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龙乡田坎村:茶旅一体化增绿又富民

  春风送暖四月天,走进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蓝芝茶叶基地,沿着平整的石阶往茶园深处望去,一垄垄刚刚抽出嫩芽的茶树沿着山坡一直往山顶延伸,似乎看不到尽头。
  “然而,几年前,这片山头还是荒凉的山丘黄土,高海拔的坡地上杂草丛生。”田坎村村支书兰才德回忆道。位于开阳南江大峡谷下游的田坎村,与南江乡隔河相望。一河之隔,却有着不小的差距。
  因为发展乡村旅游,南江乡群众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田坎村群众却因为种植传统农作物处于贫困的边缘。对此,老支书何显仕记忆深刻:“以前,我们当地的农户大都是以种植包谷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一亩包谷年收入就六七百元,一年下来也存不了几个钱。”
  “2008年起,田坎村转变发展观念,改种茶叶,建起了蓝芝茶叶基地,茶产业逐渐成为极富活力的绿色产业。通过茶旅融合,乡村发展迸发了生机与活力。”兰才德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龙乡人,我了解田坎村——生态优良,自然条件好,土壤、海拔等环境都比较适合茶树的生长。”谈及为什么发展茶产业时,蓝芝茶叶基地负责人张春不假思索,种植茶叶可以增加绿化,茶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十年间,蓝芝茶叶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如今的1200亩生态有机茶园和2000亩合作社茶园,早已将当年的黄土坡变成了一片绿色的“茶海”,并且年产优质富硒有机绿茶4万余斤,优质富硒有机红茶4.5万余斤。
  据介绍,蓝芝茶叶基地主要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茶叶采摘、加工都是技术活,公司会对农户进行统一培训、指导技术;村民可到基地采茶打工,采的茶由公司负责统一收购。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环节,蓝芝茶叶基地平均一天需要工人120人左右,忙碌时最多需要400人。
  采访中,记者在茶园半山坡处恰巧碰到20多个采茶工人采摘茶叶,一片一片放在竹篓里,动作标准、娴熟。家住城关镇水头村的张春莲腰间系着竹篓、头戴遮阳帽。因为熟练,她可以双手同时进行采摘,10秒不到就能有满满一大把翠绿茶芽。
  “茶青一斤35元,多的时候我一天收入300元,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张春莲边采边说,“我在农村生活了半辈子,以前从来不敢想自己在家也能赚这么多钱。”
  茶园绿了,乡村美了,旅游也就活了。在蓝芝茶叶基地,游客可以参与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环节,体验采茶的乐趣。“今年春茶开采以来,每天都会有旅游团或个人过来,目前我们已经接待了近万人。”张春说。
  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农户的致富路子也多了起来,除了土地流转的分红和采茶、制茶的收入,农家乐、农家客栈和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也逐渐让村民鼓起了钱袋子,很多村民都到县城买了房子。
  依靠田坎村逐渐发展起来的茶产业,村民黄文学将自家的房屋改造后开起了农家乐。“周末接待贵阳市民比较多,节假日期间外地的旅游团也不少。”黄文学说,随着田坎村茶叶旅游的不断发展,他家的农家乐每年有20万元的收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南龙有着丰富的贡茶文化、水东文化、阳明文化。下一步,我们打算打好文化牌,讲好文化故事,让游客在体验采摘富硒春茶、制作富硒春茶的过程中,既能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又能听到美丽动人的故事,通过‘茶旅一体’发展提升当地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兰才德说。

市林业局专题学习《纪律处分条例》
钢城区“十个一”行动助推脱贫攻坚
驻村第一书记陶曼晞获“2017河南十大年度扶贫人物”
未来一周都是晴天 两股冷空气将“冰冻”江苏
我市举办“乡情乡音乡味”营口特产和文化艺术展示品鉴会
南龙乡田坎村:茶旅一体化增绿又富民
鹤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强调度积极应对恶劣暴雨天气
【视频】宝鸡湖心岛音乐喷泉元宵节期间开放
哈市超百条公交线路实现扫码乘车
云霄县马铺乡:心系贫困户,解无户之忧
浙报头版关注!嘉兴“嗅辨员” 守护好空气
市创文办将下发通知整改公共场所创文“黑点” 让群众共享创文成果
酒吧饮酒打趣朋友 惹怒他人打架被抓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戏骨齐聚《泡菜爱上小龙虾》 勾起美好回忆
丘海到大鹏新区调研:高标准推进深圳国际生物谷建设
全国第10个“全民健身日”
秦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为心田家村老人免费查体
汽油、柴油价格迎来下调
来自湖北的新代表新委员去了全国两会 他们都关注啥
娄底积极推进农机“三减量行动”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