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之屯溪卷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也是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支持项目。《中国语言文化典藏》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标志性成果,列入该丛书的方言来自全国20个地方,涵盖官话、晋语、吴语、闽语、湘语和粤语等,基本是一城一卷。其中屯溪卷介绍的就是屯溪方言和地域文化。日前,记者采访了该卷作者——黄山学院文学院老师王琳。
学术、普及并重,这是一本看得懂的“图册”
“从目录上看,这本书包括十大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屯溪的概况,然后介绍一下屯溪方言的特点,还有一部分就是介绍这本书的范例。剩下的这九个部分就是分九大方面来介绍屯溪的方言文化,包括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科、婚育丧葬、节日、还有说唱表演。”翻开书卷,王琳开篇点题介绍到,《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之屯溪卷全书327页,汉字加音标共30多万字,各类图片600张。全书不拘泥于方言的学术性研究,而是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方言和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做到学术性与普及性并重。“典藏课题主要是以摄录的形式来保存方言,你看这本书,基本上是以图代文,是一部图册。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应该算是一本普通老百姓都能看的书。”
这部书的一大亮点在说唱表演部分,读者不光可以看到单一的白纸黑字,还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的方式,收听方言的发声。“传统的纸笔记录没办法突破时空的局限。可能只有调查方言、研究方言或者学习过方言的人才能看得懂国际音标;但即使是国际音标,方言的那种地道的感觉有的还是不如真正的发声人的发音来得更直接。所以这个创新之处在最后的说唱表演,是记录一些俗语、谚语、童谣、民歌还有故事,这部分加了一个二维码,如果你扫的话,就可以听见发声人的发音了。”王琳说。
方言不土,承载着的是浓浓乡情
“这里属于古徽州地区,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工作,能够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其实语言本身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工具,它是依托于文化的,没有文化这个根基的话,语言也没有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当时得知有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就很感兴趣。这个课题不是单纯地去做语言,而是把语言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一来,语言更有表现力,文化也更加生动了,两者相得益彰。”采访中,王琳感慨,通过自己的教学、工作经历,确实感觉到现在社会发展得太快了,各种社交媒体十分发达,现在在学校里会说方言的孩子越来越少,方言的传承形式非常严峻。
“其实方言就是一种乡音,承载着的是一种乡情。如果没有了这种乡音,那后面再怎么会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呢?没有方言,感觉这种乡情就淡了很多,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所以我会有这种迫切感,想要把这些记录和保存下来。有时候我就是希望能够借助这本书,让大家意识到,其实我们的方言并不土,说方言也不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事情。”王琳说,虽然语言的发展是不能过多的人为干预,但是看到这本书的人如果能觉得,其实我的方言还蛮有意思的,以后对自己的孩子说,来,我可以教你几句方言,这就是一个最最理想的结果了。
感动常在,愿为徽州文化尽绵力
王琳的课题真正立项是2015年,但早在2013年她便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直至2018年完成出版,几年的时间里,王琳行走田野,穿街走巷,真正去感受脚下的这方热土。所以这本书另一个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这全是第一手资料。
项目调查对象虽是建筑、用具等实物,但调查过程中离不开与本地人的接触与交流,离不开各界人士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发音人。王琳告诉记者,其中,发音人李复华(原屯溪区农委退休,调查时住隆阜)和屯溪区黎阳镇新江村村民朱桃老师对该课题最是功不可没。“耄耋之年的李复华老师精神矍铄,每有调查需要,他都有求必应。有次摄录时,恰逢大雨,李老师却未推辞,仍骑车前来,让我感动不已。有些调查内容需四处寻访,李老师不仅打开自家老屋翻箱倒柜,如得知线索更不辞辛劳带我走街串巷。李老师还热衷收集本地俗语谚语和民间故事,本书第九部分说唱表演,内容之所以丰富详实,完全得益于李老师的积累。朱桃老师已入古稀,每次调查时,他不顾腿脚不便,必然亲自引我四处走访。即便有时我因工作无法前往,只要说明需要,朱老师仍会设法满足。本书中饮食部分中有些菜肴就是朱老师为满足拍摄需要特意让家人烹饪的,还有小年、除夕等节日也是与朱老师一起共度。朱老师还无私地为我找寻符合要求的其他发音人。”王琳说,从两位发音人身上,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徽人儒学滋养下的淳厚内在,她对“东南邹鲁”的理解又深入几分。
“不得不说,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最让我感慨的是屯溪建设发展之快。最具代表性的是黎阳老街。第一年调查时还可看到原汁原味的古民居,老人坐在巷弄间谈天,淳朴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而第二年,就已是物非人非,重新设计规划成为大型旅游商业服务综合体——黎阳in巷。”王琳感慨,现代社会发展如疾驰的骏马,无法阻挡,但不能忽略的是哺育其成长的那片水草富饶的牧场。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前进的脚步才能更有力坚实。所幸无论是政府和民间不少有识之士都在为此努力,在调查过程中,她亲眼见证了徽州糕饼博物馆的开放和徽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还有黎阳in巷一系列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等等。诸此种种,都促进了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屯溪,于我,已不仅仅是谋生之地,现在由人地两生到相熟相知,我早已将其当作第二故乡。借此课题,我希望能为屯溪的文化传承尽一份绵力。今后更将徽州文化的记录传承引为己任,为之不懈努力。”王琳说。
京津冀养老扶持政策“跟人走”
“珠峰热”背后:南坡大扫除第一天清理1200公斤垃圾
交通发展按下“快进键”市民出行舒心又安心
紫金县扶贫办携手紫金人寿实施保险金融扶贫项目 “扶贫保”筑牢脱贫攻坚保障防线
云岩区旅游局传达云岩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暨专题警示教育大会
屯溪方言入选国字号典藏
麻章区发动“两新”组织参与扫黑除恶暨禁毒宣传
铜玉城际铁路今起动态检测 历时2个月左右
2018首届内蒙古旅游产业博览会落下帷幕
丛台区召开消防重点工作推进会 进一步筑牢火灾防控体系 保持整治隐患高压态势
锦江区试点推行“街长制” 精细化治理“城市病”
吉水冠山乡:扁担剧团献戏敬老院
舟山富翅门大桥主塔中塔柱顺利合龙
服务大局勇担当 聚力实干促和谐
宁远:小小竹竿可救命
友谊县召开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专项小组2018年第一次会议
市环卫局整治648只破损垃圾箱
中共铜川市照金景区管委会党组召开冯新柱案“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沂源县组团参加第十八届新疆国际农业博览会成果丰硕
崇政办发(2017)100号:关于印发崇左市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