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财富名片正在金家岭金融区逐步形成。
市南区金融业持续逢勃发展。
自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我市立足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创新持续发力。各区市不仅立足于区域发展特点,着力建平台、聚资源、促改革、推创新、防风险,各打各的“特色金融牌”;而且各区市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也在更高层面上形成合力,服务于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的建设,共同叫响“财富青岛”品牌。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金融监管的日趋完善,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青岛金融业,也同样在开放的大道上稳健疾行。
市南区
外资机构集聚“财富高地”
把握新机遇,传统的“财富高地”正焕发出新活力。市南区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开创区域金融发展新局面。据了解,2018年一季度,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达63.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6%。
市南区强化招商,优化服务,区域金融规模再上新水平。编制“重点招商项目任务清单”,先后赴北京、杭州、天津等地,对有落户意向的企业,采取“一对一服务”,实行全程跟踪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截至2018年6月,市南区分行分公司级金融机构近158家,占全市近70%。其中,分行级以上银行机构36家、证券机构51家、期货机构24家、保险机构43家,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8%、39%、69%、66%;全市34家外资金融机构中,有31家落户市南区(包括外资银行16家、外资保险机构15家),占比达91%;金融类企业超过1000家,居全市数量之首,是青岛市高端金融集聚区。该区加强驻区金融机构走访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需求;不断完善“市南金融联络群”功能,及时发布政策信息、招商动态等相关资料。建立常态化机制,推动政、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强化监管,提质增效,促进了市南区地方金融组织规范发展。该区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辖区融资担保、小贷和民资公司合规经营与风控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审计检查覆盖率保持在100%。集中实施融资担保、小贷和民资公司的年审与分类评级工作,年审初审通过率为100%。发挥省平台和区监管系统的信息化监管作用。辅导新设1家注册资本3亿元、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的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备案1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增资2亿元,区内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总数达到4家,经营地域地市级扩大到省域范围,注册规模增至7.5亿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同时,市南区还创新机制,防范风险,确保区域金融秩序稳定。
市北区
打造“保险创新示范区”
市北区保险产业基础好,人口资源丰富,对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该区提出“保险+”战略,立足现代保险业的功能与定位,以打造“保险创新示范区”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开展保险创新。
经过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市北区选择把保险业作为全区金融业发展的着力点,力争通过政策创新、资源集聚和业态创新,发挥政策洼地效应,打造青岛保险业产业高地。立足区域发展实际,成立了市北区推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强化资源统筹、工作统筹、力量统筹,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各方协同、共创共试的良好格局。着力打造保险“全产业链”,加快保险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保险为核心,打通前后两端服务环节,实现跨界与融合,释放保险服务的外溢性,在更好地满足客户保险服务需求的同时,推动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市北区紧跟需求、服务创新,不断优化和完善保险创新服务产品。坚持以保险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提供量身定制的多元化、个性化保险产品,确定了创新突破类、深化实施类、方向探索类三大类保险创新产品和服务体系。2018年,市北区把为居民购买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和建立食品安全责任险制度,列入2018年区办实事。目前,医疗救助补充保险进展接续上一年度已理赔8451起,共赔付415万元。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采取公共领域政府出资、商业领域政府补贴的形式推广宣传,其中公共领域部分已于2018年3月28日开始实施。这些新产品、新险种,进一步丰富了保险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为打造保险创新区提供有力支撑。
崂山区
逐步形成世界级财富名片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金融业是崂山区重点打造的新兴支柱产业,青岛金家岭金融区是国家级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拥有极具吸引力的金融产业扶持政策和高端金融人才激励办法。近年来,金家岭金融区协调推进金融业各行业创新、提质、增效发展,金融生态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世界级财富名片正在金家岭金融区逐步形成。
自2012年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启动建设,崂山区坚持一手抓金融载体建设和规模扩张,一手抓金融生态体系和风险防控,金融业增加值增长迅速。2017年,金家岭金融区重磅出台金融产业政策十八条,涵盖大力集聚金融机构、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私募投资基金业、丰富金融产业链、引进和培育金融人才等五个方面,已成为全国范围内扶持范围最广、兑现力度最大、产融结合最紧的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力度。据了解,去年金融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00.32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6.1%,金融业税收64.05亿元,同比增长42.6%;累计落户金融及类金融企业670余家,涵盖20类金融业态,引进中路保险、青银金融租赁等大型法人金融机构15家,占比超过青岛市法人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三,初步形成了业态完善、功能齐全的金融生态体系;累计建成投入使用金融及配套楼宇面积超过650万平方米,为金融机构落户提供坚实的保障。
下一步,青岛金家岭金融区将紧抓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导向,着眼于金融生态体系打造,以金融科技为带动,突出财富管理特色,加快把金家岭金融区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金融聚集区,助力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城市建设。
青岛西海岸新区
注入绿色金融新动能
集聚金融新业态,插上腾飞“金翅膀”。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紧抓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叠加机遇,坚持与崂山金家岭财富聚集区错位发展的思路,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有力度、有实效的政策、举措,引领西海岸新区金融业加快创新发展,助推该区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市注入了一股绿色金融新动能。
该区规划建设了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绿色金融中心,同时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绿色金融中心发展的意见》,重点突出发展新兴金融业态,集聚高端金融业态。截至目前,该区已引进注册36家金融机构,在谈项目21个。全省首个数据交易中心——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成立并通过省金融办验收,青岛西海岸交易场所登记清算服务有限公司完成筹建。
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开展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了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等专营机构;推广科技金融“投保贷”服务模式;支持开展税易贷等小微企业专属金融产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研究起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开展“保险+期货”等产品创新,完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落实《关于开展开发性金融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截至5月份贷款余额达到355亿元。青岛西海岸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企业“走出去”,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韩国金融开放创新试点》。该区还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发展,打通资本市场互通渠道,发挥上市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的杠杆作用。
即墨区
普惠金融惠民生促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即墨区坚持把金融业作为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始终把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相结合,紧盯小微企业、“三农”等群体迫切需求,发挥银行主力军作用,做优做强地方金融组织,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提高全区保险保障水平。让金融力量惠及“小微”与群众,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普惠金融“即墨路径”。
加强政策引导和考核激励,即墨区推动招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行等8家银行实施事业部改革,在即墨区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截至5月末,该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8.1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27.11%。近年来,全区各地方金融组织累计通过贷款、担保、投资等形式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达到18亿元。发挥普惠金融超市作用,即墨区着力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其专属的信贷产品“普惠贷”,由建行审批、超市运营、国有公司担保,单户最高额度200万元。
鼓励金融机构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区域实际,创新研发金融产品,不断满足小微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据了解,青岛农商银行设立的“鑫灵贷”“鑫速贷”等产品,累计支持小微企业1200户,金额达3.8亿元。招商银行即墨支行在青岛率先开展商标权质押为企业贷款3000万元。
为鼓励和引导金融企业向小微企业及居民提供多样、灵活的金融服务,不断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金融需求。即墨区金融办与青岛银监局合作开展“双基联动”金融惠民试点,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序开展,小麦和玉米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由财政资金全额负担,开展马铃薯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发挥保险“稳定器”作用。
平度市
加快建设金融小镇
今年以来,平度市围绕建设农村金融聚集区,开展多样化金融创新,优化农村融资环境,激发金融创新活力,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以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为重点,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大“聚金惠农融通平度”品牌效应,打造全国农村金融聚集区“样板”。开展国内首单政策性鸡蛋“保险+期货”业务,探索将试点经验推广到苹果领域。进一步扩大马铃薯、蒜苔价格指数保险范围;在青岛市首次开办“西瓜”种植业保险,在今年冰雹受灾期间,已累计为投保瓜农赔付48.5万元。
平度市以拓宽融资渠道为重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政银保”“助保贷”业务合作银行及保险机构参与率。搭建银企融资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省内首创“家庭亲情贷+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模式,推出市民贷、信e贷等无抵押担保的纯信用产品。同时,平度市以金融资源集聚为重点,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金融小镇,打造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地方准金融机构于一体的金融集聚中心,引进聚合各类金融财富机构或类金融机构20余家、基金规模达到300亿元。制定加快金融业创新发展的补充意见,引导现有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向南部新区集聚发展,打造平度特色“金融一条街”。
胶州市
成为保险特色化专区
胶州市自2015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保险业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发挥地域优势,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保险服务经济民生的新路子,成为青岛市财富管理试验区建设的保险特色化专区。
政策扶持为保险创新吃下“定心丸”。印发《青岛胶州市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开展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实施方案、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实施方案等10余个配套方案予以贯彻落实。为了打消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担心市场风险的后顾之忧,胶州市连续三年将保险创新试点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保险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各试点险种的财政补助和高出约定赔率的风险补偿,并制定相应险种的风险管控和业务叫停机制,为试点工作提供全面兜底保障。三年来,胶州市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财政资金,为农民、精准脱贫人口等群体和农业生产等提供了39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
胶州市通过以点带面,将保险打造成保障民生的“稳压器”。先后开展了多个险种的试点,逐步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通过资源整合,打通金融惠民零距离。依托遍布城乡的保险服务网点,建立完善“市、镇、片(社区)、村“四级服务网络,直接在基层一线为群众提供保险政策、产品宣导和理赔服务。对有条件的地区,进一步整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网点,建设“一站式”服务的金融财富驿站。目前已建成147个示范站,最终将在胶州市811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打通金融便民最后一公里。
莱西市
基金小镇做出“大文章”
一片崭新的财富热土,正在青岛北部蓄势崛起。去年,全国第33个、全省首个基金小镇——青岛(姜山)基金小镇在莱西市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先后入驻,已注册和正在注册的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214家,募集基金规模超过500亿元,通过基金导入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50余个,有效地服务了实体经济,助推产业升级,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了强大动力。
基金小镇采用政企联合开发模式,打造“政府引导基金+基金小镇+产业新城”融合发展样板,政府通过引导基金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吸引基金入驻,成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牵引力。莱西市对基金公司注册提供“保姆式”入驻服务,实现了“数据网上行、业务网上办、企业不跑腿”。近年来,莱西市充分发挥基金公司的资金、产业、信息、人才等优势,瞄准新兴产业开展定向招商,由基金导入项目占新签约项目60%以上,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随着青岛(姜山)基金小镇的快速发展,莱西市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效激发了各领域创新活力。基金小镇丰富的金融资源,吸引了众多国字号科研院所并与之开展了全方位合作。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邱修海 张译心 通讯员 付念文 李增华 摄影 徐常青
跟随《快乐哆唻咪》 解锁一个"新西安"
大雨过后,亳州一小区100多台电梯集体“罢工”
百余名港澳教师在古城接受普通话培训
突发!甘孜德格山体滑坡 致2死2失踪
聚焦!2018这些件交通大事实事将惠及大庆百姓
青岛各区市金融创新齐发力 打通服务“任督二脉”
射洪三大旅游活动将陆续登场
我市百名新兵启程奔赴军营
注意!318国道九阳大道至新港大道段今天全封闭施工
李东岭调研脱贫攻坚 农业生产 农村环境整治等工作
集善物资发放大会举行百万物资关爱残疾儿童
陈奕君在走访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时要求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画好“同心圆”
开发区环保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会
市供销社以督查为契机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
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全面做好2018年元旦期间各项执法工作
首批“00后”步入高考考场 一起为他们祝福加油
庆重阳 | 湘潭青年企业家走进敬老院献爱心
市邮政管理局开展寄递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情况专项检查
青岛控烟5周年成效显著 成人吸烟率同类城市实现最低
靖西:水利惠民生 幸福润边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