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大会今日在成都揭幕 6大主题展陆续与您见面


10月21日,“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
“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吸引市民观展。
6大主题展陆续与您见面
《金色记忆——14世纪前中国出土金器特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成都博物馆)
《人与神——文物精华展》(三星堆博物馆)
《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四川博物院)
《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对话展》(四川大学博物馆)
《考古四川新世纪展》(广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整理基地)
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在成都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不要以为这只是考古人的学术盛宴,对于老百姓而言,众多展览也是一场文化与历史的饕餮盛宴。大会举办期间,至少有6场特色主题展览汇聚天府之国,无论是江口沉银考古成果展,还是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金色记忆金器展,总有一款展览让你大饱眼福。
江口沉银展回娘家
此前,“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量珍贵文物让观众大开眼界。如今,四川观众也有眼福了。作为中国考古学期间的重磅展览之一,500多件珍贵的文物已于10月21日回归成都,在四川博物院免费向公众见面。
本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江口沉银”主要展示江口遗址出土相关文物,分为大西政权、金银充库、江口鏖战三个单元进行展示。国内首次发现的明代藩王金宝实物——蜀王金宝,明蕃王府以及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银册,佐证江口沉银遗址为战场遗址的三眼火铳,张献忠嘉奖部将所用的“西王赏功”金银币等文物悉数亮相,让您大饱眼福。
众多展览精彩纷呈
最早出现“中国”二字的何尊,重达18斤的西汉金兽……考古学大会开幕期间,四川人在家门口就能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
正在成博展出的“秦蜀之路青铜文明展”上,来自成都平原、关中平原、汉中平原三地的250余件青铜器重磅亮相,包括国宝何尊在内的55件一级文物汇聚蓉城,讲述青铜这一“国之重器”背后的故事。
另一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也联合国内40家考古文博单位,集中展现350余套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带领观众追寻“金色记忆”。
10月21日,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亮相的“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对话展”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古蜀文明主题跨国联展。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巴比伦特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和川大博物馆的特藏珍品汇聚蓉城,让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跨越时空对话。
除此之外,在广汉的展览也赏心悦目。“考古四川新世纪展”“人与神——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分别选取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重磅文物,以及蜀、笮、滇秘宝遗珍,展示考古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来自两河流域的古印章。
三星堆的青铜面具。
“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川大开幕
古蜀文明对话两河文明
从历史深处追问“人类共同命运”
北纬30°的纬线,似一根有魔法的红绳,连接着世界几大文明的发源地。同样缠绕于这条神奇红绳上,以四川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发展有何关联?或许,我们可以听听文物之间的“对话”。
10月21日,“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三星堆的文物手稿、古蜀的青铜人像和玉石器,与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文书、宝石材质的滚筒印章首次“当面对话”,这不仅是两种文明的交流,更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从历史深处对“人类共同命运”的追问。
图形组合“撞脸”
两个文明或有共同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以及宝墩系列古城遗址的发掘,古蜀国幽暗的历史天空顿时被照亮。
三星堆博物馆里,高3.96米的青铜神树壮美精致。神树有三层树枝,每个枝条上,小鸟儿昂首高歌。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
神树很孤独,除了在《山海经》中,古代中国的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其身影。不过,在“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上,在与阿卡德时期的滚筒印章“相见”后,它似乎找到了“伙伴”。
滚筒印章是古代近东地区普遍使用的印章,通常刻有“图案故事”。一些阿卡德时期滚筒印章上,讲述着一个神话故事:居住在树上的鹰和蛇发生对抗,人类参与其中,最后藉由鹰的翅膀飞升天空。这就是著名的埃塔纳神话。
从印纹上可以看到,广泛出现在古蜀时期的飞鸟、树和蛇形成的组合,在古代两河流域也并不陌生。“这是两个文明在结构性上的相似。”本次展览的首席策展顾问王献华教授说,这些形象组合,正是先民宇宙观的反映,“这样的相似,或许更能说明,两个文明可能有共同的背景。”
三星堆金杖之谜
两河文明权杖或提供参考
巴蜀先民崇尚金器。金杖、金面具、“太阳神鸟”金饰、金冠带……在三星堆和金沙两地,出土的金器近三百件。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一条弯弯曲曲的金杖让人叹为观止。在金杖一段,雕刻有三组图案,留给考古学家们无尽遐想:金杖的主人是什么身份?它在权力体系中有着怎样的地位?由于缺乏文字,这一切都尚无定论。
类似于金杖的“棍子”,出现在两河流域的浮雕中——在汉谟拉比法典石雕上部的浮雕中,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权杖。这里的权杖,意味着天神授予国王权力。
在3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象征国王权力的是鼎,远在西亚、北非一带,那里的人们将杖作为权力象征。三星堆的金棍文化,是否与两河流域中的权杖有什么关联?
有专家认为,这并非不可能。三星堆出土过5000多枚印度洋海贝,说明三星堆时期的古蜀人已经走出盆地,不排除外界文化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对三星堆文化产生了影响。
当成都平原和两河流域的青铜文明相遇,似曾相识的图形、器物相见,让人忍不住设想,数千年前,两个相隔5500公里的文明之间,有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专访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
古蜀文明国外巡展所到之处皆轰动
10月21日,“成都平原与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举行。这也是两河流域文物首次在中国集中展出,大批吸睛文物逐一亮相,其中就有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馆带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以及两河流域出土的珠宝首饰。同样,三星堆博物馆也是诚意满满,大量珍贵青铜器、人物像将在家门口展出,和两河流域文物直接展开“当面对话”。
这不是三星堆青铜器第一次“外交”,在20多年里,它们先后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展,足迹遍布各大洲。
“对外交流展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回忆,“1993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当时为了配合申奥,三星堆部分文物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此后,三星堆文物先后出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德国埃森克鲁勃山庄、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以及日本各地的特展。“每到一处都会引起轰动。”朱亚蓉说。
走遍世界各地的古蜀文明,除了将中国的历史文化之风刮到了每一角落,也极大增进了人类文明之间的联系。如今,古蜀文明同样吸引着其他地区文明前来“对话”和交流。
“现在,不仅是走出去,还有引进来。金沙博物馆曾举办过古埃及文明展,下一步还将举办雅典文明展。”朱亚蓉说,通过不同地区文明的展览,探寻它们发展过程中的联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何方迪 吴冰清 摄影 刘陈平
原标题:大展云集四川 让文物说话

河南省法学会系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一个“伪球迷”的20年世界杯记忆
荷兰艺术家到访佛山,探讨将佛山陶塑推向欧洲
郄英才主持召开市区棚改工作专题会议
仲兴中心幼儿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中国考古学大会今日在成都揭幕 6大主题展陆续与您见面
我省江北首条八车道高速公路 江广高速改扩建工程昨通车啦
阜阳市发改委赴临泉吕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九江柴桑区多部门联合执法 呵护越冬候鸟
法官化干戈 母子再团圆
通化进入最美冰雪旅游季
戏水 消暑 欢乐多
武宁县市监局集中销毁问题冻肉制品
广饶县物价管理办公室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曲阳县推进乡镇生态环境体制改革
亿纬锂能专职消防队成立 配备7.5吨水罐消防车1辆
便捷出行 诚信建设 环保治污 福州团代表踊跃向大会提交意见建议
2018年首届国际技术转移平台搭建及发布会在我区举行
全国百名党媒社长总编辑齐聚浙江湖州 探寻“两山”理念诞生地绿色发展之路
【双创双修】浮梁县:和谐秀美的经公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