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金华市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的日子,是五年一次、全市残疾人欢聚一堂的日子。站在当下,我们温故过去,展望未来。
过去五年,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残疾人受益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市残联围绕我市残疾人事业“赶超发展、共享小康”的目标要求,始终不忘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尊严的初心,工作亮点纷呈。
民生为本,残疾人基本生活更好
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强化政府兜底,通过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两项补贴制度、社会保险补助制度等,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五年来,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累计惠及残疾人4万人次;自2016年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来,全市累计为31457名残疾人发放困难生活补贴,为46376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累计发放“两项补贴”资金28762.6万元,目标人群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普惠加特惠,将残疾人列入精准扶贫重点帮扶对象,全市低收入家庭精准帮扶率达到100%。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使残疾人保障网络更紧、更密。全市为109338名残疾人开展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为110233名残疾人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城乡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例达到91.03%,参加医疗保险比例达到99.17%。
康复服务基本满足。健全康复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康复站建设,为残疾人提供精准、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了93.7%。五年来,累计实施“助听、助行、助明”康复服务19233例,对1514名残疾儿童实施听觉言语训练、脑瘫康复等9项抢救性康复项目。精神病防治全面加强,实现纳入医疗救助精神残疾人免费服药全覆盖,极大减轻了精神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负担。积极推动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和“三瘫一截”等成年重度残疾人纳入基层责任医生签约服务范围,方便残疾人寻医问诊。注重整合资源,全市共建设残疾人设施5家。市残联与市第五医院依托各自优势,共同运营市残障人康复中心,以“医教结合”“医养结合”为特色,开辟了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运行管理新模式。各县(市、区)根据本地特点,重点推动儿童康复服务机构发展,目前已建立儿童康复机构市级定点9个、省级定点2个,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合法权益基本保障。市、县两级残联均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残疾人提供咨询援助服务。市法律援助中心开通残疾人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残疾人做到优先接待、优先解答、优先受理,实现“应援尽援”。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对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宣传信息无障碍理念,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无障碍社区创建,开展“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和“安居宜居”行动,为3104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定期举办手语培训班,推进电视“字幕工程”和网络无障碍工作。
惠残助残,残疾人工作环境更优
惠残政策更加完善。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整体推进,着眼于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努力完善惠残政策体系。五年来,市政府相继出台涵盖残疾人教育就业、生活保障、康复服务各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助残氛围更加浓厚。全市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残疾人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开展特殊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活动,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率不断提高。做好助残文章、讲好自强故事,开展残疾人自强模范、最美残疾人、最美助残人评比表彰,模范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开展“关爱残疾人、让出盲道”主题宣传活动,市区在全省率先实现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培育发展了狮子会等助残志愿公益组织,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社会力量。
精准帮扶,残疾人发展能力更高
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实施《金华市万名残疾人培训计划》,完善培训补助政策,提升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五年来,根据残疾人实际需求开展了雇主培训、蔬果种植、法律知识、就业创业、盲人按摩、电子商务、岗位技能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达到13185人,基本使有劳动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培训;重点开展电商培训,人数达到2337人。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全国、全省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在更大的平台展示自我,多人获木雕、计算机、书法等全国赛事大奖。
就业措施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全市实现残疾人集中就业5708人,按比例就业6735人,其中近五年新增就业4000余人。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活动,使残疾人就业招聘会经常化和制度化,搭建好残疾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党政机关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首次在市本级事业单位中设置岗位对残疾人实行单考单招,2017年实现了残疾人公务员岗位专招零的突破。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五年来帮扶人数达到6800人。全市建立了126个扶贫基地,其中省级10个,安置残疾人就业511人,辐射残疾人家庭就业1233户,并帮助扶贫基地在上规模、出效益、创品牌上做文章。推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作,创建辅助性就业机构108家,目标人群庇护照料比例达90.29%。依法依规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五年累计征收8.02亿元。
特殊教育有效推进。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特教学校建设,市特殊教育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特教学校达到9所。着力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我市残疾人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占比列全省第二位。全市接受十五年教育残疾人数2655人。继续推进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确保每一名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全市共资助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9200余人,为342名残疾人大学生免除学费住宿费325.93万元,实现助学全覆盖。
创新载体,残疾人融入社会更佳
人才辈出参政议政。弘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鼓励残疾人与健全人一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倡导“以残助残”的工作模式,开展残疾人人才评选活动,累计评选产生90名残疾人人才,建立了残疾人人才库,注重挖掘、发挥残疾人的“闪光点”和“正能量”,让身边的典型起到更多的示范效应。推动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参政议政,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有35名为残疾人工作者或残疾人,提出涉及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拓展公益性岗位、残工委成员单位带头安置就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提案议案,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积极举办各类残疾人文艺汇演和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开展残疾人文艺演出“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活动。积极组织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每年举办残疾人健身周活动。成功举办市第四届特奥会、第五届残运会。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全国和国际等各层次赛事。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是我市参赛队员最多、参加项目最广、成绩最好的一届,获9金10银7铜,超一项世界纪录、破六项全国纪录,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省第三。里约残奥会,我市参加的5名运动员获1银1铜,续写了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辉煌篇章。联合8890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光明爱心影院走进基层活动,实现了全市光明影院全覆盖,走在全省前列。
宣传有声有色。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残疾人自强模范等先进人物。组织开展了全市第二届爱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以及“爱心圆梦”系列活动,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环境。
夯实基础,残疾人基础设施更优
基础设施发挥作用。按照“康复以省市为主、托养以县乡为主的思路”,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设施建设。金华市残障人康复中心,一期工程投资3641.45万元,建成2981.11平方米康复楼,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投资4446.32万元,建成10914.19平方米托养楼,完成初步验收。五年内,全市通过新建、置换、功能整合、民办公助等方式建设残疾人综合、康复、托养机构12家,共建残疾人服务设施8.94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53亿元。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实现了第二代残疾人证管理系统、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系统、残疾人两项补贴实名制信息管理系统等数据库动态管理。
市中区:区九届政协第二次会议开展分组讨论
4年后,在家门口就能看亚运会比赛
前三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94亿元 增长10.9%
40年印迹|反复论证10年 揭浙江首条高速公路诞生始末
宣恩珠山“户户通水”工程开工
过去五年,我市残疾人更有尊严地美好生活
冬日无忧 温暖相伴
大雪即将光临大庆环卫行业紧急“备战”迎大雪
“双万双服”促发展:服务经理人“一管到底”
2017年重庆“三品一标”产品新认证数量突破1000个
全省食药监系统政务服务优化行动工作座谈会召开
联合里小区居民互帮互助:都是好邻居从没当外人
我市开展“三品一标”风险排查工作
光明新区玉塘办事处提前超额完成2018年土地整备任务
武汉4年来同期最暖午后突下冰雹
景德镇市政府立法联系点授牌
“富力特杯”2018省羽毛球业余联赛(舟山站)开赛
科技引领智能生活 2018全国媒体“数字雨花科技行”圆满落幕
擦亮金字招牌!市粮食局组织“遂宁鲜”精彩亮相首届中国粮油交易大会
16.92万元奖学金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