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三生共赢”之路建绿美富足鱼泉——天全县鱼泉乡绿色产业发展纪实


鱼泉乡青元村茶园
春茶正蓬勃生长,鸽子花已迎风开放,清澈溪流里鱼儿在欢快畅游……
五月,走进天全县鱼泉乡,山水间尽显优势生态资源。采摘茶叶、管护林区、照管鱼池……在这片世外桃源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的场景更比比皆是。
近年来,鱼泉乡紧紧围绕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全力以赴走好“三生共赢”之路。“去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4372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人均增收1400元,增长10.8%,为全面建设绿色小康鱼泉打下了坚实基础。”鱼泉乡党委书记唐军说,就是要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让鱼泉人立足生态发展产业,最终实现致富奔康的目标。
念好“生态经”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从挂牌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在鱼泉提起青元村3组村民马明照脱贫的故事,几乎人人知晓。“以前长年在外打工,现在有了产业,已有七八年没出去过,一家人算是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马明照说,以前青元村没有产业支撑,年富力强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只剩儿童和老人留守家中。
2008年,马明照和其余村民开始将野生方竹挖回家种植,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4·20”芦山强烈地震以来,全乡更是掀起产业发展热潮,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种植了方竹。
自从发展方竹开始,马明照就结束了打工生涯,开始过上了稳定生活。“马明照现在全年产业收入可达10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并且成了致富能手。”唐军介绍,通过发展方竹产业,让全乡许多贫困户脱离了贫困。
干河村7组村民宋克芬,是当地最早发展方竹产业的村民,如今她家的方竹已超百亩。2017年,鱼泉乡新发展茶叶1100余亩,方竹2000余亩,新建了一个300亩老川茶基地。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2000余亩,方竹面积已达30000余亩。
“我们主动邀请专家开展茶叶管理、采摘等各类现场培训会6次,印发管护资料2000余份,极大提高了农户茶叶管护水平。”唐军说,鱼泉乡在产业发展道路上因势利导,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立了鱼泉乡青元村裕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以党建来带动产业发展壮大。
“生态资源是鱼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唐军介绍,鱼泉就是要在生态上做足文章,真正把鱼泉的生态牌打响,把生态发展的路子走好,让鱼泉人依靠生态优势,过上幸福生活。在鱼泉生态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村民秦天林建起生态茶产业基地,办起茶叶、竹笋加工厂,还在天全县城开起土特产商店。
绵延起伏的茶山犹如绿色波浪,一浪接着一浪延伸到天边;层峦叠翠的竹海,从高山向低谷延伸……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田园和山坡,如今万亩茶园、万亩方竹、万亩中药材基地已逐渐成形,成为鱼泉振兴的产业支撑。
打造“金扁担” 挑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罐车来回运送混凝土、振动棒不停发出嗡嗡的声响……5月4日,刚经过藏鱼路鱼泉和思经的三岔路口,一辆辆过往的汽车,便被施工队伍挡住了去路。
随着振动板的推进,一条公路逐渐向前延伸。“预计月底就可以完工,这条路硬化后,鱼泉的交通条件将大为改善。”鱼泉乡乡长彭昆说,鱼泉到思经、始阳、新场、天全4条出乡路全面贯通硬化,结束了一条藏鱼路独路的历史。
道路狭窄、出乡道路单一、基础设施落后……曾经,鱼泉只有一条断头路,如今鱼泉不仅打通了四条通道,还在筹建鱼泉至荥经的通道,一旦打通,鱼泉出乡公路将增至5条,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环线。
基础设施紧随产业发展,产业道路延伸至产业区域。
2017年以来,鱼泉乡积极争取并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青元村2组生产便道2000米、鱼泉村1组400米道路硬化;积极实施了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青元村6组3.6公里公路硬化;实施了扶贫新村青元村7组3公里通组路建设项目;积极筹措资金40万元,完成了鱼泉村3组202米防洪堤建设,对干河至青元村400米长、3.5米宽的公路进行了加宽0.5米……
“我们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把原来设计至思经3.5米宽道路拓宽成6米,把场镇至青元村3公里道路由3.5米加宽为6.5米双向车道,消除了狭窄道路的安全隐患。”彭昆说,鱼泉乡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藏鱼路在硬化的基础上,还将部分路段加宽1至2米,并将增建15个错车点。
唐军介绍,产业发展之初,为了鼓励发展方竹产业,当时各级党委政府投入了数百万元的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还完善了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全乡4个村30个村民小组,所有通车的村组道路基本实现硬化,公路就象一条条金扁担,挑起产业发展,村民致富的希望。”唐军说,基础设施改善后,有6家茶企落户鱼泉,鱼泉乡外出务工人员也陆续返乡就业创业。
顺着畅通的公路,一车车鲜竹笋流向天南海北,一杯杯鱼泉清茶送到千家万户。公路的建成,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鱼泉,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到鱼泉。近年来,鱼泉乡全乡经济收入中,产业收入占到80%。
适应新形势 生态农产品插上“翅膀”
高山生态茶叶、方竹笋、高山蜂蜜、腊肉……鱼泉乡拥有丰富且品质上乘的绿色农产品。
随着“电商快车”悄然兴起,青元村村委会和帮扶部门,把握机遇促使特色产业上档升级,充分发挥公司和农业合作社的作用,让“电商快车”成为促农增收的新路子,把青元村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2017年,青元村利用村集体经济产业扶持资金,成立了天全县裕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125户,负责产品集中收购,统一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接着成立天全县青鑫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推选了具体负责人,完善了农产品的统一收购、加工、售卖相关制度规定,加强了对产品原材料的把关。“为了让农户实实在在增收,我们规划了一条电商之路。”彭昆介绍,通过青元村电商之路带动全乡电商发展,将电商扶贫逐渐发展成电商致富。
在产业发展中,鱼泉乡还邀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品牌设计和产品包装,真正将产品做到原生态、高颜值。在帮扶部门的积极沟通协调下,青鑫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雅安日报传媒集团电商平台签订了合作协议,进行多渠道产品销售与推广。
通过媒体宣传,青元村高山老川茶、高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青鑫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近4万元,村级集体收入经济实现了新突破,从最初的人均10.3元,到2017年底人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元大关。
唐军介绍,鱼泉将继续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将电商平台做大做强。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把控,提升产品加工和包装,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将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和规模,从最初的高山老川茶、高山蜂蜜销售拓展到方竹笋、腊肉、野菜、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销售,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电商带来的效益。此外,全乡还要加强互联网建设、电子商务培训、农村物流配套建设等,大力促进农村电商普及,让“电商快车”成为家家户户可利用、人人可参与的平台,真正落实农村电子商务化,以此提升特色农产品效益,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们不仅要让鱼泉的农产品走出去,更要让商家走进来,到鱼泉来发展。”唐军说,鱼泉将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引进生态康养企业,真正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杨铁军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

工业园区四大行动推进援疆共建
中新天津生态城“被动房”样板间亮相
11岁自学识字 喜欢历史和诗词 用鼻尖打字的脑瘫青年向往《中国诗词大会》
铁西开建 “城里人的创业小镇”
今起我省汽、柴油价格提高 西安92号汽油每升7.74元
走“三生共赢”之路建绿美富足鱼泉——天全县鱼泉乡绿色产业发展纪实
1-8月份我市固投同比增长14.7%
湖南建立省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
文创产品店要从山下一路开到南天门
宝山区关闭4家小煤矿
社会各界纷纷收看收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直播
当心被忽悠!教你几招辨别“野鸡大学”
天全县举行“水韵天城”项目签约仪式
“山竹”对我市不利影响逐渐减小
炒股误入假平台舟山大妈被骗33万 民警几句话哄得骗子“吐”出近32万
观李社区传递敬老情
省纪委来我市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排查大调研
我市今年大学生征兵工作正式启动
市发改委(物价局)组织参加市综治集中宣传日活动
苏仙区召开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