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有蚊30余种咬人的6种 本月处于蚊虫活跃期

    昨天,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近期蚊密度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较去年同期略低,相当于去年5月底6月初的85%-90%。据专家介绍,扬州蚊种有30多种,但咬人的蚊子主要有六种,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
    今年蚊密度预计低于去年
    据市疾控中心急传科副科长罗直智介绍,近期蚊密度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约是4月份两倍左右。
    今年第一波蚊子于3月中下旬 “来袭”,以“越冬蚊”为主,比去年早了一周。3月开始,市疾控部门在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等地点设立了30个监测点,随时监测蚊子成虫动态,严密监控全城蚊子的密度情况。4月份,蚊密度开始缓慢上升。目前,已迎来蚊虫的活跃期,“5月、6月是蚊虫的活跃期,到了7月、8月,则进入蚊子活动的高峰期。”罗直智介绍,根据监测,5月下旬的蚊密度较去年同期低一成左右,相当于去年5月底6月初的85%-90%。专家预测,今年蚊密度肯定会低于去年。
    我市开展登革热病毒蚊媒监测
    “今年扬州县(市、区)开展登革热病毒蚊媒监测,是首次实现全覆盖,而往年都是县(市、区)抽样检查。”罗直智介绍,2015年开始,我市疾控部门首次将登革热病毒纳入登革热病毒蚊媒监测。2014年夏季,由于南方沿海城市多地出现登革热疫情,我市开展了登革热蚊媒专项应急监测,随后,我市将这项纳入了常规蚊媒监测。
    因为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所以它是我市疾控部门监测的重点对象。“而且白纹伊蚊咬人十分厉害。”罗直智说,我市居民口中的“花蚊子”,就是白纹伊蚊。小型积水是它们滋生的重要场所,一旦叮咬人后,就会分泌出一种酶,让人感到奇痒无比,皮肤上隆起包块。
    从5月起,登革热病毒蚊媒监测启动,据介绍,登革热病是经蚊子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热不会人传人,由白纹伊蚊叮人传播。通过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将病毒传播给他人。该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病死率低。但在我市,这种传染病非扬州“地产病”。近年来,扬州并没出现过本地感染的登革热病人。
    扬州有蚊30余种,咬人的有6种
    市疾控专家表示,今年扬州蚊种并没出现特别变化。扬州蚊种有30多种,但咬人的蚊子主要有六种,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其中,库蚊个头较大,是优势蚊种,生长在阴暗的地方,活动范围最为广泛。
    专家表示,蚊子是真正靠“天”繁殖,它的密度受气温、雨水、繁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25℃左右、湿度为60%-65%时,蚊子繁殖速度加快;而气温接近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蚊虫最为活跃,对人的攻击也变得异常凶猛。“越冬蚊”攻击力较弱,它们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腹部干瘪,因为在寒冬时,它们主要躲藏、静伏在阴暗、潮湿、避风的场所,不吃不喝。复苏后,只要连续多日平均气温不低于18℃-20℃,它们便会饥不择食,吃饱后准备交配产卵。  杨疾萱 丁云

市环保局深入驻点村慰问困难群众
春节期间集中展播精品文艺节目
市粮食局组织召开2018年度述廉述责会议
连云港港国际班列整体年运量居全国首位
我市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扬州有蚊30余种咬人的6种 本月处于蚊虫活跃期
"社会人"看过来 老门东一糖画师一分钟不到画出小猪佩奇
惠州实行“清单+电子监管”助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花山:社区开展技能培训 助力妇女群众再就业
市水产研究所党支部把党建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
[大别山区的扶贫故事]五保老人孟大娘的幸福晚年
李平看望慰问优秀基层干部柳西周同志家属
我市电子信息企业参加第20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清徐县东于镇开展节前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获嘉县:司法局执法满意度工作再传捷报
两高:下月起重点打击六种虚假诉讼
潜山县收听收看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汕头海关助力优化地方营商环境推动粤东贸易便利化
海宁市“亭长制”志愿服务项目为公交站台“美容”
百姓的文化广场 城市的市民会客厅——河南巩义群众文化活动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