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的学习笔记
把握新机遇 实现新作为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
1月5日,人民网“一把手学习笔记”专栏刊发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的学习“十九大”笔记。
广西钦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革冰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的历史方位,全国各地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新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在新时代的新战略新部署,抓住新机遇,将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地生根,转化为创新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抢抓先机、占据高点,增加优势、促进发展。
一、要紧紧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未来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既是新要求,也是新机遇。特别是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等新部署,为具有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亿吨大港、众多开放平台等叠加优势的钦州,赋予了新一轮的历史发展新机遇。同时,随着“渝桂新”“陇桂新”“蓉欧+东盟”等海铁联运班列的开通,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正在迅速形成,钦州处于这条大通道的陆海节点,进出口集装箱都经过钦州港出海、上岸,钦州的枢纽城市的地位优势日益凸显,为承接重大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
钦州积极抓住重大发展机遇,着眼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作为钦州新时期发展新目标新思路。这一新目标新思路,既抓住了党的十九大赋予的重大历史机遇,又把握了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成的现实机遇,贯彻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部署,体现了钦州人民对于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新一轮赶超发展的极大热情和干劲。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务实的办法、超常规的措施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确保终端见效、促进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在结合实际,落到实处,促进发展。钦州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重点在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发展新格局。
第一,构建大开放新格局。十九大报告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是钦州实现新一轮赶超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的本质要求。一要牢固树立开放合作包容的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在开放的思想观念上进一步拓展,从更高层面、以更广视角谋划钦州的发展。二要建立健全以开放为引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着力突破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放宽市场准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金融跨境合作和监管、行政管理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三要充分释放“钦州平台”的开放效应。加快建立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钦州产业园“四区统筹”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叠加集聚效应,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搭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平台功能和发展水平。
第二,构建大通道新格局。通道是钦州坚持陆海统筹,实现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基础,是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的基础工程。大通道不能是单纯的过道,而是互联互通、通达便捷,陆上连通西南、西北、华南等地区并直达渝新欧国际通道,海上联通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及整个东南亚,是纵贯我国西部的南北货运大通道和完整的国际陆海贸易环线。一方面,要加强“硬通道”建设,全面提升集疏运能力。在对外连接上,完善钦州至西南中南重点城市的铁路大通道。在港口集疏运体系上,进一步提升进港铁路运输能力,加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等大型综合站场建设,解决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在连接县域上,以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为重点,进一步畅通中心城区与县域的交通动脉,促进人流、物流往港口、中心城区集聚,同时又使县域接受港口更多的产业辐射,解决临港和县域发展脱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软通道”建设,全面提升港航服务水平。着眼降成本、提效率,建设完善便捷、高效、智能化的通关体系,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口岸优质服务示范区创建,争取在钦州设立北部湾中心海关,探索推进中新、中马“两国一检”机制。同时,要加强信息通道建设,完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类航运服务要素集聚。
第三,构建大港口新格局。港口是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的核心资源。瞄准打造千万标箱大港的战略目标,推进港口向大型化、集约化、国际化升级发展。深化与国内外港航物流企业的合作,开通加密覆盖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主要港口的集装箱直航航线,培育至欧美、非洲等远洋航线,拓展国际或区域水水中转,提升钦州港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升港口大进大出的能力,加快开发大榄坪、大环、三墩等集装箱作业区,尽快建成3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加快10万吨及20万吨级集装箱航道和码头等建设。拓展与南向通道沿线省份节点城市的物流战略合作,推进与腹地城市合作建立内陆“无水港”,将钦州港打造成为腹地企业进出的首选地。
第四,构建大产业新格局。大产业是实现新目标的动力引擎和核心要素。要落实好发展“向海经济”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用好南向通道的机遇,将更多的资源、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要素吸引集聚到钦州,避免“过道”现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构建现代陆海产业体系。一要优先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总投资228亿元的华谊化工新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石化、装备制造、造纸等产业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要推进海洋第一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牧场,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建设现代化渔港,延伸发展海洋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渔港经济区。三要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滨海生态休闲旅游,提升三娘湾、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七十二泾、沙井岛等景观品质,建设集旅游、购物、娱乐休闲、运动、养生、会展、房地产等于一体的现代滨海旅游示范基地。四要拓展投资合作空间。扩大与南向通道沿线城市的产业投资合作,推进临海产业园建设,发展“飞地经济”,搭建产业转移企业走向东盟市场的平台。以全产业链为方向,积极承接沿海和西南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吸引腹地企业和东部沿海企业到钦州设立生产加工基地,推动我市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五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建设,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增点扩面升级三年活动,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大产业发展新格局,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持“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的生态品牌,保护好钦州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
第五,构建大物流新格局。现代物流是南向通道建设带来的最直接的产业。现代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连接生产与消费,既是基础性的产业,也是综合性强、渗透力强的复合型先导性产业,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要以南向通道建设为契机,编制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系统谋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方面,要着力解决现代物流业瓶颈问题。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优化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深化物流领域改革创新,制定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大型物流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创新合作模式,打造港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以新气象新作风实现新作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针对庸政懒政怠政等顽症痼疾,采取过硬措施,坚决加以整改。
在服务发展上,我们把2018年确定为“服务企业年”,把服务企业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市四家班子齐上阵、各级各部门联动发力,组成综合服务团队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做大做强,推动企业投产、达产、稳产,增加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强化抓落实,以过硬措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程跟踪问效,强化追责问责,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落地生根。运用好《钦州市激励干部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程考核奖惩,使优秀干部有岗位、不善为干部调岗位、不作为干部离岗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我们相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把握好新机遇新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一定会加快建设,谱写出新时代钦州发展的新篇章。
首批环保督察“回头看”已问责6219人
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直属机关幼儿园公开招聘幼儿教师公告
“海事通”APP成功应用于全省内河船舶水上交通安全集中检查
红色山水间,扶贫硕果
衡水市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工作调度会议
把握新机遇 实现新作为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
市扶贫办对市直单位帮扶文明村的扶贫工作进行绩效考评
宁江区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21.7亿元
卢氏县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市局召开投入产出调查业务培训会
荔湾区委领导班子召开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市领导检查梨树安全生产工作
未密闭运输并冲岗 两辆散装货车被扣
红河州7月旅游收入增长50.63%
同江市开展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城区着力推进水体污染整治 今年来投入480万元清理整治后径排洪渠和13处重点河段
天津新闻 (2018-07-22)
黎学东来桐调研民生工程建设 徐雄陪同
江华:小石头凿出“大财富”
和县一项目团队入选省级2017年度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