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人民检察院推进生态保护检察工作走笔
美丽宁静的芦荻哨村。
督促补植林地千余亩,补种林木9万余株;督促矿山环境治理30余万平方米;督促治理被污染水体4.7万平方米;督促投放鱼苗4000余尾;打造宣传阵地7个,建立长效机制3个……
2013年3月清镇市人民检察院率先成立全国首家基层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以来,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的生态保护检察职能,坚守“两条底线”,努力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清镇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清镇市青山绿水罩上了坚实的司法“防护网”,并取得可喜成效——先后荣获全省“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全省检察机关“集体二等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一等奖……
a“八抓八促” 护航生态文明建设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我院在生态保护检察方面始终坚守的宗旨。”清镇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郭勇说,自生态保护检察局成立以来,该院大胆创新、勇于探索,逐渐形成了符合贵阳实际,适于清镇发展的“八抓八促”。
首先,抓领导、促规范,确保工作有效开展。生态保护检察局专司生态保护检察工作。自从成立以来,清镇市人民检察院组建了由检察长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分解任务、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确保实现专项行动在全省检察机关“走前列、做表率”的目标。
同时,院检委会专题审议破坏生态环境案件,明确法律适用、证据采信等问题,确保案件办理质效;结合修改后的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制定执法办案流程和案件管理制度,确保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与此同时,还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强化理论指引,用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抓办案、促廉政,严肃查办职务犯罪。在这项工作中,清镇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严肃查办职务犯罪为着力点,积极促进有关部门勤政廉政。截至2017年,共查办生态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8件36人。
抓监督、促打击,依法惩治破坏生态行为。清镇市人民检察院严把案件证据关、事实关、法律关,积极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形式多样化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打击犯罪。截至目前,已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犯罪嫌疑人234人,决定追加起诉5人,提起公诉193人;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涉嫌非法采矿线索1件2人,发出《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31份;提前介入重大、疑难案件引导侦查19件,确保依法及时收集证据。同时,针对侦查机关对涉案林木没有及时处理等问题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7份,促进依法办案。
抓理念、促保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的同时,清镇市检察院还将生态修复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共开展生态修复72件。督促、责令14名犯罪嫌疑人、45家违法占用林地企业补植林木千余亩,补种树木9万余株,矿山环境治理30余万平方米,被污染水体治理4.7万平方米。责令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的2名犯罪嫌疑人在红枫湖投放鱼苗4000余尾,拓宽生态修复范围。
同时,还抓制约、促履职,督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抓创新、促承担,推动公益诉讼司法实践;抓协调、促配合,努力形成生态保护合力。在全力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清镇市人民检察院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此种作法,旨在抓总结、促宣传,注重生态领域犯罪预防。
“下一步,我院将准确把握新时期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生态清镇建设,坚决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最严格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深化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大力开展环境资源公益诉讼,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基地的教育、宣传作用,促进全民参与、全面推进、全域实施、全景展示,护航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对于该院生态保护检察今后的工作,郭勇说,虽然任重道远,但是信心十足。
b 创新探索 助力大生态大扶贫建设
“这是4月中旬新栽的桂花树,翠绿的小芽儿已经冒出来了。”4月27日早上,在清镇市流长乡马场村该市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异地恢复点,清镇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局长陈清湘看着眼前长势良好的苗木高兴地说,今年底,等这片苗木存活率有了保证并经验收后,将会交给土地承包农户管护,所得收益归农户所有。此举,是今年该院落实清镇市“公众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创新思路将生态修复与大生态和大扶贫相结合的大胆尝试。
今年,为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助推公平共享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样板区建设,清镇市人民检察院、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清镇市生态保护联合会决定在流长乡马场村共建清镇市生态修复实践基地,督促2017年违法占用林地的21家单位和24名个人在基地内补植林地190亩,共计3万余株苗木。
“我们这次生态异地修复点选用的是农民退耕还林和纳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规划的土地,苗木和栽种经费由违法企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支付,由专业公司先行代管,等年底苗木成活验收合格后,再交由土地承包农户管护,所得收益归农户所有。”根据陈清湘的介绍,今年,破坏森林资源案件异地修复点还有一处是红枫湖镇芦荻哨村,那里,将以生态美化为重点。
中午11时,记者来到芦荻哨村,白房、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景色幽静而美好。
“这里4月初已经补植了林木80亩,约千余株,分别是垂柳和樱花。”在村子的红枫湖沿岸,新栽的柳树已经长出新叶,清镇市林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董勇说,芦荻哨村村民依湖而居,为解决村居范围内沿岸水土流失和少部分村民环保意识差乱丢垃圾在湖岸的问题,清镇市人民检察院、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决定在村子沿湖岸边开展补植复绿工作,补植复绿的苗木质量验收合格后,将交芦荻哨村村委会进行管护。
“明年,沿岸的3公里范围内将是杨柳青青的景色,不但美化了环境,这美好的环境还会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明意识。”董勇说,届时,芦荻哨村的湖畔垂柳将为其锦上添花。
“这些生态恢复点对于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郭勇说,此前,清镇市人民检察院还在站街创建了全省检察机关首个生态修复实践基地,将违法占用林地单位及违法占用林地面积、补植面积等进行集中展示,教育引导相关企业及广大市民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基地共规划占地面积800余亩,目前,已补植林木2万余株,面积达200余亩。
c 警示教育 营造生态保护氛围
“儿子,工作顺利么?你妈妈身体好么?”在清镇市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基地,模拟探监时的对话让每个人听后都会深有感触。模拟对话有母亲、妻子、儿子探望犯罪入狱的罪犯时,犯罪之人对自己深陷囹圄的深深悔恨。
清镇市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基地。
建设这个教育基地,清镇市人民检察院可谓用心良多。
这个于今年1月对外开放的教育基地,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是全国领先、全省首家由检察机关建立,融室内数字化与多媒体互动于一身的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基地,这个基地,是清镇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工作的又一创举。
教育基地由前厅、序厅和政治清明、正本清源、执法清廉、穆如清风四个版块组成,集中了法制宣传、警示教育和工作成果展示三大功能。
政治清明版块,讲述了在党的引领下,在华夏儿女五千年的生态历史观基础上,检察机关担负着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护纯净美丽的自然生态的历史使命。
这个板块,展现了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不断继承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制度,最终形成一套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同时,还展示了华夏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思想底蕴以及生态保护法律文化。
正本清源版块则分述了直面顽疾和生态法治。直面顽疾意为我们必须拿出“剜骨疗毒”精神,从源头上根治生态环境顽疾。
生态法治则展现了从2007到2017年十年间,贵州生态法治为经济发展护航的各个大事件,以及走在全国前列的率先之举。
执法清廉版块展示了近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和生态领域刑事犯罪典型案例。
最后的版块是穆如清风,喻示着检察机关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如水般公平、透明、灵动,奏响一曲生态保护的伟大赞歌,护航自然生态如清风化雨般滋养万物。
“这个基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光、电以及模拟场景、实物展示等,全面翔实地展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有数据、有实例、有分析,许多村官来参观学习后均表示,要让村干部来接受教育。一些学校也主动联系,要让学生来学习,提升他们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意识。”郭勇说,多管齐下,营造大家一起爱护环境守护生态的氛围,这才是该院建设这个教育基地的初衷和目的。
(记者 帅弋/文 杨婷/图)
鹤峰“硒土豆”借网走四方
夏邑县做好工作迎接环保督察“回头看”
尖草坪区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
始得逢春万壑红——禹王台区2017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纪实
河钢石钢投资4亿元强化环保提升
亮剑出鞘 守护家园
15名深圳健儿出战雅加达亚运会
市科委领导同志出席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成立大会
第二十四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在潍坊开幕
武汉公交乘客年均遗失物品1万件左右,公交司机成捡包最多职业
【妇联】“绣爱”紫荆·醉美柳州——紫荆花狂欢日嗨翻龙城
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安排部署稳增长工作措施
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园博园东山8800亩树木“有水喝了”
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亭会见世界跆拳道联合会主席赵正源一行
孤山镇召开驻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现场会
钱排三华李迎上市高峰 客似云来
学习十九大精神卑家店镇宣讲十九大精神 以学促做推动发展
宁远:严管危险废物确保环境安全
以人为本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专家把脉厦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