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精神文明助推脱贫攻坚


  齐齐哈尔新闻网9月22日讯 (梁 辰)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党和政府在此民生第一要务上,重视空前、力度空前,已取得了不俗成绩。然而不容回避的是,随着持续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贫困户满意非贫困户越来越不满意”的问题将成为脱贫攻坚整体工作中必须得到正视和应对的关键。难题如何破解,克东县通过不断摸索,给出了他们富有成效的答案——
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全民小康,让全民都能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感受党和国家的为民情怀。事实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农村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社会事业,较以往均展现出了喜人变化。而这些,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集中关注和大手笔投入。
但也不得不承认,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落后农村,村民素质和思想觉悟还有待提升。在全国范围内,面对各项脱贫增收措施的巨大吸引力,非贫困户眼馋贫困户的既得利益,“争当贫困户”、“坚决不脱贫”的怪象随之产生,懒汉问政府要媳妇的闹剧也并不新鲜,甚至还有为使父母成为贫困户,子女和父母人为进行家庭分户并隐瞒收入的案例。为摆正这些与脱贫攻坚初衷背道而驰的现象,解决这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杜绝“争当”贫困户和躺在政策床上“睡大觉”,克东县独辟蹊径,多措并举,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的同时,也探寻出了一条人人认可、人人满意的好路子,激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开展孝亲敬老弘扬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由于文化和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有些群体缺乏敬老爱老的责任担当,缺少自觉履行赡养义务的孝道意识。为此,克东县在玉岗镇永久村试点实行了孝亲敬老促脱贫探索,通过开展子女给付赡养费助力脱贫攻坚,使“百善孝为先”等厚重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得以弘扬和继承。
当地通过摸清赡养底数、建立赡养台账、推行公示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等举措,摸清永久村69户贫困户中,子女具备赡养能力的有38户,不具备赡养能力27户,无子女4户。由驻村工作队及村老三位深入具备赡养能力贫困户家中宣传活动意义及贫困户退出不退政策,对赡养人是否履行赡养义务情况进行精准核实。随后将给付赡养费活动写进村规民约,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给付标准(原则上每年按照不低于子女家庭年收入的3%计算),每半年给付一次。同时实行赡养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对履行义务到位的贴“红榜”,不到位的贴“黑榜”,让赡养义务尽得好的有自豪感,履行不到位的有耻辱感,通过道德的力量约束规范子女自觉尽孝尽赡,并把赡养情况作为今后申报“三好家庭”和享受各种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
通过综合推进,全村具备赡养能力的38户贫困户子女共给付赡养费26160元,户均688元,且助推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增强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增进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幸福感,使尊老孝亲的中华美德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共识和浓厚氛围,也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广大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如今,永久村的摸索实践孝亲敬老助脱贫模式已在克东县全面铺开,且已获得全省认可。
凭借基础设施投入及产业布局普惠于民
干净的道路两侧郁郁葱葱,松枝与鲜花高低错落,色彩搭配的分外美丽;原3.5米宽的村水泥路面,两侧各加宽了1米,让大型车辆交错通行都不成问题;加上路面两侧的水泥边沟、崭新气派的院墙铁栅栏等,如今一走进玉岗镇复兴村,绝对会让人对当地的乡村美景赞叹不已。
如诗如画般的景致,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村屯环境的常态化清理。村民王启财介绍说,现在复兴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让所有村民拍手称快,农户院墙铁栅栏、窄路面加宽、路灯、栽植绿化、新建公厕、农户改厕、村卫生所、村文化活动体育广场、农民图书室,这两年政府的投入面面俱到。而在村屯环境这块,贫困户张洁则更有发言权,她是克东县为当地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设立的扶贫公益岗中的一员,亲身维护村屯的日常清洁,她让村子面貌更漂亮了,漂亮的村貌又让村民心理更敞亮了。她说:“真的感谢共产党,现在我入股村清远麻鸡养殖合作社,年分红2000元左右,然后公益岗这儿每年还有3000元的补贴,让我觉得不好好干活都说不过去。”
“贫困户满意,但非贫困户越来越不满意。” 这本身就是认识和意识上的偏差。为此,克东县一方面借助扶贫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并不断谋划利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布局,为农村富强和农民增收筑牢基石。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宣传,让贫困户意识到“当贫困户不光荣,不当贫困户才光荣”,并且不断向农民传递这样的信息。如复兴村这样,村容村貌能够有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未来能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是因为有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这些扶贫政策不仅切实帮助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增收,同时,所有村民也都是基础设施投入的受益者,是产业布局的受益者。
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让非贫困户的思想觉悟得到转变和升华,对党和政府的认可提高了一个层次,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提振脱贫致富精气神
2017年以来,克东县成立“树新风、强信心、增动能、促脱贫”工作组,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实际,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系列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信心和动能。
以县职教中心培训基地为载体,分期分批开展农村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2017年共培训农村贫困人口3000多人,本地务工和向外输出400余人。满绣手工技能培训自去年7月以来,全县共组织培训35期,培训学员725人,其中贫困人口397人;开展“三好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扩大评选范围,由去年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扩大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一步严格评选标准和程序,加强监督,确保评选出的典型真正具有示范作用。计划今年全县评出三好家庭772户,发放奖金38.6万元;开展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活动,以文明村镇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实施文明村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一工程”,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禁止黄赌毒,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倡导新事新办;反对封建迷信,崇尚尊重科学,营造文明和谐乡风;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促脱贫,结合光伏电站运维、农村环境整治、村屯林木管护等工作,借助省林业厅支持,在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1387名、农村公益岗位3000名,鼓励贫困户通过辛勤付出获得收益;实施物质激励促进自主脱贫,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奖补政策》,县财政共计拿出450万元,立足“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在种养业、庭院经济、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补贴,通过物质激励的办法,增强贫困户脱贫动力。全县设立爱心超市5个,引导贫困户在孝亲敬老、移风易俗、村务管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方面积极参与,通过积分兑换奖品,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全省“百村示范千村达标”活动为载体,以整治乡村“脏、乱、差”和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为重点,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振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
精神文明的提高,让脱贫攻坚更加顺畅,也让广大农民知恩、识恩、感恩之心更加凝实。如今在克东这座小城,夸党好、感谢党的思潮已成为绝对主流,而凝心聚力的广大干群,必将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走向深入。
编辑:冯丽娜

灌南:投资1.525亿元南六塘河疏浚一期工程首次开坝通水
湖口二小开展“向国旗敬礼”系列活动之走进爱国主义基地
2417名适龄儿童报名参加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电脑派位
上半年北海工业园缴税7.9亿同比增长三成
龙岗那坡两地教育系统交流帮扶共话情谊
提升精神文明助推脱贫攻坚
市国土资源局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动员会
倾力打造绿色生态最美茶乡——西乡县加快发展助力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四
长-绥-海-珲跨境自驾游线路今年启动
宝山区顾村镇开展暑期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演练活动
公安部:出入境证件可省内就近办理免费照相
清城推进政策性水稻保险工作,水稻受损可这样申请理赔
德安县蒲亭镇:坚持以人为本 为铁路保驾护航
九个鸡蛋表心意
高清:非遗艺人亮相糖球会 拇指大的葫芦上作画
茂名开展寻找“好心茂名·最美工匠”活动
中共安仁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委员会成立党员大会胜利召开
学生骑单车闯红灯随处可见 海口交警:家长应带头遵守交通规则
张劲松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永顺泽家:群舞飞扬精神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