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许多故事随着岁月流逝、记忆减退渐渐淡忘,而我与《开封日报》的故事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因为,在我青春年少时遇见你、与你相伴,改变了我的命运,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对《开封日报》情有独钟。
对报纸的喜爱源自学生时代。上世纪90年代我读高中时,《开封日报》是班级必须订阅的报纸。上午第一节课后,我总是第一个冲到报栏前,先读为快。每读到《花信》《萌芽》等版面有精彩的文章,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品尝到美食,心里别提有多爽了!《开封日报》读多了,我的心里便有了许多故事,也有了许多不平常的心情,文学情结与日俱增,再也按捺不住——自己何不利用业余时间写点东西呢?高中生活虽然紧张,我还是把时间挤出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诉诸笔端。
1999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参加杞县县委宣传部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给我们上课的全部是开封日报社的编辑和记者,依然记得有刘会敏老师、尚可老师、宜建军老师等。培训结束后,我顺利拿到开封日报社的通讯员采访证,自此与《开封日报》结下不解情缘。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我被当时的开封教育学院录取,从农村到城市读书。面对车水马龙的街道和陌生的人群,我唯一的乐趣就是去图书馆看书、写文章。2000年4月20日,我写的《布鞋》在《开封日报·花信》版刊出,一股欣喜和激动萦绕心怀。2003年6月30日,我写的《大学生就业,山不转水转》,全文4000多字在《开封日报·科教周刊》头版头条刊出。2000年到2004年,我陆续在《开封日报》发表近200篇文章(新闻、图片),我的名字在学校人尽皆知,就连门卫都认识我。即将大学毕业之际,我在开封日报社跟随《科教周刊》的郝红霞老师、焦宇炜大哥做了一段实习生,策划了几篇有分量的教育类稿件。从大梁路的航天大厦到劳动路的开封日报社,每次送稿我都是步行,3年下来,不知用多少脚步丈量了开封城。
我对《开封日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2004年春天,我离开开封来到郑州做了一名教师,业余时间还是写文章打发。我收藏的《开封日报》跟随我从农村走向城市,又定居省城。它们一直在书柜里,已经泛黄,却依然散发着墨香。虽然离开了开封,但我阅读报纸的习惯没有改变。现在我每天都上网看《开封日报》电子版,经常参与《大梁时评》版的话题讨论。那些评论刊出后,我就打印、装订起来。每收到报社寄来的稿费,女儿都要我拍照留念。《开封日报》像一坛老酒,愈陈愈醇,一旦打开,浓香扑鼻,回味无穷;尤其是怀旧情感涌上心头时,那股浓香更挥之不去,令人爱不释手。《开封日报》,是您引领我走上了写作之路!在品尝收获与喜悦的同时,我想对《开封日报》说一声:“谢谢!”
《开封日报》经过70年风雨洗礼,已经从小报变成大报,从单媒体变成多媒体,办报质量也有极大提升,影响力与日俱增,不同凡响。《开封日报》是一片清幽的芳草地,这里有花香鸟语,有风霜雨雪;有温存的爱,有坦荡的忠告……
我将永久珍藏对《开封日报》的情愫!
(作者系郑州市第七中学高中部教师)
涉县通过省2017年度洁净城市(区)创建复核
准妈妈谨记分娩前的小信号
公交“老年乘车卡”今日启用
新化县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行动
新车上牌不用去车管所了!南京进入“带牌销售”新时代
纪念《开封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在青春年少时遇见你
我市即日起开展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大检查 举报热线:12345、82488378
经开区:优化创新工作提升创卫效果
夹江男子骑车出门拍婚纱照 谁知进了拘留所
疏浚毛细血管提速南大门交通
小长假雨水或将“卷土重来”
邮储银行莆田城厢支行党支部开展助学贷款活动
科技下乡 村民乐了
喜报!福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荣获市直机关演讲比赛三等奖
曾都区全面完成2017年度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
惠州市一合作社入选第九批省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市惠民医院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及演练
三明市开展“法育未来·百名青年法官百场法治宣讲”统一行动日活动
东方风来满眼春
景贤学生用压岁钱请单亲家庭儿童看电影 “护苗行动”实施逾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