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文明同行 双庙:让乡风文明长在村民心里


图为知足常乐亭。本报通讯员林 佳摄
双庙村位于路桥螺洋街道香樟湖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村全面弘扬传统文化,立足于激活“人”的因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发乡村公共参与意识,并衍生出助推乡村振兴的旺盛元气。
向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事
虽是妯娌,却胜似亲姐妹。村民程雪君家有十几口人,各自性格不同,相处却很和睦,有喜共乐,有难互帮,妯娌间从没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最近,程雪君与其他4名村民一起,被村里评为好妯娌,并上了村乡风示范屏。
向身边的人学身边的事,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让道德的力量,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双庙村以道德示范点建设,推进“塑造乡风文明”这一灵魂工程,精心开展了“好干部”“好夫妻”“好媳妇”“好妯娌”等评比,并制作乡风示范屏,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敬亲等好人好事进行展示,让村民们感受榜样的力量。
村民任小美,尽管家境拮据,但为了培养两个儿子,自己咬紧牙关,省吃俭用,东拼西凑,为儿子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她的事迹上榜后,成了村民争相学习的榜样。
村民任秀华乐善好施,致富不忘乡里,上世纪90年代就为村里修建第一条水泥路。只要村里资金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伸出援手。每逢节日,他还会对村里老人进行慰问。他的事迹得到许多村民的赞许,崇德向善之风不断涌现。
“通过开展评优争先、评选示范典型、乡风示范屏等,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化身边人,让文明盆景成为文明风景。”双庙村负责人说。
让文明长在心里
双庙村是我市第一个实施“立改套”的试点村。矮房变高楼,村庄变小区,农民变市民,双庙村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许多村民回忆,十年前刚住小区,习惯垃圾随手一扔的双庙村民总是很受伤。“那时高空抛物成了小区一景。”行走时,大家总是东张西望,害怕什么时候垃圾突然从天而降。
但这几年,这些不文明的现象一去不复返,小区还实行了垃圾分类处理。
乡村振兴如何抓,双庙村的破题之笔是以文化人,让文明长在村民心里。在螺洋街道指导下,双庙村投入巨款,在道路两侧、坐廊、楼牌、凉亭台等处,开展家风家训和文明乡风宣传。
小区道路是村民每天必经之地,村里借用道路两侧灯柱,以沿路道旗的方式,传播“和文化”;长廊是村民闲暇小憩的地方,村里在所有柱子上都张挂家风家训……
为了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村里还在30多个村民进出单元醒目处,张挂文明标语。这些标语不仅成为小区一景,更成为展示乡村文明的新窗口。
乡村汇聚正能量
一个棋盘,三十二个棋子。3月15日上午,75岁的村民郑仙方正在下象棋,他与大家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
“以前,村里的人一闲下来,就玩扑克、打麻将。”郑仙方说,这些“小搞搞”,经常影响家庭和睦。
如何汇聚乡村正能量,让文明新风在小区落地生根?村里借小区空余的墙壁,张贴孝文化墙画。一个个“德孝”故事,通过细腻传神的画笔、生动的讲述,推动着双庙村乡风持续好转。
打麻将的少了,参加健康公益活动的多了;说脏话的人少了,奉献爱心的人多了;争执吵架的人少了,和谐向上的人多了……双庙村村民之间比爱心、比奉献、比健康、比快乐,极大推进了和谐村庄建设。
“高官不如高禄,高禄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每当夜晚,在双庙村知足常乐亭,村民看着这条古训,体悟自己的人生。
“学会知足、学会感恩,生活处处都是闪光点。”村民张巧玲说,知足常乐亭让他们日省日悟,鞭策激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涵养。
乡风文明建设并非朝夕之功。双庙村因地制宜,强化文化阵地建设,舞出“邻里情”文明乡风。
去年,村里专门邀请《乡村打擂台》栏目组,用歌舞、小品、戏剧等来宣扬乡风文明,让村民在业余文化活动中凝聚邻里感情,守望相助,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粤49所高校新增144个本科专业 理工科专业占59.7%
关于印发《市属学校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权下放等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孟津县城乡规划办开展“廉洁清风进家庭”家访助廉活动
红海湾2人引发山火被拘留
绍兴召开2018年首次全市稽查工作座谈会
以文化人 文明同行 双庙:让乡风文明长在村民心里
一季度民生领域投资同比增127.1%
巴中市运动员在第四届特奥会田径项目中摘得4金1铜
一条巨龙已然呈现 逐梦高铁助力重塑扬州经济地理
唐山市召开民族工作协调委员会全体会议
智慧城管:无人机助力解决高空取证难题
长安镇第二十五届国际残疾人日趣味活动举行
三明交警发布五一节期间两公布一提示
大悟交警开展 “两车”整治行动
民权伯党乡“三夏”麦收工作已近九成
安阳志愿者杨志军随救援队千里驰援老挝溃坝事故
老边区边城镇春耕先把技术学
前3月全市电影票房收入超亿元
唐山:路北全面部署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市委8个巡察组向9个单位党组织反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