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摆字龙灯”上了央视农民春晚


2月18日,大年初三的晚上,在中央电视台7套主办的全国农民新春联欢会上,易县国家非遗项目“摆字龙灯”摆出了“岁岁平安”4个大字,向全国人民拜年。
  记者从易县文体办获悉,此次国家非遗项目“摆字龙灯”在央视农民春晚上精彩演出长达2分多钟,摆出了“岁岁平安”造型向全国人民拜年。这个节目是年前由该县20多名农民在太行水镇演出,由cctv-7精心录制的。
  据介绍,易县“摆字龙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满族民俗舞蹈,原是清代乾隆年间成立泰陵衙门时由承德避暑山庄带来的,已有300余年历史。起初是整龙,清乾隆年间为纪念雍正在位十三年文治武功,将整龙断为十三节,每节用细绳和三个竹环相连,另加领舞绣球一个,每节龙身(又称龙节)长1.2米,直径约0.5米,因此又称为“ 十三节龙”。
  “摆字龙灯”起源于易县清西陵的守陵村忠义村。从清代乾隆年间到民国初年,“摆字龙灯”一直是西陵守陵衙门拜年时的表演节目。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一种习俗。该龙每一节可作为汉字一个笔画,绣球为“点”,舞动中可摆出十三画以内的汉字,因而还称为“文龙”。易县“摆字龙灯”既能舞出中国传统龙鲜活灵动、翻江搅海、振兴图腾的气势,又能摆出 “国泰民安”“中华巨龙”等变化多样的造型字句,内涵丰富。2008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
雁塔区组织辖区两所学校参与“全国防震减灾知识大赛”西安市选拔赛
高质量完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任务
巴中市市本级拟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3人
市文艺创作座谈会在婺源召开
易县“摆字龙灯”上了央视农民春晚
政府副县长李荣斋接待市防汛安全隐患督导组检查我县防汛工作
文学也期待静水流深
我市部署中高考安保工作
路北区乔屯街道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演练活动
湖州港航部门提早部署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天气
住建部点赞! 成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速度:120天
"烧白大姐"陈燕送4000斤西瓜给绵阳交警
周庆荣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
突出重点补短板落实责任强保障 我市2018年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著作(一)》纪念邮票首发、赠票仪式暨2018中华医学集邮邀请展在蕲春举行
江城区:旧圩下村村民踊跃捐款
坪山区审计局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
携手共进新时代 凝心聚力谱新篇
市城管局丘孟军副书记率队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西坑基地开展汛前安全生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