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不只会蜇人,还会攻击性地传播种子
科技日报昆明5月3日电 (记者赵汉斌)人们对鸟和哺乳动物传播种子研究已较为深入,但对无脊椎动物在植物种子传播中扮演角色的研究则相对缺乏。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胡蜂竟也是传播种子的好“媒人”。这项关于胡蜂传播植物种子的识别机制及其生态意义的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植物学领域主流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种子传播策略通常包括风传播、水传播、自身重力或弹力传播、哺乳动物传播、鸟传播、蚂蚁传播等,一些由无脊椎动物完成的、不同寻常的种子传播策略,总会激起公众对动植物共生关系的好奇心。而探索这些不常见的种子传播策略,有助于人们了解复杂的动植物互惠关系。
胡蜂传播是蚁播植物中罕见的种子传播类型,目前仅在龄草属、沉香属种类等3个被子植物科中被发现。百部科百部属的大百部是传统的药用植物,研究人员在进行百部属植物调查时发现,大百部蒴果内的种子在其自然生境及人工栽培条件下都会被胡蜂取食和传播。令人惊讶的是,胡蜂取食大百部传播体的行为,极像猎取昆虫的过程。觅食的胡蜂先以之字形飞行轨迹靠近传播体,当接近约10厘米时,胡蜂会进行猛扑。随后它会花费几分钟咬掉带有油质体的种子,飞行一定距离后,再对所携带的传播体进行加工。胡蜂搓揉大百部种子,咬掉大部分油质体后,丢弃的种子落到地面上会被觅食的蚂蚁进行二次传播。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团队的陈高博士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华中师范大学人员合作,通过野外调查、化学分析、触角电位测定、胡蜂触角上的蛋白受体确定及系列行为实验,解析了大百部种子被胡蜂传播的机制。研究揭示胡蜂在大百部种子传播过程中扮演长距离传播的角色,大百部油质体在模拟昆虫血淋巴的同时,所释放的嗅觉线索是维持胡蜂和大百部传播体关系的重要信号。
省政府省军区领导视察征兵工作 为部队选送更多优质兵员
通山司法局为驻点村做实事
前2月厦门市境内招商引资超500亿元
丁亚琳出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工作宣讲进襄阳活动
路遇交警忙换驾录像面前终“认罪”
胡蜂不只会蜇人,还会攻击性地传播种子
包粽子 做香囊 快来武汉这些博物馆里感受浓浓端午味
提升公众卫生应急素养 南通医护人员展演自救互救情景剧
李白燕当选泉州市曲艺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主席
中院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桐乡行普法宣传活动
【投促局】柳州市投促局召开年中工作会议座谈会
临沂"颜值农贸市场"评选火热 农贸市场积极整改
岳阳消防为古建筑管理员传授“防火经”
丹江口长走大会报名进入倒计时 5月5日相约最美山水公路
市中区剑峰乡技能创业培训 助推贫困户脱贫
学生自主管理东营四校教育共同体启动仪式在市晨阳学校举行
泸州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名单“出炉”
长汀:绿色电护航 让“河田飞鸡”走向世界
石湖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1—9月安庆财政收支运行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