担心中美贸易摩擦会不会影响肉蛋奶消费……
我们能行!
这句话,我们不是从农民朋友口中听到的,而是从一片片丰收的田野、一张张农人的笑脸上感受到的。此刻,采访小分队正奔波在东北平原、华北黄淮、南方稻区这几大秋粮主产区。所见所闻,都是一片丰收在望的醉人景象。
在山东省邹平市的一片农场,大型收割机和卡车并排行驶,后面还跟着一串卡车。收割机边走边收,同时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倒进卡车。只用了一个小时,一辆35吨载重的卡车就装满了。
邹平绿蔬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甘冲算了笔账:夏粮小麦、秋粮玉米轮作,刨去土地流转、种子、植保等成本,两季收成算下来能收入200多万元。虽然年份不算好,但他对全年总收入还是满意的。
尽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比上年降了2.2%,但并没有改变全国粮食持续丰收态势,仍是历史上的几大高产年份之一。而秋粮是“大头”、约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只要继续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在6000亿公斤以上,就意味着中国人的饭碗仍然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金色田野唱响绿色发展主旋律
黑龙江省富锦市二龙山镇向阳村种粮大户潘树宝,今年把120亩水稻田改种用来肥田的苜蓿草。这片经年不歇息的黑土地,成为黑龙江这个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140万亩休耕试点之一,这也是国家主动压减寒地低产区粳稻面积的重要内容。
不再单纯追求年年增产,不再唯产量论英雄,而是稳定在6000亿公斤基础上不断提升粮食产能和地力,正是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中的重大变化。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粮食生产正向更绿色、更可持续方向转变。
另一大主粮小麦同样步入提质增效轨道。今年,华北和新疆塔里木河地下水超采区调减了200多万亩小麦,西南西北也调减了70多万亩条锈病菌源区的小麦。
坚持“有保有压”,口粮重点发展水稻和小麦生产,同时优化玉米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食用大豆、薯类和杂粮杂豆,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新路径。
调优玉米种植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场“硬仗”。玉米的非优势区,都成为调减对象。
到目前,全国籽粒玉米面积累计调减4000多万亩,价格逐步回归市场,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产业链被重新激活。
腾出来的土地,相当一部分用来改种一直“受制于人”的大豆,全国大豆面积增加了近2000万亩。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面积也逐渐增加,减少了无效供给,提高了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
让农业更可持续,已然成为金色田野中唱响的绿色主旋律。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九月的彩云之南是香甜的。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云南华坪县,处处弥漫着芒果的清香。这里是我国最北端的芒果产地。
一大早,刘德华和妻子就带着箩筐赶到地里采收芒果。他是当地较早种芒果的农户,今年是他种芒果的第20年。
“近几年产量没变,品质越来越好。”刘德华说,通过改良品种、推广生态有机种植,他家的芒果品质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高。今年“热农”芒果批发价每斤6.8元,预计收入超过50万元。
芒果品质的提高,第一推动力正是农业科技。如今,中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群体,不仅在追求更好的收成,也在为人们吃得更可口、农民有更大收益而努力。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我们遇到南京农业大学的葡萄专家陶建敏。他正忙着指导农民进行采摘后的秋季施肥和剪枝要点。
“最迷茫的时候,是陶教授拯救了这个园子。现在每亩葡萄纯收入达到六七万块。”当地一家名叫居丰园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孙浪说,5年前,因为老品种不受市场欢迎、管理技术又跟不上,合作社入不敷出,惨淡经营一度让他打起退堂鼓。
此后,南京农大和当地政府合力推进脱贫攻坚。作为定点帮扶全县葡萄产业的专家,陶建敏通过推广新品种阳光玫瑰、大棚避雨栽培以及成套的栽培管理技术,不仅让合作社摆脱了困境,也给全县的葡萄种植户带来新希望。
“把技术应用在田间地头,就是最好的论文成果。”陶建敏说。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升至57.5%,这标志着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作用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要素的总和,农业发展已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进入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时期。
新华社记者 董峻 杨静 邵琨 郑生竹 据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涉嫌违法? 专家:意在鼓励 违反不受惩
喝百威啤酒,竟喝到“空瓶”
“一带一路”兰州市首届中意艺术教育国际论坛举行
唐广廷、单桂刚调研雨雪冰冻天气防灾救灾工作
全市窗口行业动员部署创建工作
【丰收的味道】丰收,九月的味道
袁曙宏赴平昌县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北京一美籍外教被控利用一对一授课猥亵5岁女童
又见“大蛇哥”!梅江区特殊学校附近多根线缆脱落下垂
【即时报】今天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连州开展这样一个活动
资兴市黄草镇开展基层“大走访”活动
苏州发展受关注 李亚平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联合采访
多部门整治高铁新区环境拆除违建2万平方米
邮储银行三明市分行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
市体育局召开老干部座谈会
国庆假期第四天 铁路旅客1280万人次 略有回落
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褚以海作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魏都区:遵纪守法秉公用权 营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
水东社区入户调查辖区困难家庭 低保户认定杜绝重亲厚友
我市754万亩小麦已进入拔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