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3月15日讯(记者 刘梦婷)全国“两会”期间,“智慧医疗”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14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对智慧医疗的运用进行了一次探访。
医院问路找“小易”
3月14日上午,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里,一名特殊的“员工”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注意。他们是导医机器人“小易”,于春节前正式上岗。它可为患者提供业务咨询,问路咨询,疾病导诊,科室推荐等服务,减轻导医护士的压力负担。在闲时提供医院视频宣传,与患者语音对话,减轻患者排队就诊压力。
在该院门诊大厅,除了一男一女“小易”外,还有一台“大白”,他们都是该院智能化应用的新尝试。北大深圳医院护理副主任李粉玲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每日门诊量高达上万次,医院推出导医服务型机器人上岗,大大解放了人力,解决了导医人手紧张的问题。“这样导医就可以更专注于精细化服务了”,她表示。
目前机器人位置类内容涵盖北大深圳医院55个大科室,问路地名数量达180处,基本涵盖医院位置咨询需求;常见问题目前积累了565项,仍在持续更新。据了解,目前“小易”日均服务次数达到1090次。
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精准监测进度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的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可以精确监测输液速度,估计剩余药量,让护士清楚知道什么时候该接瓶、拔针,工作更有计划性;同时,让患者的就医感受更舒适。
据介绍,这套系统是由患者床旁的液体余量感应器、遍布病房的传导装置和护士手中的pda设备组成。而液体余量感应器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的“核心”,采用了称重原理来实时反应患者输液进度。据介绍,感应器满电状态最多可连续使用21天。
“输液瓶挂在液体余量感应器下,能有效监测输液剩余量,当液体少于5毫升时,感应器将向护士站和pda发出警报,提醒该换药了。同时,设于护士站的显示屏上,输液袋图标实时显示患者输液的剩余量,护士只要看一眼屏幕,就能了然患者的输液状况,从容有序做好准备和安排”,该院脊柱外科护士黄鹤亮介绍道。
黄鹤亮告诉记者,临床使用后发现,过去好多病床同时呼叫护士换液、拔针的现象基本消除了,护士们的工作更加从容和有序,更重要的是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不需要家属在床旁紧盯输液袋。
智能化病床助力患者风险防控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的病房门口和病床前的智能显示板上,病人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都一目了然,系统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对病患风险进行分级,从低到高分别是黄色、橙色、红色、黑色。
据了解,这套智能化病床管理系统将医生、护士和病患三者科学联系起来,通过这一系统来实现病患风险防控。“每位患者我们都会根据风险层级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标识,比如橙色是中度危险、红色是高危……”北大医院脊柱外科护士长孙咏梅表示,护士对病人评估后进行级别调整,护理的护士知道,但医生、家属和病人不知道这些情况,有了这个提醒后,他们也会注意了,大家一起做好风险的防控,有助于加快病人的康复。“未来医院或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更为精准的个性化管理”,孙咏梅表示。
智能化药柜让用药变得更安全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的智能药柜,则让用药环节变得更科学、更安全。用药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护士反复核对药品和患者的信息。但单纯依靠传统式的人工核对和给药,往往难以做到万无一失。智能药柜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了解,病房中心药房每日会为病房准备适当的备药,当有资质的医生下达医嘱后,由护士通过指纹扫码进行取药。而特殊的毒麻药品则需进行双人核对后,才可取药成功。
“每次取药的操作都会有相应的数据记录,药房会根据取药记录进行适当的补药。”北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护士黄鹤亮介绍道。
导医机器人“小易”
导医机器人“小易”介绍
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精准监测进度
液体余量感应器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的“核心”,采用称重原理实时反应患者输液进度。
智能药柜
智能化病床管理系统
我市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先进表彰大会
更换养老金发放账号有问题可拨打电话12333咨询
副市长田海涛组织调研我市钢铁、铁合金行业
项目审批高效快捷 向上争取不遗余力
2018年下半年全市协同发展督查评议述评
围观神器!深圳的医院是这样玩转智慧医疗的
皖北快递电商产业园年底投用 占地500亩
亦庄“精选白菜心” 加速聚集创新要素
病有所医!绵阳获"四川省中医药产业示范市创建单位"
8种情况可拒交物业费?宜宾物管协会:不实信息
全球每年280万人“胖死”!胖是“传染病”肥起来真要命
安阳市安监局相关领导莅临龙安区督导烟花爆竹工作
我市3个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
潮瓷上海大展观察记(下)|科技与传统相融 “潮州制造”变“潮州智造”
灵寿县举办全县社会扶贫在行动——栗蘑推介会
“不是为了饭碗,谁愿意扮小丑”
范中杰到高要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望牛墩10月份40场“露天电影”轮番上映
郴州市国税局积极推进“银税互动”平台
聊城强化安全生产刚性执法