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晚报讯(通讯员刘少俊、侯武林)去年,利川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上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补齐短板,高位推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得到全面加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实现了边远贫困山区“文化小康”,公共文化服务“利川模式”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该市现有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可容纳1000人的剧场1个、综合性体育场1个、室内体育馆3个;按照标准,完成了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升级改造;建成文化馆分管9个,图书馆分管14个;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80个;建成文化广场320个,百姓大舞台50个,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575个;安装开通广播电视“户户通”用户14万户,实现了公共文化文化设施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能够满足城乡群众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需求。
文化扶贫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该市整合资金1700万元用于贫困村文化广场、文体设施网络建设;在全市首批11个民宿旅游重点村实施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将精准扶贫、民族文化、体育赛事、民宿旅游有机融合,形成文化+体育+旅游的扶贫脱贫模式。
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该市举办的中国山马赛利川站比赛、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书香夷水·文化利川”全民阅读等品牌活动实现了社会化购买;“最美舞姿”“最美歌声”、“百盛杯”职工篮球赛等文体活动由企业赞助冠名,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谋道、毛坝等地利用房产开发投资近1000万元建设文化广场60多个;全市利用社会资本兴建高规格影剧院4个。
共享工程开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文化利川网采取“1+3+n”建设模式,把全市范围内“两馆一站”及其他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汇聚其中;集远程教育、会议讲座等功能为一体的pc端微端平台--远程教育直录播系统已正式运行。
度设计彰显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化。积极探索“种文化”体制机制,建成市级文化种子孵化中心1个、乡镇服务站14个、村级服务点30个,实现了市、乡、村梯次孵化、渐次服务、层层渗透,孵化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文化种子在山村古寨生根发芽。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以文化种子孵化园为平台,培育了一大批文艺骨干和业余爱好者,累计已有近4万人次接受培训。
下月临港经开区将拍卖一地块 起拍价5150元/㎡
[宜都]送卡下乡惠群众
市食药监管局召开党组中心组暨全员理论第六次集中学习会
我市土右旗实施旅游服务标准化 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副市长刘艳萍走访慰问金融机构干部职工
利川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德惠市]召开全市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动员部署会议
三岁女童在北方国贸停车场走失 民警发朋友圈帮寻爸妈
市运管处召开道路运输行业固体废弃物存储、倾倒、转移、处置暨环保工作推进会
海口"一站式"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前5月完成投资70亿元
2018三亚国际文博会将于11月启幕
盱眙多举措服务职工创业就业成效显著
邢台桥东石东村68名70岁以上老年人共享饺子宴
市委统战部党总支全体党员参观“纪念洛阳解放70周年成就展”
绥中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岁月神偷"偷不走至情守候 丈夫照顾瘫痪妻子25载
支持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滨州•奉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
潮阳区委书记蔡永明带队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
[春运小助手]车票丢失补票需“先买后退” 仅收2元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