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5万人左右,到2025年吸引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三亚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为吸引人才,三亚已经启动人才工作站、候鸟服务站等各类平台建设,并主动搭建用人单位与“候鸟型”人才的对接平台,扎实推进特殊人才引进项目,引进“好校长、好教师”“好院长、好医生”以及外国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各类优质人才。
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5万人左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成效明显,重要人才平台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人才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吸引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海南特点、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体制机制,成为海南人才高地。
人才,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的优势是一个城市最根本的优势。城市要发展要前进,就必须汇聚更多优秀的人才,且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一片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土,一个面朝大海的旅游度假胜地,一座驶上发展快车道的城市,多年来,三亚不仅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来到天之涯、海之角,挥洒青春与汗水,实现光荣与梦想,为三亚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亚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随着《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实施,日前,三亚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汇聚推动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建设的强大力量,制定了《三亚市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5年)》,争取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5万人左右,到2025 年吸引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
扎根三亚耕耘
与三亚同奋斗共成长
她,是三亚学院的一名老师,潜心课题研究,致力人才培养;他,是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12年扎根田间地头,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2项;他,是市妇幼保健院的儿外科主任,率先在三亚开展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直肠肛门畸形、新生儿胃穿孔等二十余种手术……他们,是三亚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为三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2010年,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毕业、有留英经历的耿静,作为人才引进三亚学院,30岁的她收拾行囊,告别北京的繁华来到三亚。“是海南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国际旅游岛建设利好政策吸引了我。”
在三亚学院8年,耿静一直从事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等方面研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节能与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研究”是耿静的研究课题成果之一,目前她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称“市南繁院”)研究员杨小锋,12年前,他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到三亚工作。12年来,杨小锋一直坚守在田间地头为民服务,带领团队设计了热带可降温抗台风大棚,填补国内空白;集成热带设施水耕技术,种植无农药放心菜;研发生物可降解地膜缓解白色污染;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2项。
作为市南繁院的学科带头人,杨小锋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级项目12 项、省级项目15项、市级项目 24 项。他积极推动和完善单位的学科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果,奠定了市南繁院在设施农业、热带果树和南繁科技等学科的基础。
“家属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体现,我们必须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回报他们的认可!”这是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主任张轶男时常对科室医护人员说的一句话。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2017年,张轶男共看门诊病人10000多人次,接收住院病人720多人次,开展手术500多台次。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食管闭锁、脊髓栓系综合征等手术,率先在三亚开展了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肾积水、尿道下裂、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直肠肛门畸形、新生儿胃穿孔等二十余种手术。                      
加速平台载体建设
大力引进各类人才
2017年以来,三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及海南省《实施意见》为重心,按照省委、市委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宏观指导职能,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三亚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亚市建设人才“海绵城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三亚市引进人才落户实施细则》《三亚市国家级项目人选配套资助办法》……近年来,三亚先后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制度,旨在为吸引优质项目和人才“落户”三亚。
目前,三亚正在研究出台符合本市实际的人才引进落地政策及实施细则,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此外,三亚还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为人才落户设立快速通道,并为“上班族”办理户口提供预约延时服务等;同时试行权限下放措施,对大学生人才落户以分局审批为主,尽量减少审批环节、缩减办理时限等,对有合法产权(含租赁)的单位,进一步放宽集体户设立条件,吸引更多各类优秀人才落户三亚,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为吸引人才,三亚已经启动人才工作站、候鸟服务站等各类平台建设,并主动搭建用人单位与“候鸟型”人才的对接平台,扎实推进特殊人才引进项目,引进“好校长、好教师”“好院长、好医生”以及外国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各类优质人才。
“我们将聚焦三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民生事业需要,积极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加快构建以大旅游为支柱、以新兴科技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的‘一支柱两支撑’产业格局。”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方案》,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5万人左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成效明显,重要人才平台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人才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吸引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海南特点、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体制机制,成为海南人才高地。

市政协办公室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雨山区检察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我县开通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微信平台
全力保障旅客运输安全有序
“天字号”工程大步挺进 ——松原灌区工程建设小记
争取到2020年吸引各类人才5万人左右,到2025年吸引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三亚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尉氏县大马乡马古岗村“党员活动日”赴兰考学习焦裕禄精神
省交通运输厅来淮开展“十三五”场站建设项目中期评估
集贤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
骑小绿领红包 临沂公共自行车"红包周"持续到26日
徐州经开区:昂内斯“云平台”获国家多部门肯定并“全国推广”
开展户外广告整治 净化城市立面环境
今年鞍山严查市区搭建灵棚 新殡仪馆守灵间启用
泉州市开展第五个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
我市实现“五个”率先发展成功打造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新模式
市民纳凉消费热情高 大牌儿打折特卖受追捧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落户我市 打造粤东医疗医学创新中心
《红船》麦秆画 献礼建党节
绥宁县斥资千万治理地灾
宠物看病费用高不同医院价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