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
广东打造南方教育高地
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近日,今年广东高考录取工作基本结束,打了一个“漂亮仗”:本科投档率高达99.3%,29.7万名考生圆梦本科大学,为恢复高考41年来最好水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经济强省。广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省。
40年来,广东教育一路阔步向前,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推动“新大学运动”、广州大学城建设,实现了从“缺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持续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补齐短板
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1977年冬天,来自广东潮州的山村学校民办教师陈平原和代课老师吴承学一起走进高考考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山大学中文系。多年后,这两位老同学分别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先后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传为学界佳话。
“觉得真的是走在希望的田野上。”陈平原回忆,统一考试,择优录取,表面上只是回归教育常识,却是打破各种思想禁锢的利器。后来七七、七八、七九级大学生,成为改革开放路线的坚定拥护者。
41年前的夏天,邓小平同志作出“恢复高考”的历史性决策。同年冬天,广东53.02万名考生涌进了关闭11年的高考考场,渴望通过公平选拔进入高校,改变人生命运。
像陈平原、吴承学一样,恢复高考41年来,广东已有近1400万名考生走进考场。一批批年轻人跃过高考“龙门”,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又投身到各行各业,参与国家和广东改革开放事业。
恢复高考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声雷,也是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教育发展缓慢,全省平均每万人口中在校大、中、小学生人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敢于领风气之先的广东人迎难而上,大步向前,重点破解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教育基础“底子薄”问题,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
1996年,率全国之先通过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7%;
2001年,率先探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2008年,实现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比全国提早半年实现全覆盖;
2016年,全省108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
这些里程碑事件的背后,是教育资源越来越优质,学习路径越来越广。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在担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的17年间,几乎见证了全省基础教育的腾飞。他感慨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教育的发展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让广东教育水平也得到质的提升,值得给予充分的笔墨去肯定。”
先行一步
高等教育形成三级办学新体制
基础教育实现新发展,高等教育也实现新腾飞。
“38年前,这里原是一片荒芜田地,创办汕头大学,尽管被人嘲讽是愚公移山,但我坚信只有推动教育改革,初心的许诺才能实现。”
今年6月底,90岁的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动情地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汕大的兴办和崛起,背后是广东中心城市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大学运动”。十多年间,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肇庆学院、惠州学院和东莞理工学院等14所地方高校相继创办或合并成立,为广东高等教育、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应教育部要求,广东开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等地开始探索建设地方特色的大学园区,其中最有影响的大学园区是广州大学城。
仅用了19个月的时间,在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这片18平方公里的高等教育“试验田”上,一座座教学科研楼宇拔地而起。2004年9月,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首批4万多名师生进驻大学城开学。广州大学城一流的规划设计、硬件设施和生态环境蜚声全国,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城”。
随着高校办学空间的扩展、招生人数的扩增,1998年至2015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1%增长到33%,一本院校录取率超过10%,高等教育大众化成效显著。不少考生感叹说,“要不是大学城带来的大学‘扩容’,我可能就圆不了‘大学梦’”。
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成为广东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2015年4月,广东先后遴选7所高校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8个学科作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5所高校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以“双高”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在全国下了一步“先手棋”。
今年1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2018—2020年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及资金安排的方案》,全省高校将组成“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三个组团,重点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原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说,广东历来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从建设广州大学城到建设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再到启动实施“冲补强”提升计划,均为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支撑产业
形成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
先进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产业人才。优秀的产业人才,离不开优质的职业教育。
今年9月1日,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将正式实施,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延伸到了本科、研究生,认定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享税收优惠。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说:“‘产教融合型企业’制度的提出,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企业职业教育主体地位,在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职业教育不断创新,服务地方产业转型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不久前,省教育厅公布的《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透露,广东职业院校数量约占全国的1/12,在校生人数约占全国1/10,规模居全国首位。2017年为社会输送了近24万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其中85%留在广东,为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早在1983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努力开创广东省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决定》,初步改变了中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严重脱节、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不合理状况。
如今,广东职业教育正在迈开脚步,谋求大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广东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亲密关系”:
2015年,提出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在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中,广东院校数量全国第一;
2016年,重点建设18所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2018年,广东省开展中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打通中职专科和本科的上升通道……
“所有产业的发展都基于市场的拉动。而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说,其专业设置本身就是因应产业需要的。因此,中高职院校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卢坤建说。
开放办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3是随迁子女
4年前,来自江西九江的唐诗雅跟父母举家搬迁到广州荔湾,其父母与房东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而今年广州首次实施“租购同权”政策,她顺利入读“家门口的学校”南塘大街小学。
作为全国外来务工人口输入大省,解决随迁子女入学,成为广东推进教育均衡的重大课题。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市推出了“积分入学”“租购同权”创新政策,保障随迁子女的合法受教育权利。
截至去年底,广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达1298万人,其中随迁子女为446.09万人,占比1/3,广东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数量约占全国的31.98%。
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广东智慧”,也是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而破解随迁子女入学难题的关键一招,就是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增加大量优质学位供给。
改革开放之初,兴学风气席卷广东大地,一座座中小学校在各地拔地而起,很多都由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捐资兴建,朗朗读书声重新回荡在城市和乡间。
这得益于1983年广东省试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民众和旅外乡亲的办学热忱,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助力。1985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包括广东在内的源于基层、符合本地区特征、富有成效与活力的改革探索。
1993年,民办南华工商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由群众团体(工会)创办的专科学校,开了改革开放后广东民办高校先河。早在90年代初,广东就鼓励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为主、社会多种力量相结合的办学体制,逐渐成为民办教育的第一大省。
截至去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不含培训机构)1.52万所,占学校总数的45.15%,在校生692.8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1.2%,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数读
教育强镇、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市覆盖率均达100%。珠三角地区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和先进市覆盖率分别为100%和89%。
高职院校在校生73.7万人,占全国8.5%,人数规模居全国第一。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入选国家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18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不含培训机构)1.52万所,占学校总数的45.15%,在校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义务阶段教育学生达1298万人,其中随迁子女为446.09万人,占比1/3,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来源:南方日报、广东教育
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召开
眉山市青神县高台学校开展绿色环保教育助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警方快速处置一起公交车突发事件
中考来临,怎么抓备考?看过来!
市政协召开十四届八次主席会议
学有所教,“有学上”更要“上好学”!
梅列区部署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迎检工作
乡村振兴初见成效 上半年江苏农民人均收入增长
“2018音乐谷啤酒嘉年华”登陆1933老场坊
“青年好声音”大赛启动 冯提莫任重庆共青团宣传工作推广大使
新泰去年引进亿元项目114个
睢阳区:古城明天更美好 宏伟图景指日可期
@荆州市民,这4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千万别买!
徐州市质监局召开2018年全市“质量月”活动新闻发布会
2019年浑南、沈北、于洪 各建一所特教学校
滨湖路夜间随处可见垃圾堆
切实改进作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清镇市巢凤社区“六重并举”严防森林火灾
港口法院企沙旅游巡回法庭揭牌成立
“两会热线”开通第三天,代表委员与市民网友热议交通拥堵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