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兴时
作为“红枣之都”“核桃之乡”“杂粮王国”“沙棘之府”“白酒之源”,吕梁农产品种类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建设,在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农业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如今,吕梁特色优质农产品以天然、绿色、纯正、醇香享誉三晋大地,已经成为全国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业“百花齐放”
吕梁地处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之畔,特殊的气候、土壤类型,为我市发展蔬菜、畜牧、小杂粮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化农业生产领域的改革,把“三农”工作做得更好,把农业经济做大做强,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和转变,是市委、市政府多年来致力所在。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脱贫增收这一目标,按照“土地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组织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定位、大产业布局、全链条推进,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形成产业优势明显、布局科学合理、效益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市委、市政府的规划指引下,我市农业取得长足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目前,吕梁红枣栽植面积200万亩,常年产量3亿公斤,分别占全省、全国红枣总产量的50%、13.4%;核桃栽植面积303万亩,常年产量3000万公斤,占全省的50%,全国的7%;杂粮种植面积200万亩,产量3亿公斤,占全省12.6%;马铃薯种植面积100万亩,年产量60万吨,占全省的26.7%;种植食用菌5300万棒,鲜菇产量5.8万吨;种植中药材24万亩、设施蔬菜4万亩;饲养畜禽93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初步形成了以交城、文水、岚县、方山为主的20万头肉牛育肥基地。
发展名优特色农产品着力打造“吕梁品牌”
一个知名品牌,能带动一方产业发展,一方产业发展就能带动一片百姓脱贫致富。作为农业大市的吕梁,走农业品牌化之路,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既是我市现代农业实现大跨越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市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关键一步。
金黄的谷子,饱满的核桃,红彤彤的大枣,清香的汾酒……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在吕梁这片传统的农耕之地上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全国著名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吕梁素有“杂粮王国”的美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市生产的小杂粮质佳味香,市场竞争力强,深受消费者欢迎。谷子、大豆、杂豆、莜荞麦、高梁等20余种杂粮,常年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的1/5,产量1.8亿公斤,占全省12.6%。在打造特色农产品的道路上,我市小杂粮已经实现了华丽蜕变,在产业升级中,我市注重地域品牌的培养和壮大,创建了“汾州香”小米、柳林“沟门前”碗团、兴县“山花烂漫”小杂粮、孝义“九州香”豆制品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牌。
作为“核桃之乡”,我市核桃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补脑的功效早已被大众所认可。目前,全市核桃面积达到300万亩,常年产量3500万公斤,其中晋龙1号、2号等被评为全国五大名优核,形成了以裕源、特达、仙塔、慧仁等为龙头的加工企业50余个,年加工核桃2600万公斤,销售收入15.3亿元。如今,“汾州核桃”荣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汾州裕源”商标更是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作为“红枣之都”,我市沿黄四县种植200万亩的规模红枣种植林带,常年产量3亿公斤,占到全省总产量的50%,占全国的13.4%,是全国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围绕红枣加工,我市培养出天骄枣业、达滋枣业、奥华枣业、树德枣业等300多个红枣加工企业,先后开发出黄河滩枣、空心脆枣、蜜枣、贡枣、紫金枣、浓缩汁、饮料、枣醋、枣香精、枣饴糖等100多个产品。其中,“临县红枣”“柳林红枣”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产品,“临县天渊”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成熟的红枣种植催生了别具一格的食用菌培育。临县千山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临县广泛种植红枣这一产业特征,以红枣木屑作为培育菌种原料,接种出来的“红枣木”香菇,具有口感好、香菇多糖含量高等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远销海外。交口县双轩菇菜有限公司采用液体菌种接种生产的“花菇”,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以丰富的营养和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等作用深受群众的欢迎。
我市地处晋陕高原腹地,水草丰茂,是理想的天然牧场。近年来,各县(市、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肉产品加工业,成就了文水胡兰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秀肉食品加工企业,创建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胡兰食品有限公司“牧标”牛肉,被评为“中国十大牛排品牌”“中国最具价值牛排品牌”“中国牛肉领袖品牌”。
综合经济效益活力迸发昂首阔步迈向农业强市
一年四季,农作物生生不息,吕梁农业时光轴上年年有主题、有焦点。
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吕梁市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安排1个亿的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筹资2亿元成立了农业担保公司,重点围绕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品牌创建、科技研发等,在信贷、税收、工商、土地、电力、交通、水利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龙头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目前,我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0余户,国家级龙头企业4户、省级50户、市级100户,拥有“三品”认证194个产品,面积70多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80个,中绿华夏认证有机产品12个,绿色有机产品2个,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10个。打造出了汾裕核桃、汾州香小米、柳林红枣、交城骏枣等i0多个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
针对即将召开的吕梁市特色食品“进民航、进铁路”专项展示推介会,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此次政府搭建平台,让我市的名优品牌农产品,在大型博览会、推介会上“一炮而红”,誉满四方。
沃野田畴起欢歌,长卷开篇正当时。依托天然优势、推动农业转型、壮大产业龙头、实施品牌战略,如今,我市特色农业的发展底气更足,特色优质农产品天然、绿色、纯正、醇香的金字招牌也更加响亮。
宿州市棚户区改造年度目标任务确定
液化气钢瓶加装二维码标签在我市已全面铺开
10名退休党员干部被聘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
行政许可信用信息(观锦·中央学府)
王均成赴当阳调研基层统战工作 夯实基层基础 服务企业发展
吕梁特色农产品的招牌亮起来——我市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综述
牢记总书记嘱托 以百倍热情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三亚今年将启动31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心系国事期待美好未来 市民排队买报点赞十九大
聊中秋 制月饼 诵唐诗 莲都弘扬传统文化从学校娃娃抓起
浙江省丽水市党政代表团来我市考察脱贫攻坚并对接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深化扶贫协作助力脱贫奔康
市三院举行器官移植与重症论坛
80后90后成脱发主力军 压力大饮食不当是主因
金尚路金尚小区旁道路护栏有缝隙 被行人钻空子
稳中有进,蓄积冲刺力量
省运会主场馆铺设UPS不间断电源电缆
今日起途经广元火车站多次列车调整或改线
恩施州2018年首批集中开工重点项目盘点
全市老干部工作会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奋力开创营口全面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