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闭幕侧记

用光影记录“还原”非遗 让传统文化“火热”起来
颁奖现场 通讯员 杜利勇 摄
记者 张凯鹏
6月9日晚,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影厅内,灯光交相辉映,座无虚席。来自国内影视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影视制作行业从业者和出版发行方等专业人士及媒体人的共同见证下,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顺利闭幕。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省文化厅厅长刘润民,市委书记王成,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兰静,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王静,省文化厅副厅长郑中夏,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张卫东,副市长任忠,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秘书长鹿建平等出席。
自2013年开始,原文化部就开展了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试点,至2015年,抢救性记录工作全面启动。截至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支持对942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抢救性记录工作,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得到记录和保存。目前,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正在建设“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备,现在已有近100万条图、文、音、像资源在平台上实验运行,数据库预计将在年内对外发布。
本届影像展期间最大的亮点是众多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共同发起非遗影像记录平遥倡议,倡议要见人见物见生活,更要人人记录非遗,社会共享成果。本次非遗影像展活动3天时间共举办15场关于非遗影像记录的制作、传播、档案化等方面的论坛,逾百位专家、学者和制作人参与了对话讨论,为学界和业界的理解与沟通搭建了平台;展映了30部入围影片,近3000名观众观看了这些承载着中华记忆的纪录片,为民众了解非遗现状、关注非遗传承打开窗口。与此同时,30部入围影片也在全国20余所高校集中放映,活动吸引了上千名师生共同观看并深入研讨,引导广大青年群体参与非遗影像记录。在当晚的闭幕式上,出席活动的领导还为非遗影像展评委会推荐的《了不起的匠人3·拜见师父大人》、《传承》、《津门玩跤人》、《戏梦关东——东北二人转民间老艺人档案》等10部影片主创团队代表颁发证书。
“首届非遗影像展在平遥古城举行,这不仅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陈通在致辞中指出,非遗影像展是我国首次遴选优秀非遗影像作品面向公众进行集中展映,不仅让更多青年群体和广大群众通过较高水准的非遗影像作品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而且也很好地引导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非遗记录工作中,用影像纪录的方式直观地记录、保存优秀的文化遗产。
“晋中历史文化厚重,不仅有平遥古城、乔家大院这样享誉世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非常丰富,其中国家级非遗19项,省级非遗101项。”任忠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晋中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晋中将以此次非遗影像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晋中非遗保护和发展,让非遗真正在晋中大地“活”起来。

停电信息(中恒天公司、金沙4组、小航电器)
黄山2人当选首届“江淮十大杰出工匠”
泸州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会在合江县召开
洛阳:沟域经济星星火燃成燎原势
教育部印发意见 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闭幕侧记
严朝君:抢抓机遇担当作为以“三城”建设加快崖州地区发展
农工党苏州工业园区基层委员会成立 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
2018杭州•云栖大会9月19日开幕
进博会周边86平方公里重点区域 一级勤务保障24小时执法管控
33岁男子高血压二百多没重视 突发脑出血
我市召开脱贫攻坚工作调度督办会暨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第六次会议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在淡水古屋小学开展志愿服务
湘西州民间投资持续升温
粤港澳大湾区形塑“1小时生活圈”
福建省爱国拥军书画院艺术家走进海沧
经信委:视感科技“智能乐器”项目荣获第四届“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开展开学前校园安全检查
雨花区东山街道黎郡社区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武隆区浩口乡:扎实开展春季禁渔期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