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以下应届毕业生也可以落户沈阳了。日前,辽宁沈阳市政府公布了“人才新政24条”补充意见,对以往只允许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作了修正。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进城门槛的再一次调整,同时也是决策者人才观念和用人理念的一次新的提升。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高等教育精英化的影响,大专、中专、职业院校等本科以下毕业生经常被人冷落在人才范畴之外,在就业、迁徙、落户等方面频繁遭遇“高门槛”障碍。其直接后果是:一方面城市技能人才紧缺加剧,另一方面众多技能人才找不到用武之地。
木工、瓦匠、裁缝短缺,老百姓感受最明显;车、钳、铆、电、焊技工短缺,企业家体会最深。早在几年前,就有沈阳企业家呼吁,现在工厂里已经很难看见20岁左右的学徒工和30岁左右的骨干,更多四五十岁的技工成了企业的宝贝,一大批60到70岁的退休工人被返聘。
当前,我国有1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近3000万名职业教育在校生,而达到工匠级人才的不足5%。中国游客海外热购电饭煲、马桶盖,其中原因既有国人对国产产品的不自信,也有国产产品质量本身的问题。而要让国内消费者对自己产品有信心,就需要中国企业和生产者有匠心。
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国家装备制造业重镇,沈阳刷新人才观念,降低门槛,让更多本科学历以下毕业生到城市落户,既直面了东北振兴的人才匮乏和产品不兴之痛,也为众多学历稍低但身怀绝技的大学生找到了进步之门,可谓重槌敲在了响鼓上。
“人才新政”补充意见是个大礼包,但人才是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用好了,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用不好,每一个人才也都可能被埋没。引进人是第一步,留住才,充分释放人的才能,才是东北振兴的活力之源。
“有人说东北人不行,我不认可,大家到深圳去看看,在那里很多东北人都成功了。”辽宁一位土生土长的企业家曾这样说。同样一个人,在此地无所作为,到彼地便成功了,可见人才不仅要“养”,还要“培”。对东北来说,营造人才成功的环境与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样重要。
“零门槛”落户、房租补贴、资金奖励……这些看得见的实惠很吊人胃口,但从更长的时间轴看,真正吸引人才的则是包容、创新、平等、竞争的人才成长环境,让每一个人才都拥有公平的跑道,让每一个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港口区启动2019年计生家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工作
中秋国庆海口端出“七大”主题旅游盛宴迎八方来客
桂春景:用心做好重复的事
西安警方成功破获全国首例“区块链”特大网络传销案
市工商质监局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排部署会议
“本科以下应届生也可落户”折射城市人才观念之变
新闻特写:大学生眼中的新日照
中心城区42座下穿仅2个短暂积水 成都做了什么?
厕所要革命文明向前进
时评 | “工地上收到北大通知书”为何励志
打造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先行示范区 我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
澄城“10+N”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高度重视严阵以待 全力做好防台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湘西州精准扶贫
周霁:坚决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文件精神上来
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
北镇市广宁街道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助推工作全面发展
中共历下区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我市举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展
湖北县市区党政主职谈担当作为 丹江口市委书记孙咏平说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