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我区也随之拉开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序幕。农村环境的改善、乡村旅游的勃发、农民创业的火热……十五年间,“千万工程”造就了我区诸多“美丽乡村”,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升级版美丽乡村的跃迁。
生活品质再提升
走在平田乡牛游塘村的路上,道路绿化、休闲长廊、公共厕所等分布有序,村居庭院修葺雅致,苗木点缀其中,视线所之处及尽是田园美景。80岁的老人付德贤坐在自家小院的木椅上品茶,悠闲惬意伴着茶香四溢。
“村路进出雨鞋蹚,门前屋后全垃圾,泥巴堆里建屋房……”付德贤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村子在15年前却是另一副模样: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近年来,我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围绕农民生活质量提升,着重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并着力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原先“脏乱差”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你看,现在村里环境好,空气好,水干净,像一个大花园。卫生院、文化礼堂也建设得很好,一点不比城里条件差,村民都觉得很幸福。”付德贤言语中透着自豪。
这样的嬗变不只发生在牛游塘村,在江口街道新来桥村,村民王美桂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丢进离家最近的智能垃圾收集设备里。自从上个月村子里多了几台智能垃圾收集设备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习惯于每天将垃圾分类后再扔进智能垃圾桶。“实施垃圾分类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村里的环境在变好。”王美桂告诉记者,饮料瓶、塑料橡胶等废品会有保洁员定时清理,瓜皮果壳等垃圾则被用来填埋肥田。
同时,江口街道还全面开展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去年,该街道共投资1800多万元,在14个村庄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不仅如此,街道还加快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目前工程的深度处理主体建设已完成,设备安装和工艺管线铺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开展,预计9月底可以达到准地表水iv类标准出水。
“千万工程”,以美为形。自“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我区不断拓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绘就村庄天蓝、水清、地净的底色。区农办主任朱世聪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所以,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垃圾分类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能少。”
记者了解到,为改善村居环境,今年我区掀起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和美丽庭院“三大革命”。目前,我区已完成397个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三化”处理任务,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建成20个省级示范点,7个市级示范村;已完成《2014-2016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未完成验收移交项目工作计划表》中22个村的销号任务;已完成50个村美丽庭院的设计与预算,17个美丽庭院示范村已启动建设。
受益于“千万工程”,我区村庄一改“脏乱差”面貌,农村环境美了,农民越来越幸福了,一个让村民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的宜居家园呼之欲出。
景美民富成标识
7月30日12时许,酷热难耐。黄昌正和黄昌才两兄弟顾不上吃午饭,忙得满头大汗。他们正在招待自家农家乐里大批前来避暑休闲的客人。自从开办农家乐以来,两兄弟虽然辛苦,但一天的净利润最高达四千元。“我们白手起家至今不过数年,收入却翻了十几倍,这要是在十五年前,怎么都想不到能靠农家乐赚钱。”黄昌正感慨。
受益于“千万工程”,黄昌正的家乡屿头乡布袋坑村依托原有的山水资源基础和文化底蕴,通过近年来的环境整治和景区建设,增添了不少民宿、土特产经营店,“人气”步步高升,走出了一条田园变“乐园”的绿色产业之路。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五十万元。
“发展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改善村容村貌,还能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是拓宽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新渠道。”平田乡乡长戴海波说。近年来,平田乡深挖本地旅游资源,在打造“红色”基地项目的基础上,推动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设计规划了黄毛山茶园、北坪家庭农场、小溪庄园、桐树坑——十八潭四大旅游经济区块。目前,各项目建设均在稳步推进。“这正是‘千万工程’的实施实现了从环境美到产业美的突破,让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逐渐被打通。”戴海波说。
我区美丽乡村的发展变化,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橘乡大地上的实践,更是“千万工程”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的生动写照。“要避免乡村之美囿于山水美、生态美,让美丽乡村更有生命力、可持续力,要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朱世聪告诉记者,“‘千万工程’便是促进了优质要素回流,依靠‘美丽经济’带来的效益,让农村火热起来。”
宁溪镇乌岩头村、屿头乡沙滩村、富山半山村、北洋镇潮济村……在我区,成功实现蝶变的乡村正随着我区不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而不断展现;屿头柔川景区、北洋蓝美庄园、鉴洋湖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发展的休闲观光景区也越来越多,陶醉山水之乐中的农民,个个挣得盆满钵满。
“千万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开阔了兴农之路,我区美丽乡村开始澎湃无限活力。如今,景美民富逐渐成为我区乡村的鲜明标识。据统计,我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15元,同比增长9.7%,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1.3个百分点,排名居全市第二。
人才支撑兴农村
人才兴则乡村兴。“千万工程”的推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很多地方务农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怎样让农村发展得更好成为现实难题。”朱世聪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确保乡村振兴后继有人,蓄好‘源头活水’。”
今年2月6日,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揭牌和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黄岩宁溪镇大剧院举行,30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了首期培训。这标志着我区在培育‘三农’人才的阵地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学院将打造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已开发了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等20多个课程,承接省内外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8个班次,培训631人次。”区“两山”办副主任杨康说。
宁溪镇白鹤岭下村党支部书记张青友前阵子刚参加了乡村振兴学院举办的“红色领头雁”工程首期培训班,他深有感触地说:“培训班讲的内容十分有用,不仅让我收获了不少乡村振兴知识,更是增强了‘百姓不富心不甘’的使命感。”作为“领头雁”的张青友,对于白鹤岭今年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信心满满。“眼下我们村已进入创建关键时期。开发利用好‘版画’资源,开发独有的文化内涵,将村庄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景区将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
下阶段,我区将继续实施推进“千万工程”,并坚持把“三农”人才培养与制度创新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和重要保障,发挥其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脱贫扶贫、农村现代化中的创新驱动作用。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下的乡村,在橘乡大地上生机勃勃。接下来,我区将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将美丽再升级,让乡村成为充满幸福感和获得感的美好家园。(8月7日 今日黄岩 蔡紫嫣)

玉环旅游、农办、气象联合发文落实极端天气应急响应机制
株洲市获省“优质粮油工程”专项支持
我市快速理赔打破区域界限
第二十一届东北五金展在沈启幕
爱运动爱玉潭爱宁乡
黄岩: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
江安县水清镇党委召开《宪法修正案》专题学习会
德州陵城区退休教师笔耕不辍献身文化事业
四会市:打假工作成效显著去年立案调查案件134宗
明天起冷空气大举南下!惠州人中秋国庆要召唤秋裤君?
创新农业科技 助力乡村振兴
连云港一小区想用天然气困难重重 新奥燃气回应
竹山28日全省第2热!29日起局地有阵雨气温下降
郭仓镇 “双述双评双体检”彰显威力
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才能缴纳住房公积金?
河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利剑”出鞘 挥剑斩污
【司法局】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暨巡察动员会议
放飞歌声 放飞梦想 ——怀化跃进路小学举行六一文艺汇演
宿迁市级机关羽毛球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