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秋凉,之后将是入冬,元旦、春节等大小欢聚将至,也就是说,喝酒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哪怕不好酒、不善饮的人,也会被劝着喝:“来两口,喝酒暖身驱寒呢!”慢着!可别轻易当真,“喝酒能暖身”其实只是假象,身体感受忽悠人罢了。
假象:酒一下肚,身体暖洋洋
影视剧里,天气寒冷时,酒被在人群里传递着,一人抿一口,镜头展示着他们的身体一下子暖洋洋了,提神又松快。事实上,在我国北方的冬天,人们确实喜欢以喝酒御寒,酒一下肚,燥热感升腾,全身感觉轻快起来。很多人说,酒越喝,气氛越热闹,人也越热乎,喝着喝着甚至需要脱了厚衣服接着喝。因此有一种说法流行开来——酒的热量很大,暖身驱寒不在话下。
真相:热量从内部散发到体表
在广东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胡世云看来,这不过是来自身体感觉的欺骗与忽悠,现实里反面的情况更多:高纬度地区与国家,酒后冻死人经常有,酒后尤其是喝多以后容易得感冒或者感冒加重等。
首先,喝酒了人体感觉到热乎,并不是酒本身热量大,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乙醇)和水,酒精热量非常有限,水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喝酒让人觉得热,其实是热量被酒从内部“拱到”体表,体表感觉暖而体内在变冷,“移花接木”而热能总量不变,只是一场身体感觉的欺骗。
原来,这都是因为酒精的成分乙醇,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原理是这样的:
酒喝一下肚,血管扩张——血液循环与呼吸加快——体内(内脏、肌肉等)热量更快从血流散发到体表(皮肤)
感觉身体在发热,这才是错觉背后的真相。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这也让肌肤对外界寒冷敏感度下降,也就觉得酒后没那么冷了。
“百药之长”的酒要这样喝
虽然“喝酒能暖身”是假的,不过,酒不全然是坏东西,关键要正确地喝。中医称“酒为百药之长”,因此“医”字的繁体字“醫”,下方部首正是“酉”,酉者,酒也。说明酒本身是作为一味药,是世界最古老的药品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明确记载用酒制药材以治病;酒最早用作麻醉剂,华佗用的“麻沸散”,即用酒冲服。
即使是在现代外科医学中,酒也占有重要地位,如碘酒、牙痛水、痒子水、虫咬水等等。
那么,如何正确喝酒,最好能发挥其药用价值?
1. 温酒慢喝。
中医为酒温性有小毒,走心窜,可通络、活瘀、散寒,因此需要每次温着喝,量少且慢慢喝,切忌拼酒、急喝、追求高度酒。
2. 虚寒者加生姜糯米。
高度白酒固然喝起来爽,但中医养生更推荐黄酒、米酒,尤其是冬天温着喝,加入生姜、糯米一起煮,健脾、祛湿、温补胃肠,尤其适合体质虚寒者。
3. 酒烹羊禽才真的暖身。
阳虚体寒者,可以酒入膳,补充能量。推荐秋冬季将酒与鸡、鹅、鸭、羊肉等热性肉食同烹,发挥“百药之长”的功效。比如火焰鹅,能去腥味且温通血脉;啤酒鸭,解阴湿燥热;娘酒煮鸡,补身暖胃;炖羊肉里放点酒,味美又解燥。
当然,酒膳里放入附子、肉桂、巴戟天、杜仲等药材,还可助阳补阳。不过,最好请医生辨明体质再定药膳方为妥。
宿迁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问题”专项整治的公告
北京3.6万考生参加高考第二次英语听力考试
东海:我县举办江苏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东海推广示范基地培训班
谯城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接受省考评组检查验收
七二五所:品牌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喝酒能暖身驱寒?你被这个假象忽悠了
民意快线:提质提档显成效,贴近民心获点赞
江华史志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栖霞首创12所创客教育学校
种植新优品种 调出农业新路
怀宁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退宅还耕)工作动员会召开
姑塘镇抓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
深圳口岸通关时间再压缩近一半
邵国强到教育系统调研
东莞市环境保护局东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移动采集终端设备(PDA)及相关流量服务(重新采购)竞争性谈判公告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桂林200个孩子看病,有三分之一得了这个病
清江浦区“创新突破年”动员大会召开
沈阳晚报公开评选 “十大跑神”和 “十大跑团”
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李勇一行到耀瓷小镇调研采访
泉州市特困失能老人护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