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下午4时,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徐涛教授来到华中师大一附中,给学生们上了一节“工程技术和生命科学的汇聚”的讲座。这是华师一附中“院士课程”请来的第16位院士,课程开办4年,请来了施一公、黄旭华、张俐娜等一批中国学术界泰斗级大师来跟高中生面对面交流。
徐涛是湖北宜昌人,出生于1970年,这个“70后”科学家也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院士。“在讲座的开始,我想跟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求学和研究经历。”徐涛点开PPT,聊起了自己的求学故事。1988年,这个宜昌伢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工程专业读书,因为当时这个“最热门”。但在学习期间他开始对医学和生物学有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同济医科大的生物医学实验,并在研究生期间参与到北京医科大的实验项目,“我经常到学校里蹭课,学习一些免疫学和神经学的知识。”
这些跨界学习带来的综合能力,为徐涛赢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埃尔温·内尔教授的青睐。1995年,他受邀到德国参加研究。“内尔教授把他的实验台‘传’给了我,让我接替他做实验。”徐涛说,在重新搭建实验台中,他充分感受到了多学科研究素养的重要性,“我的数学、物理和生物、医学知识都派上了用场。”
这位年轻院士的学习研究经历,让现场的高中生除了钦佩,更多是启发。“当下,跨界学习是一个必须的能力,我也希望自己能把基础学科打牢,为以后跨界学习做准备。”高二(22)班的龚旭阳说。徐涛也借内尔教授的一句话“喜欢一件事,就不会觉得累!”鼓励孩子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2014年,华师一附中开设“院士课程”,每学期会邀请4名左右的院士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校长周鹏程介绍,施一公、黄旭华、徐扬生、郭光灿、龙乐豪等院士都曾受邀来学校讲学。“通过院士课程,我们能在宏观层面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人生道路形成较为明确的规划。”
链接>>>
16位院士科研精神激励一届届武汉中学生
2014年9月,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走上了华师一附中的一号报告厅,给学生上了一节《科学家的核心素养》课。这节课,拉开了华师一附中“院士课程”的序幕。
近4年来,施一公、赵进东、丁仲礼、张杰、黄旭华、张勇传、徐扬生、郭光灿、何雅玲、张俐娜、龙乐豪、崔向群、席南华、闻邦椿、汪景琇、徐涛,这16位中国学术界泰斗一一走上“院士课程”的讲台,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了一届届学生。
旌阳区开展 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
浓情九月,勿忘师恩—武陵区新兴幼儿园教师节活动
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全省全市干部大会精神
翁源县周陂镇高一村发展葡萄业促致富
进境花卉受市场青睐
华师一附中开设“院士课程”4年来十余位院士给武汉高中生讲课
综合执法创文明
插秧节上体验农耕
放管服:洛阳“一”贯到底惠民生
全省设区市老年体协主席门球赛在饶开杆
市领导走访慰问市级老干部
大连M3城市音乐馆精彩活动连连看
市委办公室系统作风整治行动动员会议召开
“百名红通人员”桂林黄艳兰案披露:20年前用贪污款在上海买52套房
德城:德廉知识测试杜绝“一考了之”
南山区沙河街道表彰慰问一线环卫工人
追寻初心强魂魄 牢记使命永争先 市城管局党委组织开展党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衡东洣水流域迎来鸟类国宝: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
我市启动编制“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方案
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一标段工程完成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