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报业:六十九年风雨兼程

2018年9月29日,注定是芜湖新闻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与芜湖市广播电视台联姻,成立芜湖传媒集团。芜湖报业将以新的姿态迎接新时代。《芜湖日报》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69年的历史,她在创业中成长,在创新中壮大,在融合中求变出新,她书写的华彩乐章将永载史册。
创业:《芜湖日报》与新中国同岁
1949年7月1日,芜湖市委机关报《芜湖日报》创刊,报纸对开4版,间出2版。由于中共皖南区委搬迁到芜湖,《芜湖日报》于1949年9月21日并入《皖南日报》,《皖南日报》除担负宣传皖南地区的重任外,同时担负着芜湖市委机关报的使命。
1951年12月,《皖南日报》迁往合肥后,芜湖市委于1952年7月1日创办《芜湖大众》,四开4版,始为三日刊,后改为周三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芜湖大众社与芜湖人民广播电台组成一套领导班子,实行合署办公,统一领导,这也许是芜湖媒体的首次融合。
1956年1月20日起,《芜湖大众》改为横排正文,并采用规范的简化字。1957年元旦,《芜湖大众》更名为《芜湖日报》,经李克农同志推荐,郭沫若同志题写了报名,并沿用至今。文革期间,《芜湖日报》处于停刊状态。 1979年复刊《芜湖报》。1984年7月1日,恢复为《芜湖日报》,《芜湖日报》四开4版,周六刊,发行达到25000余份,并有了自己的印刷厂。
创新:芜湖报业走向辉煌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芜湖日报社先后推出《芜湖日报·星期刊》《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组建安徽省第一家地市级报业集团,建造并入驻13层新闻大楼。
《芜湖日报》通过不断改扩版,逐步提升办报水平。2003年5月8日,《芜湖日报》全部采用横题,统一字体,留白,大标题、短文章、大图片,推出《芜湖日报·城南月刊》和《芜湖日报·金融专版》。2004年1月1日,采用ab版结构框架方式,由对开4版扩充到对开8版,创办了“三县周刊”和《芜湖日报·金融版》。2006年1月,扩版至对开12版,分abc三叠。2008年,将“三县周刊”改为县区新闻版。2009年,提出把《芜湖日报》打造成现代都市党报,对版面做了重大调整。并推出了纪念《芜湖日报》创刊60周年特刊68版,创下日报版面历史之最。2012年,在一版陆续推出江声、中江时评等栏目,强化言论立报,在恢复“三县周刊”的基础上,推出《芜湖日报·无为周刊》。此后多次改版,使《芜湖日报》更加权威好看。
1988年10月2日,芜湖日报社推出四开4版周刊《芜湖日报·星期刊》,每逢星期日出版。由于可读、可信、可亲,受到江城父老乡亲的喜爱,到1993年,《芜湖日报·星期刊》发行零售数最高达17.5万份,期发行量达到15万份左右,创芜湖报业史最高纪录。
1992年12月,芜湖日报社启用了精密激光照排系统,《芜湖日报》不再用铅字编排和胶版印刷,正式告别了“铅与火”,实现了“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大大提升了报纸印刷速度和质量。2002年,芜湖日报社又全面启用新闻采编综合网络系统,记者、编辑实现无纸化办公。
1995年7月7日,经市委同意,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审查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芜湖日报社创办《芜湖晚报》,并于1996年1月1日正式创刊,1999年1月1日,由《芜湖晚报》更名为《大江晚报》。
《大江晚报》由最初四开8版扩大到四开40版。年订阅户6万户,日发行量达到8.1万份,在全省地市晚报发行中名列前茅。
2005年1月,芜湖日报社推出《金周刊》,定位于生活服务类周刊,由大江晚报负责编辑。2007年7月6日,《金周刊》与《芜湖广播电视》整合为《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每周五独立发行。2017年元月起,《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并入《大江晚报》发行。
2006年6月6日,经芜湖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安徽第一家地市报社改制。它与芜湖日报社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属于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正县级建制。2006年7月18日,中共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党委成立,并于当日成立了报业集团机关党委。8月1日,集团印务中心在城南投产。报业集团形成了以《芜湖日报》为龙头,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为两翼,以中国芜湖新闻网为对外窗口的宣传格局,实现了由一报向多报、一媒向多媒的跨越。
2004年12月13日,芜湖日报社在城南红花山路20号地块举行芜湖日报社新闻大楼开工奠基仪式。新闻大楼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主楼地上13层、地下1层;另有辅楼、印务中心大楼。2011年7月,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建成使用。
融合:从多媒向全媒跨越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建设可追溯到2003年。依托报纸优势,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开通了中国芜湖新闻网,推出了芜湖手机报和新媒体超市,实践媒体融合,初步形成了新媒体矩阵。
2003年7月1日,芜湖日报社网站开通。三年后的8月1日正式开通中国芜湖新闻网,开设视频新闻栏目。2007年12月,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皖江报业》数字报在中国芜湖新闻网正式上线。2010年,芜湖新闻网首次实现网络直播。
2007年3月起,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在全省地市率先创办芜湖手机报。2009年6月6日,创办了全省第一份《大学生手机报》。2014年,安徽手机报芜湖版实现“三网”覆盖。
2010年10月,芜湖新闻网在芜湖主流媒体中率先注册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报业集团各媒体随后分别注册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
2013年10月18日,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新闻系统率先提出“新媒体超市”概念,并推出新媒体超市客户端。它囊括了报业集团旗下网站、数字报、手机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40余种新媒体产品。其二维码嵌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的报头和芜湖新闻网,方便读者浏览众多新媒体产品,引导读者跨界延伸阅读。
2014年9月19日,“无线芜湖”新闻客户端上线,首期推出新闻版块,包括新闻、政务、读图、活动、专题、报料、手机报和调查等模块,当年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媒体融合发展示范项目。2015年1月,新增违章查询、路况提醒、公交查询等公共服务资源。
2017年,根据芜湖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在全省率先打破“报、台、网”界限,组建芜湖新媒体中心,芜湖日报报业集团的芜湖新闻网和芜湖市广播电视台的皖江明珠网及新媒体整建制并入芜湖新媒体中心,并在报业集团新闻大楼合署办公。同年9月29日上午,“今日芜湖”客户端正式上线。它设有新闻资讯、便民服务、互动活动三大功能版块,整合全市资源,以图文、音视频为传播载体,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交通出行、生活服务、文化休闲、游戏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荣誉:三获中国新闻奖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和旗下的各媒体多次荣获全国和省市各类集体奖和新闻奖,其中,《芜湖日报》的三篇新闻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填补了芜湖新闻史上的空白。
在2011年到2014年度的四年间,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三获中国新闻奖,其中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其中,《医药分开“芜湖模式”探路“二次改革”》(作者陈旻)获得第22届(2011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三访中干渠——南陵全国率先试点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纪实》(作者刘光、赵云涛)荣获第24届(2013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三只松鼠”的成功“三级跳”》(作者金昌龙、戴卿)获第25届(2014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12年至2016年的五年间,芜湖日报报业集团各媒体共荣获安徽新闻奖71件,其中,一等奖13件。2014年,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获得安徽新闻奖等级奖22件,报业集团旗下的《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芜湖广播电视》和芜湖新闻网均有作品获得一等奖,这在芜湖报业史上尚属首次。
□ 全媒体记者 石琼

全国人大代表王娟:“慢火车”不会停开也不涨价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审判有妙招!
良田镇:依法拆除危房
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提前召开换届选举大会,应宪当选会长
看亳州发展 讲精彩故事
芜湖报业:六十九年风雨兼程
新型移动变电站“武汉造”
领电子结婚证就不用去民政局领证了? 这是个误读
无锡将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让乡村美颜又宜居
我市举行最美创新创业青年梦想分享会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九周年主题团日活动 田金昌等出席
祥符区人民法院开展综治平安建设宣传活动
北京市疾控中心:诺如流行季学校应停办学生活动
宛城区:宛城区委统战部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
“三省一市”政协联动民主监督小组来湖调研
郑州工人路一小区凌晨大火致4辆电车1辆轿车烧毁
新起点新气象新作为 全市领导干部投入节后工作
一分钟搞定 峡江社保进入缴费快车道
黄岩外侨办深入学习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精神
市社发集团六项举措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蛟河市长安街扎实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