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17日电题:雪域高原播下春天的希望——拉萨河畔春耕见闻
新华社记者黄浩铭、刘洪明
17日早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穿过远处的雪山,拉萨市达孜区邦堆乡林阿村村民次丹和乡亲们一起,为田间排列整齐的20多台拖拉机插上鲜红的国旗,献上洁白的哈达。今天,他们身着盛装,带上青稞酒,燃起煨桑堆,开始了全年中第一场忙碌。
3月17日,拉萨市邦堆乡克日村村民用最传统的二牛抬杠开启新春第一犁。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早上10点,伴随着村中年长者的祈福声,青稞酒和糌粑被撒进煨桑堆,浓重的桑烟飘散在田间地头。村民们拿着五谷丰收斗,把青稞酒洒在擦得锃亮的拖拉机头上,村里的20多名青壮年在接受全村人的祝福后,各自发动拖拉机,排成一列驶向田间。闪亮的铁犁划开乌黑的泥土后,一旁观看的村民笑逐颜开。
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西藏越来越多的农区都实现了机械化。通过土地流转和机械化种植,农民们能够把节省的大量时间投入到其他方面,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起来。
3月17日,拉萨市邦堆乡林阿村村民唱诵吉祥词。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次丹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自己种了10亩青稞,还流转5亩土地给一家公司种植大棚蔬菜,种地收入一年1万元,土地租金3000元,农闲时去公司帮忙种菜、除草,一天工资150元,一年下来自己收入至少5万元。
林阿村党委书记拉巴次仁介绍,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使当地的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而达孜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落地更是带动了当地农户致富。去年林阿村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多元,不少农户购置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3月17日,拉萨市邦堆乡克日村村民为耕牛献上切玛。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3月中旬开始,西藏各地陆续进入春耕时节,热闹的开耕仪式在雪域高原的田间地头不断上演。
在5公里外的邦堆乡克日村,村边的田地里,村民们扶老携幼,8头牦牛盛装出场,整齐上阵,开始了传统二牛抬杠春耕习俗。
身着盛装的拉萨市邦堆乡克日村村民和耕牛(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耕种能手尼玛贡色说:“这几年水渠修到地边,还有农牧专家到村里指导,收成一年好过一年。买化肥农药政府补贴一半,我们自己出一半;种小麦、青稞每亩还有15块钱的补助;花钱少了,收入多了,我们种地也越来越有干劲。”在他看来,隆重的传统仪式数十年未变,而农业生产的效益却是日新月异。
克日村地处高山深谷间,有171户、595人,耕地面积1689亩。“全村主要种植冬小麦、春青稞、土豆等,农牧业是群众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全村农牧民年均收入1.2万元。”达孜区驻克日村工作队干部徐云帆说。
3月17日,拉萨市邦堆乡克日村村民在播撒开犁第一捧青稞种子。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据西藏自治区农牧厅统计,西藏粮食生产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其中青稞产量连续三年突破70万吨,高原农牧业发展正在由增产向提质转变。
雪域高原的河谷山间呈现一派人勤春来早的景象。此时的西藏,阳光明媚、温风和煦,农牧民正陆续耕作,开始播撒希望的种子。(完)
新邵吴家村打造“台湾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园”
去德国当医疗养老护理员月入16000元人力资源猎头企业专场招聘会举行
关于东莞市凤岗镇2018年度批次改造单元计划的批前公示
俯瞰五源河 场馆展雄姿
乐信入选“2018中国优秀金融科技服务商先锋榜”
雪域高原播下春天的希望——拉萨河畔春耕见闻
邗江区卫生监督所推进控烟工作的监督管理
热线为民获真情 衷心感谢送锦旗
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部署2018年家门口法律服务工作
清镇市塘边村“三变”改革启航
宿州市埇桥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白酒小作坊和散装白酒生产经营单位专项检查
我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实现“双增”
九龙坡区含谷镇开展市政设施安全大排查
市林业局召开党组班子民主生活会
全省机关党建研究会课题研讨交流会在我市举行
空港经济区召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会
张辉检查高温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经开区环卫所大力开展雪后清运积雪行动
当涂:姑孰镇全方位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
哈尔滨市安委办开展企业应急和安全知识竞赛复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