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挂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沈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佳标,沈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知非、倪庆东和沈阳市国家税务局总审计师刘瀛分别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4月10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迎来周岁生日,标志着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进入新的阶段。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沈阳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佳标介绍,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挂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沈阳片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基本完成,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框架基本形成,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健全,载体功能不断完善,企业集聚效应持续显现。
一年来,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编制沈阳片区实施方案和三年滚动计划,提出8个方面53大项230条具体试验任务和措施,明确了年度推进任务目标。制定空间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综保区新B区规划,具体规划了5大产业集聚区和2大配套服务功能区。
沈阳片区先后出台两批共200条政策清单,全面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推出首批12项创新案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实现26证合一、网上企业注册登记、国地税一窗通办;率先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和“集报集缴”通关改革。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和省外汇管理局先后出台支持自贸区的36条金融举措和16条外汇举措等。围绕产业集聚,沈阳片区制定了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发布了重点发展产业目录和促进先进制造、金融服务、融资租赁、科技创新等产业发展的“1+4”政策体系。强化对外招商引资,与17家国际商会和9家内外资公司建立投资与战略合作关系,启动了沈阳自贸区国际商会总部基地。
沈阳片区规划涵盖“一小镇、两中心、三基地”的金融岛,吸引新兴金融业态,新注册金融类企业达253家,注册资本249.4亿元,其中融资租赁企业138家,注册资本183.27亿元;举办“金融岛”投融资研讨会暨项目对接会,50家银行机构、90多家基金机构及100多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参加,达成融资意向2.3亿元。
赋予片区116项省级权限复制上海经验,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沈阳片区挂牌一周年企业分享生日“红包”
今年,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将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
在新闻发布会上,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知非表示,近期,辽政发〔2018〕8号文件赋予沈阳片区116项省级权限,沈政发〔2018〕12号文件确定在沈阳片区复制上海经验,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这成为沈阳片区挂牌一周年之际带给企业的“红包”。
“证照分离”改革试点重点是推进“照后减证”,破解企业“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问题。重点任务是清理规范各类行政许可,本次共涉及93项行政许可,其中取消审批3项,审批改备案2项,实行告知承诺制23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33项,强化准入监管32项。
赋予沈阳片区的116项省级权限,涵盖企业设立、项目审批、科技创新、外商投资、人员出入境等多方面的职权,通过这次省级行政职权下放将进一步方便企业办事、促进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沈阳片区聚集发展。
片区出“新政”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小巨人”将获50万元奖励
4月1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倪庆东发布了《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此《细则》按照沈阳片区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制定了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
●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对新注册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从投产运营之日起,3年内按照企业所得税自贸区留成部分的100%给予奖励,第4—5年按照50%给予奖励。
●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对进入科技小巨人培育库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和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对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在沈阳片区设立研发中心的,按照其研发投入的40%,给予最高1200万元补助。对新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实现向片区企业转移转化的,按照实际成交价的3%,给予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奖励;按照实际成交价5%给予受让该科技成果的企业补贴。
●支持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对新建、改扩建的科技孵化器、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按实际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300万元。对提供房租、水、电等优惠条件的创业孵化基地给予运营费补助,按照孵化器规模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补助。
●鼓励企业申请知识产权。企业获得国外发明专利、国内发明专利和国外商标、国内商标授权的,每件分别给予5万元、5000元和8000元、3000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级专利奖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分别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奖励。
涉税审批“一站办”九成业务“即时办”国税地税“一窗办”
片区办税很简单
在4月10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国税局总审计师刘瀛表示,市国税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332”(三办、三单、两平台)办税服务模式,最大程度便民惠企,创优营商环境,全力服务自贸区建设。自挂牌成立以来,自贸区共有纳税人12476户,实现税收收入2.84亿元。
所谓“三办”,一是下放权力,涉税审批“一站办”。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进行突破,将90%的业务审批权,直接调整至办税服务厅,由办税服务厅承担相应的审核职能,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纳税人可以一个窗口受理并办结业务。二是精简流程,九成业务“即时办”。对全部371项涉税业务进行梳理,对其中的限时办结业务进行精简优化,压缩33项业务的办理时限,变14项限时办结业务为即时办结,累计减少办理时长75个工作日。同时取消42个涉税事项的115份涉税资料。三是联手服务,国税地税“一窗办”。通过人员培训、国地税互相授权、应用设备系统进行整合等措施,实现一个窗口、一名操作人员、一套设备可以通办国地税双方业务。
所谓“三单”,一是提前告知,办税所需“一单”列明。二是减少打扰,入户检查“一单”卡住。三是政策红利,精准推送“一单”到位。
所谓“两平台”,一是研发税务行政处罚信息平台,全市处罚“一把标尺”,过程公开透明,便于纳税人监督。二是搭建“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纳税人的全部业务7×24小时全天候免费在线办理,彻底实现了出口退税无纸化,退税速度可提高67%,最快当天退税到账。
相关新闻
沈阳海关推新规企业通关1天内搞定
4月10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沈阳海关负责人表示,在过去的一年,沈阳海关以制度创新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累计推出33项自贸试验区监管创新制度。
针对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物流流向特点和通关时效需求,通过“集报集缴”制度创新使企业通关时间从原来的3-4天缩短到1天以内,受益的通关货物价值累计达4.98亿元、涉及税款1.16亿元。沈阳海关实施“一次申报、分步处置”、企业自报自缴等措施,通关效率大幅提升。2017年,平均进口通关时间10.76小时,平均出口通关时间0.9小时。
本组稿件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孙明鑫/文张文魁/摄冬瑜/制表
整治道路交通安全
合阳933户贫困户喜领精准扶贫收益金分红
北站东广场签约奖励最后一天 “我们”在等您!
【竞争性谈判】邹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工作用车租赁服务项目(三次采购)
关于下达杭州市2017年重点实施项目形象进度计划和重点预备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雏鹰振翅”
玉环市建立畜禽免疫电子“户口簿”
张家界市纪委通报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件
我市启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拍卖公告
趣城秦皇岛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奖名单首发
去年7月至今年上半年 台州交通死亡数降幅全省第一
【民生沟通】刻制公章发票章需要哪些材料?
云霄城管三中队:开展市场周边、校园要道整治行动
2018.03.07中心城区和县区部分农贸市场及超市农副产品“晒价格”监测信息
北京市17家医院超标排污被查
静安区3名优秀青年人入选2017年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人选名单
仲恺高新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龙文:安全生产助力富美龙文建设
唐山打造博物馆之城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