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家务需给“劳务费”奖励?不可取!


   齐齐哈尔新闻网2月5日讯 (于群健)昨日,记者在微信里看到李先生在朋友圈中晒出一段话:“浇花、叠被、扫地今天早上儿子又做了许多家务,我又奖励了他三元钱……”
据李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今年6岁,为了让孩子养成干家务劳动的习惯,他每次都让孩子帮忙捡碗筷和扫地,并教育孩子:“劳动创造价值,以后干一次家务都会奖励1元钱。”
李先生告诉记者,“最初觉得这么做没什么不妥,既可以引导孩子爱劳动,又可以帮助他建立最初的理财观念。但是,随着儿子对干家务赚钱的事乐此不疲,经常自己没事找事做,有的时候还主动帮忙浇花、擦地,然后小手一伸“要钱”。有一次,我没给钱,孩子反倒甩手不干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市民王女士家也同样采取了,做家务给孩子“劳务费”的做法。“我女儿今年8岁,寒假期间家里为了鼓励她养成劳动的习惯,提出了她每做一件家务,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作为零用钱,她现在还挺有积极性的,还锻炼了她记账的能力,但我们也不知道对孩子采用“金钱奖励”的形式是否合适?”王女士说。
对此,众多家长认为,孩子参加家务劳动获得报酬,容易其忽略义务而更重视“金钱关系”,让孩子少了承担而多了利益心。还有部分家长担心这容易让孩子淡化责任和亲情。
据了解,当孩子为了金钱奖励去做家务的时候,表面上看动力是来自内在的,是“我要做”,但其危险性在于如果外在刺激一旦停止,内在动机也就随机消失了。而孩子在家庭中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本身也是作为家庭一分子的义务,家长是可以邀请(或要求)孩子参与的,而不是把做家务变成讲条件要报酬的交换。
恒昌中学教师朱宇认为,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来换取零用钱的方式不可取。家长可以让孩子在不同年龄,参与不同的家务活动,这也是让他们成为家庭成员、对家庭有归属感的重要部分。要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培养能力,也是一种爱的付出。让孩子懂得最好的回报不是金钱,而是让孩子学会爱、感谢和尊重。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家务活可先从游戏开始,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成家务,慢慢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意识。” 朱宇说。

西华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开招聘政府购岗编外扶贫工作人员公告
“瘫痪的李女士办残疾人证”后续:残联上门送证赠轮椅
阎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冯立文到武屯镇调研河长制工作
一块黑板的变化
“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中江
孩子做家务需给“劳务费”奖励?不可取!
永定区通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评审
中央扫黑除恶第8督导组第三下沉组到我市进行督导
“艺缘·墨趣” 馆藏岭南书画名家作品展在黄山市美术馆展出
市环卫处保障交通顺畅环境整洁
河北省气象局党组第四巡察组进驻保定市局开展巡察
今起可购春运火车票成都方向动车票紧张
富锦市领导走访慰问困难职工
当涂:2018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
川藏铁路拉林段正式进入铺轨阶段
阳城县激活全域旅游再出“大招”
配合“汽摩大会”举行,武汉17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走向
嘉鱼县举办第三期电视问政聚焦“城市创建之殇”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到我县调研学前教育
大鹏新区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