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划 泸州铿锵落子

核心提示
◆面对重大机遇,泸州以“三无”精神,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国家规划
◆泸州持续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强东向,突出南向
◆泸州正迈进区域中心大时代,努力在“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中争当支点
泸州,向着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
这是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热度缘于近年来泸州持续在更高层次布局项目、更大范围配置资源。
5月,一期投资69亿元的金能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和润集团粮油物流及深加工项目,正值攻坚的关键节点,因为两个项目计划8月竣工投产。同样,总投资105亿元的泸天化中蓝新材料聚碳酸酯项目,其一期项目的部分生产线也计划于今年9月投产。聚碳酸酯项目建成后,我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pc生产线将在泸州诞生。
承载多重国家使命和区域责任的泸州,以项目为抓手、以工业项目为重点,正在托起加快建成区域中心的目标。
明晰“区域中心”定位,泸州坚持不懈在落实上下功夫。全市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在政治上大对标、思想上大解放、作风上大转变、工作上大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新发展理念在酒城探索实践。
国家规划渐从蓝图变现实
新时代,抢抓机遇手握项目
六月的泸州,江水泛波,草木葱茏。
建成区域中心城市、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创新发展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既是国家规划、省委要求,更是泸州发展的使命。
2016年3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泸州定位为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建成“双两百”城市。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将泸州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泸州也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全省12个综合交通进出川通道穿境而过,是全省南向和东向开放“桥头堡”。
2017年4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授牌,自贸试验区落户泸州。
市委书记蒋辅义表示,跳出泸州看全省,抢抓机遇谋突破,泸州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是完全可以加快发展、大有作为的。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成渝经济区沿江发展轴的核心区域,既具有主动承接成都、重庆两大城市辐射,又具有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双向”功能。发展的成效开始显现,也让更多的人得以重新审视和认识泸州。
一年前,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落户泸州。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而是应验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名言。泸州不再“深居”内陆,而是开启了加速逐梦世界舞台的征程。
两年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泸州打造为“双两百”城市;在国家层面制定规划书上,泸州成为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和建成区面积仅次于成都的“四川第二城”。
……
近年来,在关键节点和重大机遇面前,泸州以无中生有、无私无畏、无所不成的“三无”精神,果断出手,将一个又一个机遇、规划、政策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泸州国家高新区在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疾驰,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成为一二三产业联动的典范,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招引的发动机和无人机等项目快速落地。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国家规划,泸州正在加速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大格局”,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加快建成区域中心提供了关键性支撑。
对内做强工业厚植优势,对外加强东向突出南向
新担当,亮剑“三抓三主动
视野决定境界。区域经济能否可持续、有足够的发展后劲,核心在于培育新动能新动力。
踏着这样的节拍,产业和项目始终是“三抓三主动”的首要抓手。“三抓”,即攻坚克难抓发展、扎扎实实抓安全、聚精会神抓党建;“三主动”,即主动向上使力,对接项目,协调工作;主动向外借力,对外招商引资;主动向下发力,做好服务工作。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泸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稳”也好,“改”也罢,一静一动,静有定力,动有秩序。
这些天,泸州容大车辆传动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建华总要往新厂区跑几趟。刘建华并不觉得累,在他看来,一期项目今年9月将竣工投产,技术优势即将变成市场优势,高兴还来不及。泸州容大两期投资共12亿元,将形成每年30万台的产能。刘建华自豪地说:“由于公司生产的cvt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厂还没建好,企业的产品就已被大股东全部包销。”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强表示,工业是重中之重,泸州必须进一步厚植工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园区提档、企业做强和产品做优。
一个举措彰显泸州抓工业项目的力度:始终坚持“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发展战略,今年进一步优化联系制度,倒逼联系领导和部门下深水帮助企业解难题。目前,市领导、市级部门共联系重点工业企业167家。
一组数据体现泸州抓工业项目的深度:今年实施的996个重大项目中,产业发展类项目达478个,占项目总数的48%;产业发展类项目中,工业项目达206个,占总数的43%。
一个事例展示出泸州抓工业项目的速度: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以高质量服务赢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泸州研究院、德国林巴贺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沈阳旋飞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等项目和公司的青睐,仅一年时间,项目、人才和平台、国际合作就从无到有。北航泸州研究院院长方韧感叹:“短时间就开建项目,这在北航项目史上是没有的事。”
工业的带动力不容小觑。一季度,受智能终端等项目加快建设的影响,全市制造业投资增速跃上两位数。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更是出现“井喷”态势,实现大幅增长。
开放合作可圈可点。泸州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持续深化与周边地区合作。加强东向,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与周边区域及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城市合作,务实推进川渝经济区合作,实现机制化常态化一体化。突出南向,抓住构建内畅外联、通江达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机遇,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尤其是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强力推进制度创新,全面落实试验任务,全力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在“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中争当支点
新作为,向着区域中心迈进
建成区域中心,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按照省委构建“一干多支”发展格局的要求,泸州提高站位安排,全力推进各方面工作,努力成为四川的一个支点。
继多年聚焦酒业发展后,市委1号文件连续4年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文件,从扩大项目有效投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要素保障方式等方面布局工业发展。
发展在加快,改革在深入。全市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以“五通”工程为主抓手,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清理整合全市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一号通”;推进全市医疗、保险等便民服务功能集成,实现“一卡通”;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全面共享,实现“一网通”;推进各级政务服务综合窗口设置,实现“一窗通”;推进办事“零跑路”和“最多跑一次”,实现“一次通”。
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勇看来,提升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只是开始。“我们开始摸索让更多事项直接在网上办理,让群众‘一次都不跑’。”
围绕目标,泸州市一以贯之、持续用力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名列全省前茅。其中,全市gdp增速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食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一。
“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努力在“一干多支”发展格局中争当支点。这既是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崇高使命,更是泸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目标。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泸州正阔步迈进区域中心大时代。
泸州日报记者 吴良春

庆元县“两会”党员会议召开
唐山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顺利通过CNAS“二合一”现场评审
严朝君带队调研我市公园建设情况
刘绍建会见拉文斯基博士及美国家庭旅游协会一行
市委组织部来我局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
国家规划 泸州铿锵落子
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首日,全市超2万人通过认证
第五届市民文化艺术节开幕
界首市砖集镇:“三举措”吹响乡村振兴号角
四川省农业厅出台《打好农业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
吕小武任武汉海事法院院长
消防部门8天抓蛇11条
集中开展公路非标专项整治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哈新区分析1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汤原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
再迎“国”字号 2018全国青年跳水锦标赛11日龙岗开赛
驻市环保局纪检监察组到驻在局和综合监督局下属事业单位调研
西安组建家庭医生工作室292个
实现美丽莆田生态“高颜值”
辽宁局地迎大风尘沙 气温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