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新闻网讯(记者黄河)长幼列序,手执香烛,轮流跪拜,2月16日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宝鸡扶风县杏林镇西街的刘氏宗祠锣鼓喧天,村民们扶老携幼纷纷前来,共同祭拜先祖,祈福迎接新年。
据族谱及祠堂石碑记载,杏林刘氏本为汉皇族刘氏后裔,最早居于西安大雁塔,唐末因避黄巢起义而迁至扶风。刘氏迁居此地后,最早被称为刘家塬。宋代时,名医石泰居住于此为人医病,先生喜杏,病愈者纷纷栽植杏树为报,久而杏树成林,故而改名为杏林,“杏林高手”“誉满杏林”等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以前,西安大雁塔附近的刘氏后人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来我们祠堂祭祖,我们要用扶风臊子面来招待他们。”杏林刘氏宗族现任族长刘振杰告诉记者,从一世祖到现在,已经千年过去了,如今杏林镇三个村里共有12个村民小组为刘氏后裔,人口约有1200余户、4000余人。每年大年初一和清明节在祠堂举行祭祖仪典是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以此表达对先祖的虔诚敬意及深远思念。
88岁的刘尚勤老人是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之一,今年由他带领族人一起上香祭拜。他告诉记者,这间祠堂原修建于清光绪十七年,民国四年进行过扩建,为四进式院落。解放后曾作粮仓、学校使用,不幸十年动乱,祠舍破坏惨重,现在的祠堂为1997年全村集资重修。刘尚勤老人说,清代祠堂他小时候见过,雕梁绣柱,清辉肃穆,与之相比,如今的祠堂虽然简单了些,却额外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正是这间小小的祠堂,将分散到3个村里的1200余户刘氏后裔聚在一起,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把刘氏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是供奉祖先,展示家族史和教育后辈立身处世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养息心灵和寄托乡愁的港湾。“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以前的人和事,有种讲故事的感觉,可当你走进祠堂、翻开族谱,你才会真正有一种对历史的敬畏。”80后刘氏族人刘钰涛说,在外工作每年回家过年都要来祠堂祭拜,这里可以最强烈地感受到宗族和家的意义,感受到自己的根在这里。”
市审计局党代表到帮扶村开展“七一”慰问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市城乡规划局召开会议专题传达中央纪委、省市纪委会议精神
安居区召开城市社区建设现场会
我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动真格!中央八部门发布: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家庭作业
宝鸡扶风百年祠堂祭祖竟是刘邦后裔
武陵源区公路局加快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
集聚高校创新资源 百亿项目带动西江新城二期发展
市领导与华融华侨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弘炜座谈
通许农商银行召开7月业务经营分析会
市文联举办文艺活动助力“五城联创”
市人大代表集中学习十九大精神
开展夏季交通违法专项整治
国网南平市延平区供电公司:清理树障 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信号灯“罢工”人车混行危险 部门:已派人现场处理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安吉)》邮票发行
外来娃在昆明上小学 31日结束网上预登记
呼和浩特:狠抓土壤污染防治 打好净土保卫战
南昌经开区主动作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纪实
西青区全力开展打击非法猎捕收购出售驯养野生动物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